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嘉玉(左)和王勝全爲新生代國劇演員。(言午 攝)
演出評論 Review 演出評論 REVIEW

國語版的歌仔戲 《浮緣仙道》觀後

國民大戲班在明華園的大力支援之下誕生,他們的功夫没有白費,首齣創新國劇《浮緣仙道》便予人深刻印象──廣受本省觀衆歡迎的歌仔戲終於有了國語版。

國民大戲班在明華園的大力支援之下誕生,他們的功夫没有白費,首齣創新國劇《浮緣仙道》便予人深刻印象──廣受本省觀衆歡迎的歌仔戲終於有了國語版。

《浮緣仙道》

12月11、12日

台北市社敎館

說《浮緣仙道》是國語版的歌仔戲,絕無不敬之意,國民大戲班之所以誕生,著眼即在以廣招徠,使京劇和歌仔戲兩者都增加觀衆人口。此種爲傳統戲曲盡力的苦心孤詣,母寧是値得稱道的,希望他們能「窮則變,變則通」。

作爲第一張成績單的《浮》劇,雖不是一鳴驚人,却有令人可喜的表現。首先是那種「把著手幹」的團隊精神,很敎人感動。有朝氣、有活力,不因缺乏大牌名角氣餒;一付「勤能補拙」而「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面貌,能讓觀衆體會出他們的志氣來,這就很不容易了。

就戲而論,瑕瑜互見(這幾乎是任何一齣新掛首演的戲難免的情況)。歌仔戲和京劇的優勢作爲,都有突出表現,兩者的缺失也同樣浮現其間。客觀地說一句,這是齣熱鬧有餘、深度不足的戲,很容易消化,養分卻不高。

整體來說,演戲員們都很賣力,導演的成績最好,相形之下,劇本(特別是前半部)就弱了些。如果在前半部能爲男女主角安排一場重要的感情戲(要見情見性、不只是對舞彩綢),則後半部戲之張力當會更強,且富於邏輯性而不致浮泛。在唱詞方面也略嫌俗麗,若自然樸實些當更能感人。王勝全和劉嘉玉,在唱、做、唸、打各方面都展現了良金璞玉的資質,値得期許;如何使粗糙日見圓潤,自然還要更下功夫,也許還要多讀一些書。新生代的國劇演員,已有年少成氣候的了,「有爲者,亦若是」。

在佈景、灯光各方面,都有明華園的通俗水準,設計操作大致允當,祗是吊鋼絲的特技値得商榷。冒險以娛觀衆的安排,用心良苦但却有安全顧慮,得不償失之舉不作也罷。

此外,演出特刊之編排也須斟酌。如此次特刊在黑封面上套印黑字劇名,一團漆黑,莫名所以,豈非弄巧成拙?

 

文字|貢敏 資深編劇家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