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派新秀郭偉演出《賀后駕殿》(2004Hong Kong Arts Festival 提供)
專輯(一) 重點探看二○○四香港藝術節╱戲曲篇

百年秋聲賦香江

程硯秋百歲冥誕經典劇目再現

這四場演出的戲碼提調,相當有新意。前三場皆是程派的代表作,最後一場則是梅、程、尚、荀四大名旦的流派專場,這不啻是為上世紀的京劇旦角藝術,作一次歷史性的回顧。

這四場演出的戲碼提調,相當有新意。前三場皆是程派的代表作,最後一場則是梅、程、尚、荀四大名旦的流派專場,這不啻是為上世紀的京劇旦角藝術,作一次歷史性的回顧。

「程派藝術一百年」演出資訊

◎演出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演出時間與劇目:

2月12日《鎖麟囊》(郭偉、張火丁)

2月13日《白水灘》(張火丁)、《荒山淚》(張火丁)

2月14日(午場)《三擊掌》(沙霏)、《賀后罵殿》(郭偉)、《轅門射戟》(李宏圖)、《玉堂春》(郭偉、李宏圖)

2月14日(晚場)梅、尚、程、荀四大流派匯演:《漢明妃‧出塞》(劉山麗╱尚派)、《辛安驛》(耿巧雲╱荀派)、《貴妃醉酒》(董圓圓╱梅派)、《春閨夢》(張火丁╱程派)

長久以來,梅蘭芳是中國京劇界公認的大師級代表人物,而能與梅分庭抗禮,且在旦角藝術中另闢蹊徑、獨樹一幟的,應是與梅有師生之誼的程硯秋。二○○四年是程的百歲冥誕,因之中國大陸各地皆有紀念性活動。香港愛好程派藝術的人士,為了紀念他,也特地舉辦「程派藝術一百年」的演出,邀請了「中國京劇院」與「北京京劇院」的幾位程派傳人,於本屆的香港藝術節作三天四場的程派經典劇目展演。

梅程尚荀四大派,京劇旦角藝術一次展現

這四場演出的戲碼提調,相當有新意。前三場皆是程派的代表作,最後一場則是梅、程、尚、荀四大名旦的流派專場,這不啻是為上世紀的京劇旦角藝術,作一次歷史性的回顧。

從演員陣容看來,這次的紀念演出,是以名列「程流五小名旦」之一的張火丁領銜,旦角戲為主。張火丁一連三個晚場俱列大軸,推出的戲碼是《鎖麟囊》、《荒山淚》與《春閨夢》;另兩位程派新秀郭偉、沙霏的三折戲為《賀后罵殿》、《三堂會審》及《三擊掌》,亦是程派常演的劇目。相形之下,小生李宏圖的《轅門射戟》,和武生張火千(張火丁之兄)的《白水灘》兩個折子戲,只是點綴而已,重點絕對是程派經典之作的呈獻。

一般說來,程派的戲較有深度,無論是劇本取材、人物刻畫、唱腔設計,乃至動作技巧,舉手投足俱無俗韻,最為知識分子群所欣賞。歷來研究程派旦角藝術的著作不少,在上海版的《京劇文化詞典》中,程硯秋條目裡,談到他的唱腔和水袖兩部分,最為言簡意賅:

(他)吸收了京劇其他行當,甚至其他地方戲曲、曲藝、乃至西洋歌曲中的某些音調,加以融化而不露痕跡;創造了縝密綿延,在低迴婉轉中起伏跌宕,若斷若續,節奏緊湊多變,旋律流暢優美而又深沉凝重的程派唱腔。

在表演上、手、眼、身、法各方面都有別出心裁的創造,尤長於水袖技巧,創造了「勾、挑、撐、衝、攏、揚、撣、甩、打」等多種技法,使水袖千變萬化、絢麗多彩,成為表現各種人物不同思想感情的藝術手段。

領銜的張火丁三晚俱列大軸

從以上兩段引述的文字中,可以窺見程派旦角表演藝術豐富之一斑。因此,「立雪程門」的弟子頗多,卓有令譽的亦大有人在。無論是恪守繩墨的趙榮琛,或是踵事增華的李世濟(有「新程派」之稱),都對程派藝術作了發揚光大的貢獻。不僅在表演上,特別是在薪火相傳方面,更有成就。如此次領銜來香港參加「程派藝術一百年」演出的張火丁,就是趙榮琛的得意高足。

張火丁曾經來台北表演,首次的《武家坡》就令人覺得不凡(進窯門時的矬身轉體動作,十分美妙),以後的《春閨夢》、以及程腔唱出的全部《白蛇傳》,都令觀眾印象深刻,回響良好。曾在北京觀其以程派聲腔詮釋現代劇人物《紅姐》,當下只感受到角色形象飽滿,曲調婉轉動聽,絲毫沒有所謂「樣板戲」的殺伐之氣,也因而更釐清現代題材的京劇,與「革命樣板戲」的分野。以張火丁之愛惜羽毛及求好的精神,相信這次三場程派經典大戲,定然會給香港菊迷留下美好的記憶。

菊迷可重溫「跨海看戲」的舊夢

而最後一場的《春閨夢》之前,有尚派的《漢明妃.出塞》,荀派的《辛安驛》,以及梅派的《貴妃醉酒》,合成「四大流派匯演」,自是更具話題性與觀賞性。

〈出塞〉為尚小雲代表作之一《漢明妃》中音樂性及舞蹈性並重的一折。昭君的崑腔,王龍的做表,馬伕的肢體動作,俱屬高難度,此次係由尚派新秀劉山麗主演。

《辛安驛》為荀慧生得意之作,經常演出的折子為〈投店〉一場。花旦為主角,有踩蹺、戴紅髯口的特殊造型,為別具風格的小喜劇。此次主演者耿巧雲,為荀派名家劉長瑜的弟子,當有令人醒目的表現。

梅蘭芳經典之作《貴妃醉酒》的主演者董圓圓,為梅葆玖的高足、魏海敏的師妹,是北京京劇院力捧的新秀,她參加第三屆京劇藝術節主演《洛神賦》,為她配演曹操、曹丕、曹植三個角色的演員是景榮慶、計鎮華和葉少蘭,董之被器重,可見一斑。

反觀台灣京劇界,早期程派名家有高華、章遏雲、穎若館主等多人,在他們的指導下,乃有中期的古愛蓮、邵佩瑜、張安平等程派新秀,目前則自是花事凋零了。但台灣菊迷、喜愛程派的卻有增無已。兩岸交流後,先後來台的王吟秋、李世濟,鍾榮,乃至以李世濟為首的「程派五小名旦」,幾乎皆受到肯定(他們幾乎皆演過特受歡迎的《鎖麟囊》)。此次程硯秋百年誕辰,台灣沒有紀念性演出活動,對於程派──特別是喜歡張火丁的觀眾,恐怕要重溫昔日「跨海看戲」的舊夢了。

文字|貢敏 資深戲劇學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