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轉圈、跳躍技巧征服全世界的巴瑞辛尼可夫。(林鑠齊 攝)
專輯(一) 看男人在跳舞/男舞源流

舞台上的耀眼太陽

男人跳舞說從頭

從法王路易十四時代開始,男性在舞壇上位居主導,到了浪漫芭蕾時期,男舞者淪為陪襯的「台柱」角色,直到佛金與尼金斯基出現,男性才得以恢復原有的地位和應得的尊重。

從法王路易十四時代開始,男性在舞壇上位居主導,到了浪漫芭蕾時期,男舞者淪為陪襯的「台柱」角色,直到佛金與尼金斯基出現,男性才得以恢復原有的地位和應得的尊重。

十七世紀後半葉,法王路易十四(Louis ⅩⅣ, 1651-1715)登基之後,法國進入歷史的全盛時期。這位愛跳舞的皇帝,無論在政治外交或社會經濟方面,都有著傲人的輝煌成就。路易十四曾參與演出過二十六齣重要舞劇,他為了彰顯法國國力以及滿足個人與皇室成員的藝術娛樂,於一六六一年在巴黎成立西方歷史上的第一所舞蹈學校。由這所學校所訓練出來的專業舞者,逐漸取代宮廷芭蕾(Ballet de court)時期原本以貴族為主的業餘舞者。當時的編舞家、舞蹈教師幾乎全是男性,甚至連演出時的女性角色也是由男舞者穿戴假髮與面具扮演。這種以雄性為主導的舞蹈世界,在十七世紀末達到高峰,一直到二十年之後,女性舞者才有機會站上舞台。

跳脫台柱 成為巨星

女性舞者一登上舞台之後,這群雄性動物便將目光投注在她們身上。再經過百餘年的「踮高跳躍」,女舞者成為舞台焦點,男性逐漸隱身退居幕後,從事編導、教學工作。浪漫芭蕾時期,女性舞者地位扶搖直上,甚至出現女舞者權充扮演男性角色的情形,至此,男舞者已淪為舞台上的「台柱」──抬、扶人的陪襯角色。一直到上個世紀初,佛金(Mikhail Fokine, 1880-1942)和尼金斯基(Vaslav  Nijinsky, 1888-1950)的出現,男性舞者才得以恢復原有的地位和應得的尊重。

佛金力主男女舞者在舞蹈中,戲分與地位應該一致,而尼金斯基則以高超的彈跳技巧聞名,他在迪亞格列夫的培訓下跳出了許多經典舞作如《玫瑰花魂》、《仙女們》。同樣出身自俄派芭蕾體系的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 1904-1983)更以獨到的音樂素養,為美國舞蹈開創出「交響芭蕾」里程,引領美國進入世界舞蹈殿堂。而隨後投入西方自由世界的紐瑞耶夫(Rudolf  Nureyev,1938-1993)與巴瑞辛尼可夫(Mikhail Baryshnikov,1948-)這兩位近代俄國芭蕾男舞星,更以高超優異的轉圈、跳躍技巧征服全世界觀眾。他們氣度優雅、動作強健的舞技,讓芭蕾的陽剛之美更上層樓,而除了舞台丰采迷人之外,他們更將俄派樂舞合一、氣勢磅礡的舞風與舞碼重新編排引介給西方各國。

力道萬鈞 各擅勝場

除了上述俄國男舞者為美國芭蕾舞開疆擴土之外,美國現代舞先驅泰德•雄(Ted Shawn,1891-1972)不僅跳脫芭蕾舞的束縛,從而展現耳目一新的舞蹈藝術,更培育出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 1894-1991)這位現代舞大師,也因為舞蹈家游好彥曾加入葛蘭姆舞團的關係,讓台灣的舞蹈發展與世界舞蹈多一條接軌路徑。游好彥在民國七十一年受已故前文化大學舞蹈系主任高棪之聘到校任教,他在課餘之外成立舞團,並遠赴中南部各地教課,將台灣現代舞技巧推向另一高峰。曾在他門下的男舞者有雲門舞者吳義芳、鄭宗龍、沈勇志,台南女子技術學院舞蹈系主任陳德海,舞蹈空間舞者葉文榜以及現在加入德國職業舞團的平青毅等人。當年這批男舞者大多以肢體肌力著稱,在游好彥的巧思編舞下,每個男舞者均能展現專長,《魚玄機》、《獵人與鹿》等舞作將男舞者雄健體魄與跳躍技巧發揮到淋漓盡致。

近年在林懷民的引薦之下,“Men Dancing”系列、“2002 Plus”更將男性舞蹈領入另一境界,這些外國男舞者能編會舞、各具特質,因此在台灣舞蹈圈樹立極佳口碑與形象。這幾年,台灣的舞蹈發展雖非盡如人意,但是文建會與中華民國舞蹈學會所舉辦的舞蹈創作賽也挖掘不少深具潛力資質的編舞者與表演者,魏光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今年「舞躍大地」金牌獎得主張永煜更是舞蹈比賽的常勝軍。近日魏光慶、吳義芳以及王維銘幾位台灣培育出來的男舞者陸續發表舞作,平日他們就是舞台鎂光燈的焦點,如今或辦個展或以獨舞之姿演出,相信一定各有所長別有一番風味。台灣的舞蹈因為這群男性舞蹈工作者的出現顯得力道十足,他們的新意念將使身體和舞蹈呈現新的辯證關係。下回觀賞男舞者演出時,除了欣賞他們外在肢體線條與舞台張力之外,別忘了對他們的編創作品投以關愛的眼神。

文字|林郁晶 中國化大學、台北市立體育學院舞蹈系講師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