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动人生》音乐剧DVD封面。(取自网路)
焦点专题 Focus 说起改编,我们想谈的其实是⋯⋯

剧场的延续性与可能性

电影改编剧场的3种案例

剧场与电影一直有著千丝万缕的关系,当我们谈论「改编」案例时,相对于一百多年的电影,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剧场直觉上似乎较容易是被改编者,例如希腊悲剧、莎剧等影像化,或是百老汇音乐剧如《歌剧魅影》、《悲惨世界》之电影版,更有由著名流行歌曲延伸的「点唱机式音乐剧」(Jukebox Musical), 如《妈妈咪呀》、《万世巨星》等;而多对话及室内场景,较上述案例稍微小众一点的现代戏剧,富有文学性及考验演员功力的性质,则成了影迷印象中的「奥斯卡最爱」,上世纪中叶有伊莉莎白.泰勒主演的《灵欲春宵》(又名:《谁怕吴尔芙》),及马龙.白兰度和费雯丽主演的《欲望街车》等,近年安东尼.霍普金斯及布兰登.费雪也分别以当代剧本翻拍的《父亲》和《我的鲸鱼老爸》封帝。

剧场演出具有实时性与现场性,无法利用剪接快速穿梭不同时空,场景较缩限且需重复利用,通常制作成本也比电影小,逻辑上而言,应该较适合做为一个朴实的基底,让改编的影像添上花样;然而,随著各种形式的娱乐展演逐渐混杂,分众状况不再那么明显,再加上新的科技和技术引进剧场,也不乏反过来的例子——电影先获得成功后,再改编成剧场作品。

《舞动人生》:从电影、剧场再回到大萤幕播映

以《时时刻刻》、《为爱朗读》及影集《王冠》为人所知的英国名导史蒂芬.戴尔卓(Stephen Daldry),其首部剧情长片《舞动人生》(Billy Elliot,2000),讲述渴望学习芭蕾舞的矿工之子比利,克服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及家里给予的阳刚期待,在舞蹈老师乔治娜的帮助下参与甄选、进入专业学校就读,逐渐改变父亲的反对态度并获得肯认,一步步成为耀眼的芭蕾舞者。

该片将男孩成长心境放置在1984至1985年英国矿工大罢工的社会脉络中,藉少年柔软却坚韧的气质,抚慰紧绷过劳的蓝领阶级家庭,取得1亿票房佳绩。14岁新人杰米.贝尔更是击败罗素.克洛、汤姆.汉克斯等资深男星,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英国影艺学院电影奖(BAFTA)最佳男主角奖得主。

导演戴尔卓在拍电影前已有剧场经验。从青少年时期接触剧场作品并担任学校话剧社干部,取得文学学士后,还考进东15表演学校主修表演,并在曼彻斯特、利物浦、爱丁堡等地发表剧场作品。他曾於伦敦的Royal Court Theatre、The Gate Theatre及美国圣路易州的Metro Theatre Company担任艺术总监,1994年就以《An Inspector Calls》进军纽约百老汇,获得东尼奖。

戴尔卓先是在剧场认识后来成为《舞动人生》编剧伙伴的李.贺尔(Lee Hall),这故事原型其实来自于贺尔先前只有公开读剧、没正式演出的剧本《Dancer》,而电影大获成功后,两人继续合作进行音乐剧改编,2005年於伦敦西区首演,随即获包括「最佳新创音乐剧」等共9项劳伦斯.奥利维耶奖提名,并于2008年开始进军百老汇,让戴尔卓获得第二座东尼奖最佳导演。此后,该剧开始世界巡回,出现西语版、德语版,并参与剧院现场录制,从电影、剧场,再度回到大银幕播放。

因巡演的长寿性质,加上男主角比利必须是发育前青少年的年龄限制,演员有「毕业」的现象,给予不少有表演梦的年轻男孩机会,为扩大戏剧的教育意义及影响了,编剧贺尔和音乐总监Martin Koch更发起「Billy Young Theatre」计划,提供简短版的剧本及音乐,让在地小剧团及学生社团也有机会搬演。

值得一提的是,因参与漫威而红遍全球的「小蜘蛛」汤姆.霍兰德,曾参演最早几年的伦敦西区版本,他的人生经历甚至与剧中比利相呼应,是受芭蕾老师引荐才参加甄选,并花了两年时间,从饰演比利的好友逐渐熬成主角比利。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剧场版主视觉。(取自网路)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剧场运用「扮演」的明示

