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差异,让「疯狂」出现在剧场之外(上)(陈长志 摄 国家两厅院 提供)
艺号人物 People 郑志忠 ╳ 周书毅

认识差异,让「疯狂」出现在剧场之外(上)

「半年好长啊!」郑志忠脱口而出,那叹息分不清是快乐还是痛苦。

为了《阿忠与我》,周书毅、郑志忠与整个制作团队密集工作了大半年,他们以一周4天,每天6小时的频率,高强度、高密度地进出排练场。一个是10岁开始学舞,一路舞蹈学院体系出身的编舞家/舞者;一个是4岁罹患小儿麻痹,19岁投身剧场的编导演创作者——两个身处两个相异星球的身体,需要更多时间来熟稔对方的星体运作轨道。

排练之前,他们暖身。周书毅说,暖身是一切的开始,是交流与理解差异的关键。

采访那天,场上暖身的还有舞台灯光设计李智伟、排练助理梁俊文,他们跟著周书毅、郑志忠凹折、支撑彼此的身体,那是不同星系的交会。在这个共同创作的排练场上,有大量的对话,有各种「呼吸的可能性」。他们在剧场里,试著叩问、了解彼此,打破约定俗成的二元分类系统,带著崭新的认识蔓延到剧场外的日常。

「半年好长啊!」郑志忠脱口而出,那叹息分不清是快乐还是痛苦。

为了《阿忠与我》,周书毅、郑志忠与整个制作团队密集工作了大半年,他们以一周4天,每天6小时的频率,高强度、高密度地进出排练场。一个是10岁开始学舞,一路舞蹈学院体系出身的编舞家/舞者;一个是4岁罹患小儿麻痹,19岁投身剧场的编导演创作者——两个身处两个相异星球的身体,需要更多时间来熟稔对方的星体运作轨道。

排练之前,他们暖身。周书毅说,暖身是一切的开始,是交流与理解差异的关键。

采访那天,场上暖身的还有舞台灯光设计李智伟、排练助理梁俊文,他们跟著周书毅、郑志忠凹折、支撑彼此的身体,那是不同星系的交会。在这个共同创作的排练场上,有大量的对话,有各种「呼吸的可能性」。他们在剧场里,试著叩问、了解彼此,打破约定俗成的二元分类系统,带著崭新的认识蔓延到剧场外的日常。

2021TIFA 周书毅郑志忠《阿忠与我》

4/23-24  1930  4/24-25  14:30

台北  国家两厅院实验剧场

INFO  www.opentix.life/event/1313377753901314048

Q:在《阿忠与我》的创作过程中,你们在思考什么?

书毅:这是一个漫长的合作,一个「照照镜子」的过程,要面对的语汇很多,但还好这是共同创作,有很多交流的空间。每次创作都有新的挑战,因为不熟悉,每天都有新的课题可以想,比如,怎么跟人讲话。

人类已被区分为很多沟通方式,手语、文字……在这之外,还有没有新的沟通语言?创作就是在找这个东西。这个作品要去的地方是,如何去理解我面前的舞者的身体的不同,我问阿忠:为何台湾的舞蹈学院体系,没有身障的训练?阿忠是在这样的时代中,自己成为演员、舞者,身体开展出各种可能性——这让我思考,我们的时代如何分类我们。我问自己:我读舞蹈系,这样的教育体制训练的是什么?是一样的脚,一样的手,一样的情感吗?这也牵动我们如何看表演,跟谁去看表演,看到什么样的表演?阿忠、临界点、王墨林、李立群……都曾经让我们看见很多不一样的身体,但官方的舞台还没有,希望能在官方的艺术节一起来思考这些可能性。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