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YO每年招募全美國16至19歲年輕樂手參加,在三週集訓後,會舉辦巡迴演出。(Weill Music Institute 提供)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一位當代音樂家的養成

卡內基音樂廳威爾音樂中心總監莎拉.強森談「美國國家青年管絃樂團」計畫

七月下旬將在指揮麥可.提森.湯瑪斯帶領下訪台的「美國國家青年管弦樂團」,是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威爾音樂中心所主導的培植計畫,趁此機會,本刊專訪威爾音樂中心總監莎拉.強森,介紹這個以全美國學子為招募對象的音樂學習計畫,在他們的規劃中,學員不止學習音樂,甚至有肢體與口語表達課程,也透過國際巡演,認識不同的文化與社會。

七月下旬將在指揮麥可.提森.湯瑪斯帶領下訪台的「美國國家青年管弦樂團」,是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威爾音樂中心所主導的培植計畫,趁此機會,本刊專訪威爾音樂中心總監莎拉.強森,介紹這個以全美國學子為招募對象的音樂學習計畫,在他們的規劃中,學員不止學習音樂,甚至有肢體與口語表達課程,也透過國際巡演,認識不同的文化與社會。

指揮大師 麥可.提森.湯瑪斯與美國國家青年管弦樂團

7/24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INFO  02 66369168

二○一五年,「美國國家青年管絃樂團」(National Youth Orchestra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NYO-USA)於中國巡演的一天被小提琴成員吳海倫以手機自拍了下來:早上八點由自助式早餐開始,隨後赴兵馬俑博物館參觀,稍晚抵達西安音樂廳排練,晚上在指揮杜特華(C. Dutoit)帶領下,演出白遼士《幻想交響曲》、譚盾《帕薩卡利亞:風與鳥的秘密》,以及和鋼琴家李雲迪共同演繹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深夜回到飯店,她再度面對鏡頭,以演出心得作結。

這則以vlog形式呈現的影片,目前置於樂團Youtube官方頻道,凡好奇NYO者都能輕易地由此對該計畫有相當的認識,事實上,它更可說是清楚呈現出了卡內基音樂廳對於養成一位年輕音樂家的思索。

招募、練習到演出  全方位的思考

「這個計畫會開始,是因為卡內基行政暨藝術總監Clive Gillinson的緣故。」卡內基組織中的教育與社會效益(social impact)部門——威爾音樂院中心(Weill Music Institute,以下簡稱WMI)總監莎拉.強森(Sarah Johnson)介紹NYO時率先說明。至今在卡內基擔任總監職務達十三年的Gillinson過去是倫敦交響樂團大提琴團員,他在學生時代曾參與過「大不列顛青少年管絃樂團」訓練(英國自廿世紀中期起便開始運作的全國性青少年音樂人才培育計畫,一年會有三次排練集訓),當時收獲讓他始終難以忘懷,於是籌辦類似的養成計畫就成為他接任卡內基職務以來最大的心願之一。

因為同樣欲以全國性招募為目標,考量預估動員的人力和資源可能會大幅超過WMI既有的承辦條件,因此這項計畫一直尚未開始,直到二○一二年前後,網路發展與智慧型通訊都達到相當程度的規模時,莎拉說他們認為時機已然成熟。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