李安执导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2013)口碑票房皆佳,上映时获得超过6亿美元的票房成绩,也让他继《断背山》后拿下第二座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本片没有繁复剧情,埋藏于取名及角色路上所见所闻细节中的寓意,反而在平静水面下暗潮汹涌著,透过Pi事后追忆口述,观者无法确认魔幻求生历程中出现并互相残杀的,究竟是动物还是人?两种故事版本带来的哲学及宗教思考,以及让人身历其境的突破性3D技术,都是电影为人津津乐道之处。

然而,没有大银幕包覆,少了宛若海浪冲到眼前的临场感,如何用剧场手法展现故事的魅力?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剧场版本由英国演员兼剧作家Lolita Chakrabarti撰写剧本,Max Webster执导,导演利用多面向的旋转舞台展现快速换景的顺畅,所有动物皆以偶呈现,并让观者清楚看到操偶师(以理查.帕克为例:偶下一名屈身的演员模拟老虎动作时的轴心,前后各一名直立演员操作头部及脚尾的动态),种种「扮演」的明示,皆旨在不让观者陷入「信以为真」的幻境,其实很符合原著精神——选择诉说,以及相信哪一版的故事,操之在Pi,他有权力建构及诠释自身的记忆。

本剧2019年于英国雪菲尔的Crucible Theatre首演,于2021年转移至伦敦西区,之后再到百老汇,也透过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T Live)至世界各地的电影院播放,目前正在跑英国及爱尔兰巡回,并计划前进北美巡演。

艺术家请回答-张擎佳广告图片
《搭错车》剧场版主视觉。(取自网路)

《搭错车》:从幕后到幕前的歌手演唱

最后谈到台湾的案例,1983年由虞戡平执导的《搭错车》,该片介于风靡1960、70年代著重剧情起伏跌宕的琼瑶系电影,以及80年代开启的台湾新电影浪潮之间,讲述被哑巴外省老兵收养的弃婴,成长过程历经眷村改建、火灾意外等波折,因缘际会展现歌唱天赋,一步步成为当红歌星,却必须隐藏卑微身世,与含辛茹苦拉拔自己长大的家人渐行渐远的故事。

电影幕后团队网罗校园民歌风潮代表人物侯德建、李寿全,刚以首张专辑《之乎者也》震撼华语乐坛的罗大佑,以及即将成为新电影中流砥柱的吴念真,共同打造词曲配乐,精准设计的感人催泪桥段,配上苏芮配唱的〈酒矸倘卖呒〉、〈一样的月光〉等传唱度高又饱富张力的歌曲,在港台皆获票房佳绩并拥有高讨论度。

虽然歌曲为人所知,但《搭错车》并不符合角色以歌曲表达心声、舞蹈展现情绪的特色,因此不太算是严格定义下的歌舞片,倒是以配乐为主题,配上大量人物特写及快速剪接渲染氛围的拍摄手法,影响不少后来的华语MV。

直到电影上映的35年后,由相信音乐推动的音乐剧版本隆重登场,能将这极适合用歌舞表达的故事以完整歌舞形式呈现,团队找来陈乐融担任音乐总监,延续电影招牌歌曲,更加入许多新创歌曲阐述角色一路的成长旅程,还融合数首饰演女主角的歌手丁当个人经典K歌的改编版,是一次结合点唱机音乐剧手法、运用流行歌手号召力的创新改编。

有趣的是,丁当过往为多部知名偶像剧献唱,以歌声丰富角色故事,这次站到幕前唱出心声,某种程度上也满足了自己和当年的苏芮只能在幕后配唱的遗憾。

在「跨域」盛行的当代,小说、漫画、游戏,甚至是网路图文,都能成为戏剧改编的素材,如果拥有共通的源头,先变成剧场、抑或是先变成电影,似乎便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深植人心的始终是好故事;而这些先以电影取得知名度、再走入相对小众的剧场之案例,也提醒著我们,无论各式娱乐再怎么百花齐放,走入剧场,抛开外界纷扰,感受现场即时的专注与能量,仍有它的不可取代性与商机魅力。

(本文出自OPENTIX两厅院文化生活)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4/09/10 ~ 2024/12/10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