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宗庆 (王汉顺 摄 朱宗庆打击乐团 提供)
焦点人物

JPG 朱宗庆:全面发展,给足观众进场的理由

「谁需要表演艺术?这个问题既重要,也是我每天思索的核心。」朱宗庆打击乐团创办人暨艺术总监朱宗庆仿佛是被问进了心坎处,深有同感地说:「大众需要、艺术工作者需要、教育与文化工作者需要,企业也需要……但在这些不同的需求之中,谁才是你真正的观众?」然而在这之前,必须厘清一个观念:「什么是艺术,什么是娱乐?」艺术的目的包括创作者情感的表达、人生的反思、观点的挑战等等,而娱乐则提供愉悦或刺激的体验,让人们获得快乐与满足感。两者时而相异、时而交叠,界线要如何划分?他坦言:「我没有标准答案。 」

从全面扎根做起,向外扩散

乐团已经成立38年了,在创团最初,朱宗庆就决定让打击乐的演奏、教学、研究、推广共4个方向并进。乐团的演出在型态上分为7类,包括经典、推广、亲子、节庆、校园音乐会、实验性作品、音乐剧场;主要的节目也有3+1季,分别是经典或纯打击乐作品、跨界演出、击乐剧场,加上儿童音乐会。这样多样化进行环环相扣,30多年下来产生了交互作用,因此得以将击乐分享到台湾与世界各地。再者,节目类型多,作品丰富,人才也就显得多元。「这样的全面发展背后谁来买单?就是观众!曾经来看过我们演出的,会发现我们有非常多的变化,就会想要一再观赏。」如此的成效证明,当初的全面发展是对的。

「观众经营本来就非常困难,尤其最近,我们的观众跟以前一样多,但花的力气却是加倍。」朱宗庆观察,原因首在于疫情过后社会生态改变,表演的取代性变多了。再者,以往看表演与其他享受是分开的,现在却变得相互取舍。如何突破这个困境?他思考著「怎样让观众变得忠诚」。首先,教学系统的学生观众是儿童音乐会的大宗,这是团队花了几十年培养的成果。教学的目的本来就不在培养打击乐家,而是藉著人的本能、最低门槛的方式让人们进入艺术领域。因此儿童音乐会的观众很多都是一生中第一次参加音乐会的,这些孩子们长大后即使从事各行各业,也会将看表演视为必须。

接著,观众群从儿童成长到全台有100多个的杰优打击乐团,再算进杰优教师的乐团外,他们的父母、亲戚、朋友、学生等等的扩散,也会是来源之一。当然,三年一度的台湾国际打击乐节(TIPC)也触及更远的观众。「但这是不够的!」朱宗庆透露他们一年举办超过百场的讲座,维持热度「目的就是不断地告诉大家:欢迎来看表演。」

豆荚宝宝儿童音乐会(朱宗庆打击乐团 提供)

善用社群媒体,全明星班底推好作品

朱团在节目宣传上,除了透过记者会让大家知道朱团的活动,也相当善用各种媒体。熟悉朱宗庆的朋友都知道他勤于笔耕,尤其常在Facebook分享所见所闻、乐团演出计划、资讯等。除个人之外,粉丝页追踪人数也高达一万多人,深获艺文界的关注。这些文字透过团员们的转贴分享,效益也就更为广大。此外,由团队成立的Facebook、Instagram粉丝团有打击乐团、豆荚宝宝、jpg实验室、杰优社团等等,也曾用YouTube以影像方式从不同角度来说乐团的故事,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对于票房,团队也深入分析,了解各种节目对应观众的吸引力,甚至研究男女比例等等。那么,有没有尝试过会员制度?朱宗庆直言不讳:「我们做了非常多次,但说真话,都不成功。」以往有个人或企业大量购票,但真正演出却出现空位。显示的问题是:乐团并非不受青睐,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找到观众。为此,他们打算变化策略,将以往一对一的会员,改为群组的模式,也就是如同啦啦队、后援会的组织。「若100组会员每人支持100张票,那么数量不仅倍增,同时也能够预估观众的数量。」同时,乐团也做到尽量在1年前公布所有的演出讯息,开放这些观众不受地点限制、自由选择观赏朱团1年中在全台湾各地的演出。若是票券无法消耗的,团队也能协助处理。

