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锻炼自己的眼光,像读一本书那样阅读角色的「世界」(柳广成 绘)
特别企画 Feature 艺术家的读书术 编剧简莉颖的阅读术

锻炼自己的眼光,像读一本书那样阅读角色的「世界」

这几年我认真觉得市面上需要的不止是创作方法、编剧方法书,看那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先让英雄救猫咪》、《21天搞定你剧本》以及大量基础三幕剧技术的教学,技术很重要,但我们技术永远教不来的是你看待世界的眼光:「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而这样的眼光是从大量的阅读(各种各样的阅读)、互动,所有你经验之事物所练就而成。比起技术方法,或许更需要的不是急著创作,而是学习如何锻炼自己眼光。

具有天份的人通常也都异常用功

平田织佐在《演剧入门》中,分享自己的取材方式,他写一部剧,会阅读30到50本相关书籍,另外看相关电影——到底什么才是「相关」书籍与电影?这部分与一直放在心中的创作目的有很微妙的感应,通常看到就知道了,当然也不排除看到其实没有任何帮助的书,或这本书的目的是指引你看下一本有用的书——如有需要,平田织佐也会去采访,如此从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中萃取出的事件也只有一两个,如此费心才能构成60段剧情及相对应的事件。平田织佐自述他如果看到太浅薄的剧作,往往都是作者只从一本书创作出一部剧,但比起小说、电影,剧作需要更多样性的结构。

大江健三郎在《读书人:读书讲义》的后记写道:「从大学刚毕业那段时期开始,我便每三年选择一位诗人、小说家或思想家,每天下午就持续阅读其作品和有关他(她)的研究论著。这已经是将近50年的习惯了。」

小说《长崎》(曾获得2010法兰西学术院大奖)的作者艾力克.菲耶(Eric Faye)在朱嘉汉访谈中,热情地提到了他的创作酝酿期是他最喜欢的时刻,他喜欢在动笔前、第一个句子前、故事产生前,搜集著资料,放在心中慢慢酝酿的阶段,这种还不知道变成的什么的阶段很迷人,「有时候你甚至不知道是否有门,这方向有路,但一旦找到了,就是令人兴奋的『通道』(passage)。」一个主题可以刺激他两年,他极其享受大量阅读的时光。

我举上述的这些例子是想说明,具有天分的人通常也都异常用功,你还在写一部戏只看一本书?或是什么都不看不取才以为光靠贫乏的生活经验与意识形态就可以?不要做梦了,梦里什么都有,赶快去蹲马步练基本功吧。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