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需要表演艺术?这个问题既重要,也是我每天思索的核心。」朱宗庆打击乐团创办人暨艺术总监朱宗庆仿佛是被问进了心坎处,深有同感地说:「大众需要、艺术工作者需要、教育与文化工作者需要,企业也需要……但在这些不同的需求之中,谁才是你真正的观众?」然而在这之前,必须厘清一个观念:「什么是艺术,什么是娱乐?」艺术的目的包括创作者情感的表达、人生的反思、观点的挑战等等,而娱乐则提供愉悦或刺激的体验,让人们获得快乐与满足感。两者时而相异、时而交叠,界线要如何划分?他坦言:「我没有标准答案。 」
从全面扎根做起,向外扩散
乐团已经成立38年了,在创团最初,朱宗庆就决定让打击乐的演奏、教学、研究、推广共4个方向并进。乐团的演出在型态上分为7类,包括经典、推广、亲子、节庆、校园音乐会、实验性作品、音乐剧场;主要的节目也有3+1季,分别是经典或纯打击乐作品、跨界演出、击乐剧场,加上儿童音乐会。这样多样化进行环环相扣,30多年下来产生了交互作用,因此得以将击乐分享到台湾与世界各地。再者,节目类型多,作品丰富,人才也就显得多元。「这样的全面发展背后谁来买单?就是观众!曾经来看过我们演出的,会发现我们有非常多的变化,就会想要一再观赏。」如此的成效证明,当初的全面发展是对的。
「观众经营本来就非常困难,尤其最近,我们的观众跟以前一样多,但花的力气却是加倍。」朱宗庆观察,原因首在于疫情过后社会生态改变,表演的取代性变多了。再者,以往看表演与其他享受是分开的,现在却变得相互取舍。如何突破这个困境?他思考著「怎样让观众变得忠诚」。首先,教学系统的学生观众是儿童音乐会的大宗,这是团队花了几十年培养的成果。教学的目的本来就不在培养打击乐家,而是藉著人的本能、最低门槛的方式让人们进入艺术领域。因此儿童音乐会的观众很多都是一生中第一次参加音乐会的,这些孩子们长大后即使从事各行各业,也会将看表演视为必须。
接著,观众群从儿童成长到全台有100多个的杰优打击乐团,再算进杰优教师的乐团外,他们的父母、亲戚、朋友、学生等等的扩散,也会是来源之一。当然,三年一度的台湾国际打击乐节(TIPC)也触及更远的观众。「但这是不够的!」朱宗庆透露他们一年举办超过百场的讲座,维持热度「目的就是不断地告诉大家:欢迎来看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