在这样的计划下,必须具备两种必要条件。朱宗庆说:「一个是透过各种管道让观众得知节目讯息,一个就是有没有好的节目?」这几年来极力推出的作品皆深具特色,并且「棒棒强棒」。以往乐团中最知名的是号称「四大天王」的资深团员,然而现在个个都是明星。例如今年推出的《六部曲》,不但每一首曲子都精细地表达音乐的内涵,台上演出的20位团员,每位都担纲重要的角色并备受肯定,没有一个人是陪衬的。如此一来,喜欢节目的观众在走出剧场后自然会分享、造成口碑,并且延伸到他们的同侪及群组中。

「老实讲,台湾音乐界票房的第一名常常是我们!」朱宗庆自信地说:「为什么?因为我们全年都在演出,而且大部分的节目在北、中、南都有。」票价的订定一般为300到3,000台币,最高票价不多,而且会依据不同节目性质、内容、制作成本等考量将5至7种不同等级的比例分配,以及适当地做折扣促销。「一年收入4、5千万,算是很强了!」但他也明确地表示:「以打击乐团的经验,要靠票房平衡是很难的,一个聪明的人会发现,演愈多赔得多。」政府每年给予的补助和乐团的开销不成正比,即使偶有结余,也有前债未还以及未来需要空间的预算要编列。再者,也无法保证来年的演出能不能够不折本。

版面资料库-试阅活动广告图片
《六部曲》(朱宗庆打击乐团 提供)

面对问题勇于实验,朱团2.0打生存之战

幸而朱团的教学系统相当专业,即使前几年疫情遭受前所未有的影响,仍旧能够有盈余来支援乐团的演出。再来,就是几个企业的赞助的增加,让乐团得以在创意的发想之余减低后顾之忧。未来,期待能够逐渐将之前的银行贷款结束,将困难一项一项地解决。

「我们今年作了实验,后来发现成功。」朱宗庆带著苦笑又欣慰的表情道:「我们至今举办了22届的夏令营,每一届都赔钱。」曾经在第17届时,打算不要再做了,但收到家长的来信,心一软又继续办。然而持续亏损也不是办法,因此今年他决定做一个实验,并且以此作为存废的评估。实验的做法就是将夏令营的成本如实列出,以不赚钱、也不赔钱为前提举行,如果没有赤字的话,就继续办下去。在仔细地计算过后,得知要打平的话,每位学生要比以往多付7,000多元。结果不但没有一个人抱怨,甚至很快就额满,「这显示家长们早就能够了解我们的辛苦」,于是决心再走下去。

「以这个例子来说,这就是『存亡的关键』」,如果当时没有人来报名,表示夏令营就不会再续办了。他回想以往出国演出,总是付出远超所需,若对方要求10个人,朱团可能就派出16位。本想著多一些人去见习,但现在采取的方针则倾向务实精确。在国际谈判中,也不再勉强求全,而是转向多方开发。经过调整之后,就能从源头的人才、内容、舞台一路连结到观众端,让付出与收入保持平衡。

《六部曲》(朱宗庆打击乐团 提供)

犹记2024年的1月2日,朱宗庆打击乐团在创团满38年当天,就正式对外宣告开启40周年倒数1,000天计划。「朱团2.0」的愿景工程,从打击乐团、基金会到教学系统,都将以全面跃升和进化为目标,并展开中、长程计划的具体行动。此外,也预计于2026年产制出一套具代表性的旗舰作品,于2026到2030年间完成世界5大洲、20国、50城,以及台澎金马22县市巡演。然而,面对这样的长程计划,有梦想,却也潜藏著危机。朱宗庆严肃地说:「到时候不是成功达到目标,就是解散!」

确实,全世界包括朱团在内的五大打击乐团中,加拿大的芮克斯打击乐团(Nexus)已经消失,匈牙利的阿玛丁达打击乐团(Amadinda)前年在美国演出之后当晚宣布解散,瑞典的克罗玛塔打击乐团(Kroumata)还在,却已经失去特色了。创团比朱团还早的法国的史特拉斯堡打击乐团(Strasbourg)有国家大力的扶持,不但有资金挹助,且给予剧场空间。相较之下,朱团的奋斗,每每都是一场生存之战。他们乐观地面对未来,却也谨慎地经营团队,累积前有的经验作为下一步的走向,如同朱宗庆所说的:「要让观众进场听100次,就要有足够他们买票的理由」,做足了工作,观众就会自然存在。

朱宗庆打击乐教学系统的儿童学员。(朱宗庆打击乐团 提供)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5/02/19 ~ 2025/05/20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