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貢敏

發表文章 15 篇
  • 胡鍋巴變成胡美人之後,引來親長的覬覷。
    焦點

    「美女」何以「涅槃」? 兼談朱民玲鑽研花旦表演藝術的歷程

    在《美女涅槃記中》,禪的機鋒不多,多的是世俗男女的卑下風情,許多望之儼然的人物,私下之醜陋幾不可聞問。「美女」終於「涅槃」,觀音菩薩渡美女升天;而飾演美女的朱民玲,努力求藝,得師長渡化而習、演益精;於人生巨變上,亦復有其過人的自渡能耐。

    文字|貢敏
    第31期 / 1995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最PAR!

    留住半世紀來老茶客的心!

    新版《茶館》中,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導演林兆華在改革與加工方面的努力。 例如充滿強烈現代感的佈景; 以不同時代的音響效果,取代以「數來寶」來補敘劇情背景的作為; 恢復以往因禁忌而不見天日的人物與素材;不用大幕以及整體節奏之調整等等。新《茶館》能使新、老「茶客」大體都滿意,這就很不容易了。

    文字|貢敏
    第125期 / 2003年05月號
  • 李寶春(左)和魏海敏首次同台演出的《蘆花河》
    戲曲

    排戲目提兵調將,眾演員博命上場

    國光以往經常支援台北新劇團演出,但都是邊配武行,綠葉的層次。今番出動主將,短兵相見,讓魏海敏與李寶春演「對兒戲」,讓唐文華和李寶春在同一齣戲中先後飾同一角色,這卻是破天荒創舉。加上另幾齣自擔綱、卻明顯有較勁意味的大戲,對觀眾來說,都有極大的欣賞誘因。看來兩位舵手的精心「提調」,已為這次「既競爭又合作」的「分進合擊」,奠下可樂觀的基礎。

    文字|貢敏
    第132期 / 2003年12月號
  • 陳士爭版的全本《牡丹亭》有五十五折,主要是給外籍觀眾看的。
    特別企畫 Feature

    繾綣纏綿,盡在不言中

    《牡丹亭》除了常演的〈驚夢〉那一齣中,有許多涉及男女之情骨露的唱、白外,其他如〈尋夢〉、〈玩真〉、〈幽媾〉、〈懽撓〉、〈婚走〉、〈如杭〉等許多齣中,更不乏由言傳、意會而至肢體親密接觸的場面。但在以虛擬、寫意的戲曲表演程式中,如何處理情色問題,其實是很棘手的。

    文字|貢敏
    第136期 / 2004年04月號
  • 程派新秀郭偉演出《賀后駕殿》
    專輯(一)

    百年秋聲賦香江

    這四場演出的戲碼提調,相當有新意。前三場皆是程派的代表作,最後一場則是梅、程、尚、荀四大名旦的流派專場,這不啻是為上世紀的京劇旦角藝術,作一次歷史性的回顧。

    文字|貢敏
    第134期 / 2004年02月號
  • 于魁智演出《打金磚》。
    戲曲

    舉足重輕的「于魁智現象」

    從這次台北公演的盛況來看,于魁智的確有廣大的觀眾緣。不僅在劇場中受到熱烈喝采,即使到各中學去訪問、演講、示範,也飽受歡迎。甚至有熱情的女生大叫「于魁智,我愛你」!更有一位老太太觀眾,心疼他,怕他摔壞了,要他不要再唱《打金磚》。凡此,皆可列為「于魁智現象」,與其他演藝明星受到「粉絲」們的熱愛,正無二致。

    文字|貢敏
    第158期 / 2006年02月號
  • 李寶春(右)的孫安造型舒朗英秀,富於書卷氣。
    回想與回響 Echo

    從《孫安動本》到李寶春「動本」

    《孫安動本》是這齣戲的原名,《孫安進京》則是經李寶春導演兼主演「動」了(劇)「本」後的今名。 它最早是山東柳子戲,後來被移植為京劇,現在又經過顛覆性的改編,雖然仍是京劇,卻有了「新老戲」的名號。《孫安進京》一如李寶春以往的「新老戲」系列,在意識與技法上,均揚棄陳陳相因而大膽探索,但「萬變不離其宗」,仍然嚴守屬於京劇的藝術規律。

