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舞台上,有多少人能把艺术视为一生职志,直到终老仍不懈探索表演的奥妙?在稍纵即逝的演出中,有多少演员能带给观众铭刻于心的感动?今年二月十六日,欧陆剧场失去了两位登峰造极的资深表演者,留给观众无限遗憾:布鲁诺.冈茨(Bruno Ganz)和瑟吉.梅荷兰(Serge Merlin)。
这两位伟大的演员,爱看电影的观众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冈茨不仅是《欲望之翼》中俯瞰柏林苍芎,为爱坠入凡尘的天使,也在《帝国毁灭》让观众感受到纳粹独裁者人性化的一面。梅荷兰则在《艾蜜莉的异想世界》中扮演罹患「脆骨症」的老画家。其实,他们不但都从剧场发迹,更是努力自学、毕生钻研舞台表演的大师。他们的现场演绎不只是赋予经典文学动人的灵魂,更让剧场艺术回归精炼、纯朴的本质。
开创德国当代剧场的瑞士演员
冈茨年轻时曾参与苏黎世国家剧院的业余表演训练,一九七○年他离开故乡,加入胥坦(Peter Stein)领军的柏林列宁广场剧院,成为该团创始团员。六年间,他每天与伙伴研习表演、登台演出,透过集体工作开启德国剧场全新风景。在《洪堡王子》Prinz Friedrich von Homburg(1972)中,他将忧郁敏感的男主角表演得丝丝入扣,成功表现出浪漫主义的色彩。即使退团发展电影事业,冈茨仍数度应邀重回舞台、担任要角。(注1)二○一二年,冈茨更在七十岁时登上法国奥德翁国家剧院(Théâtre de l’Odéon)舞台,与邦迪(Luc Bondy)重探品特笔下的荒诞世界。对冈茨而言,「剧场是一个让人填满想像的空间。戏结束之后,它仍存在著生命的轨迹,就像回声一般。但隔日一切又一扫而空。」(注2)
用生命演绎文本的法国表演者
生于一九三二年的梅荷兰曾说:「舞台是唯一可以让我感觉到生命的地方。」(注3)生于北非的他童年悲惨,但传教士的教导却让他品尝到文学的美妙。战后他独自前往法国,尽管他无法融入任何体系,但他却无师自通地在剧场圈崭露头角。一九五二年,在法国现代戏剧先锋巴侯勒(Jean-Louis Barrault)执导的《哥伦布》Christophe Colomb中,他一鸣惊人,开启了演员之路。梅荷兰曾与卡谬(Albert Camus)、薛侯(Patrice Chéreau)、蓝高夫(Matthias Langhoff)等大师合作,见证法国近代剧场的演变。但他却非家喻户晓的名伶,视表演为神圣之职的他,从入行起就慎选文本,决不轻易答应演出,他说:「我是剧场界的边缘人,因为我只能专注于舞台表演。」(注4)
亲眼见识梅荷兰的舞台演绎,无人不折服于他的专注神情、磁性嗓音与充满爆发力的情感,尤其是他对文本深入浅出的诠释。年迈的他曾两度主演《李尔王》(1986、2013),完美体现这个在垂暮之际陷入疯癫的君王。此外他也钟情于现代剧作,无论伯恩哈德(Thomas Bernhard)或是贝克特的剧本(注5),梅荷兰都能将意味深长的文字化作抑扬顿挫的音乐,用丰沛情感带领观众深入作者的生命思辨。对他来说,「念词并不只是声音,而是一股动力(…)若是全心投入这股力量,表演者的能力自然会被启动,渐渐进入全然出神的境界。(…)伯恩哈德曾说:『作者必须用文字迎击演员,演员也要透过声音还击作者。』或许这样才能让艺术诞生。」(注6)
这两位伟大的表演者用心诠释作者书写的意境,透过激情咀嚼每一个字句,用生命体会舞台上的细微情感与呼吸流动。他们的辞世也许不代表剧场风华年代的殒落,而是提醒当代观众思考何谓表演的真挚、及文本的魅力。
注:
- 如:剧场大师古柏尔(Klaus Michael Grüber)导演的《哈姆雷特》(1982)、《被缚的普罗米修斯》(1986)、《伊底帕斯在柯隆纳斯》Ödipus auf Kolonos(2003)及胥坦导演的《浮士德》Faust I u.II(2000)等。
- Bruno Ganz, entretien avec Jacques Morice, « le théâtre est le lieu de l'imagination » in Télérama, 16 novembre 2011.
- Sophie Jouve, « Serge Merlin dans "Le Réformateur" : ça, c'est la magie du théâtre ! » in Culturebox, le 22 septembre 2015.
- Alexis Campion, « Serge Merlin, mort d’un "aliéné du théâtre" » in Le Journal du dimanche, le 16 février 2019.
- 近年来,梅荷兰常演绎两位剧作家作品,且多是独角戏。在《米内提》Minetti(2009)、《灭绝》Extinction(2010)和《改革者》Le Réformateur(2015)中,他精采的演绎获得作者弟弟的赞许,推举他是最能诠释伯恩哈德文字的演员。而在法朗松(Alain Françon)的导演下,梅荷兰也数次重探贝克特作品:《最后的录音带》(1987、2012)、《终局》(2011、2013)、《失落的人》Le Réformateur(1987、2003、2016)。
- Entretien de Serge Merlin avec Jean-Pierre Thibaudat, « Serge Merlin allume Extinction de Thomas Bernhard » in L’OBS, 11 mars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