由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办的「东方名家名剧月」今年来到第十届,于三月中旬登场,超过一个月期间将有十七出廿三场戏曲演出,剧种涵盖京剧、昆剧、越剧、黄梅戏、滑稽戏、评弹。台湾戏曲名家暨梅派传人魏海敏就推出三档演出,除了《金锁记》和《王熙凤》外,还有「在梅边.九歌——纪念梅葆玖先生逝世周年梅派曲集」,在此次「名家名剧月」中备受瞩目。
第十届东方名家名剧月高峰论坛「传统戏曲的当代传播」三月十七日至四月廿九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回顾走过十年的「东方名家名剧月」,演出的纪录包含廿四个剧种一百卅六出剧码一百八十五场演出,是第一个以民族戏曲为核心,定期举办的传统艺术展演的盛事,本届集中献演十七出廿三场戏曲演出,剧种涵盖京剧、昆剧、越剧、黄梅戏、滑稽戏、评弹,以及首次亮相「东方名家名剧月」的河南豫剧。
上海滑稽戏 「上滑」打「人滑」
由独角戏发展而来的滑稽戏,向来是上海小市民的喜剧大餐,尤其依托语言之利,滑稽演员多涉足影视,能歌善舞的特长,广接本务以外的晚会酬应演出,向来有富演员穷剧团一说。滑稽戏对群众与异动下的生活样态,颇多关注,特别是地狭人稠住房难题,本地和外地人的新移民话题,语言习惯文化的冲撞火花等。
这次的演出安排被称为「上滑」(上海市滑稽剧团)打「人滑」(人民滑稽剧院),尽管两出戏均为经典打磨复排加工,以剧目卖座盛况,前者推出《乌鸦与麻雀》,但显然不敌去年便已售罄的《七十二家房客》。「七十二」意谓多不胜数,描绘了上海传统建筑石库门里,天南地北的移居房客,住著大饼摊的老山东、苏州老裁缝、洗衣作坊小宁波、说唱艺人、烟贩老头、小皮匠、舞女、医生等等。人物设置和喜剧爆点,随著电影版普及放映早已深入人心,或许台词中所说的:「房间小得像白鸽笼,房客都像进牢笼。」正呼应了大城市的住房难题,加上有热门沪语喜剧明星助阵,票房和住房的现状似乎有点类似之处,临时加演加盖,也解决不了一票难求的供需对价关系。
王珮瑜大胆跨界 魏海敏搬演三出
京剧坤生王珮瑜也有新尝试,跨界混搭大戏《文图会》将京剧、相声、评话有机结合,兼具传统京剧《张松献图》和相声名段〈文章会〉的精采,主题曲MV〈千山行〉,沿袭了以歌入戏、新剧必有主题曲的模式,贯穿演出的关键词「连结」,既是人与历史,人与世界相处的方式。传统相声〈文章会〉阔别舞台多年,此次带领观众体验马氏相声的民国老版本选段,涉及唐宋名家人物,具文化色彩的贯口,是对传统的重新解读,也是现代戏曲的复古诠释。梅派大师姐魏海敏说传统雍容华贵的角色,演来著实不能满足发挥,此番推演两种面相《金锁记》和《王熙凤》,从小摊商麻油西施,跨行到大观园的恶女总管,十年前推出即收拢了沪上一帮粉丝,岁月历练更让魏版王熙凤留下无数骂名,坏得好过瘾,狠的真够辣!主办单位还特别量身策划了一档「在梅边.九歌——纪念梅葆玖先生逝世周年梅派曲集」,一人推出三场,恐怕是名家月中最受瞩目的待遇了。
开幕的新概念越剧《寇流兰》,搭配闭幕的京剧经典《秦香莲》,既有放大胆去创新,又须闯过后收心回归到传统的氛围,游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东方艺术中心隔江而治,不与浦西围绕著人民广场华丽的剧组相抗衡,这个有点孤冷的剧场,静静地迈出第一个十年,适逢领导布局交替,关于打造浦东新区文化品牌、演出选题、研究推广等议题,也该有自己的声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