    文字|貢敏
    第104期 / 2001年08月號
  • 《珠簾寨》
    戲曲

    值得尊敬的自我挑戰者

    「壓箱寶春戲」連演四場,李寶春從劇本,導演乃至製作都有涉獵,但最讓觀眾矚目的,仍是他的演員部分。四場戲中,他要詮釋不同行當,雖不能稱之謂挑戰極限,卻亦是難能可貴了。

    文字|貢敏
    第134期 / 2004年02月號
  • 〈赤桑鎭〉時維飾包拯。
    焦點

    雛鳳淸於老鳳 先睹為快看少年演京劇

    可以說是新秀競發的中國少年京劇藝術團,無論在唱表、武功方面,都讓人看到近乎天才型的表演技藝,眞希望他們是「小時了了,大來必佳。」

    文字|貢敏
    第35期 / 1995年09月號
  • 王振祖創辦的復興劇校劇團,亦是台灣京劇一大骨幹。圖爲復興第一期趙復芬(中)、曹復永(右)與丁中保所演《貴妃醉酒》。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花落蓮成,「國光」採子 回顧三軍劇隊滙爲國光劇團的來時路

    京劇在台灣的大規模發展,是在政府遷台之後的近半個世紀,而分屬於陸、海、空、勤等軍種的軍中劇隊,更是此一時期的主要表演團體。如今,也許是階段性使命已然完成,三軍劇隊奉命解散改編,將優秀的演、職員甄選至隸於敎育部新成立的國光劇團,成爲台灣第一個國立京劇團。

    文字|貢敏
    第36期 / 1995年10月號
  • 音樂劇《城寨風情》是香港亞洲藝術節的一齣大製作,特邀馮寶寶(中)客串主演。
    回想與回響 Echo

    滬.杭.港九戲劇行脚

    金風奏秋,一趟戲劇之旅,足歷四項盛會,目寓莎劇、越劇、多種折子戲及梅派傳統京劇,臆擁收穫難抑發抒,以與共享。

    文字|貢敏
    第26期 / 1994年12月號
  • 《楊門女將》劇照。
    大陸劇場

    京朝正宗的中國京劇院

    要說「看京戲」「調京嗓」,老一輩戲迷不但口上慣說,心上也是有其譜相的。睽違四十年,正宗京戲「中國京劇院」即將來台亮出骨子老戲。對於這支集老、中、靑近百人的龐大團體,觀衆必須有一個心理調適,不必苛求老演員仍是那樣生龍活虎,火候與意境的欣賞,毋寧更可貴。

    文字|貢敏
    第7期 / 1993年05月號
  • 魯迅筆下的悲劇小人物,在傳統「戲曲的舞台上具像化」。
    觀察站 Review

    《祥林嫂》過台灣

    比貓畫虎的功夫並不容易,有時形似亦未必神似,何況此間眞正地道的越劇演員並不多,爲了湊合演出,東拉西扯南腔北調一台人,能「描紅」到還像那麼回事,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文字|貢敏
    試刊號 / 1992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即將上場 Preview

    大雅之堂的風範 談「戲出名門」的北京京劇院

    經過撲朔迷離的幕後爭逐,「北京京劇院」終於脫穎而出,成爲兩岸交流後第一個來台演出的京劇團。睽別四十四年之後,大家風範的流風餘韻終將展現台北中山堂。

    文字|貢敏
    第6期 / 1993年04月號
  • 劉嘉玉(左)和王勝全爲新生代國劇演員。
    演出評論 Review

    國語版的歌仔戲 《浮緣仙道》觀後

    國民大戲班在明華園的大力支援之下誕生,他們的功夫没有白費,首齣創新國劇《浮緣仙道》便予人深刻印象──廣受本省觀衆歡迎的歌仔戲終於有了國語版。

    文字|貢敏
    第3期 / 1993年0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障音樂家,後來怎麼了?

  • 特別企畫 Feature

    和波孝禧:人生充滿挑戰,但人類有無限可能性

  • 職人的圖鑑

    布景彩繪:客製化的空間打造者

  • 澳門

    劇評人票選出兩檔回響兩極的年度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