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现当代舞蹈在表演艺术中相较小众,那么,在现代舞蹈发展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舞谱」,可能是小众中的小众了。不若乐谱的随手可得,网路下载、图书馆借阅、或是邻居家正在学钢琴的孩子可能就有一份贝多芬的《给爱丽丝》琴谱。上哪找舞谱?首先已经是个问题了。如何读舞谱?更不是国民义务教育中的一环——还记得国小音乐课学吹长笛,至少就得先学会识别简单的乐谱吧?单从这两点,舞谱的低普及度显而易见。
不过,低普及度无法与舞谱的存在价值与应用潜能划上等号,只是让舞谱总是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透过专访获拉邦舞谱重建者认证的舞谱教师曾瑞媛,我们试著稍稍揭开舞谱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舞谱?
曾瑞媛提到:「舞谱,即是一种动作的记录」。若从这个角度来看,舞蹈史上已定义石器时代画有牵手舞蹈小人的纹彩陶盆、石窟上的壁画砖,即可视为是一种没有文字时代下,以图像记录舞蹈的方式。而现今西班牙巴赛隆纳市政厅,也珍藏著一份记录著14世纪军队操练过程的图谱,把当时军队行径动作与路线皆清楚记录下来,此亦可视为一种动作的谱。
不过,在现当代舞蹈领域若提到舞谱,所指向的大多是现代舞蹈史上赫赫有名的舞蹈理论家拉邦(Rudolf von Laban)所创立的拉邦舞谱(Labanotation)。20世纪初,无论在美国或德国,正是现代舞蓄势待发之际。为使现代舞与文学、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齐名,舞蹈经典同样可供后世流传、珍藏与重建,拉邦于是发展了这套舞蹈的记谱方法,以及支持这套记谱法后面的动作理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