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晶支持兩廳院「藝術零距離─圓夢計畫」,此次邀請八十位來自台中和桃園偏鄉地區的中小學學童,前來觀摩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彩排。圖為演前聆聽現場。(林韶安 攝)
企畫特輯 Special

播灑愛樂種子 讓科技與藝術零距離

訪力晶文化基金會詹曼君執行長

連續三次獨家贊助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訪台演出,這次更贊助兩廳院場次的戶外轉播,並邀請台中和桃園偏鄉地區的中小學學童來觀賞名團彩排——力晶文化基金會在古典音樂推廣上的盡心與付出,令人印象深刻。力晶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詹曼君表示:「力晶贊助這兩場演出,並不希望一切僅止於幾小時內的美好,更期待音樂會後,還有什麼東西是可以留下並延續的,所以我們決定用心於音樂教育與推廣,向下扎根,從中小學生著手,為台灣的藝文環境好好培育下一個欣賞的世代。」

連續三次獨家贊助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訪台演出,這次更贊助兩廳院場次的戶外轉播,並邀請台中和桃園偏鄉地區的中小學學童來觀賞名團彩排——力晶文化基金會在古典音樂推廣上的盡心與付出,令人印象深刻。力晶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詹曼君表示:「力晶贊助這兩場演出,並不希望一切僅止於幾小時內的美好,更期待音樂會後,還有什麼東西是可以留下並延續的,所以我們決定用心於音樂教育與推廣,向下扎根,從中小學生著手,為台灣的藝文環境好好培育下一個欣賞的世代。」

甫結束訪台巡演的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在德國媒體以「台灣現況正是德國所夢寐以求——百分之六十五的音樂會聽眾不滿卅歲,為什麼?」為引言,大幅報導了樂團的台灣行,以及台灣樂迷令他們印象深刻之處。就在此文發表的同一天,本次台北演出的贊助單位——力晶文化基金會的詹曼君執行長接受了本刊專訪,娓娓道來力晶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不解之緣,及她對台灣藝文現況的觀察和藝企合作的理想。

要讓愛樂的種子  一代一代散播

今年是力晶科技第三度與兩廳院合作,對於促成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來台,詹曼君表示: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似乎與力晶有著特別的緣分,雖非刻意為之,但二○○七、二○一四、二○一六年三次訪台皆由力晶獨家贊助。由於力晶集團的黃崇仁董事長雅好音樂,所以古典音樂類節目始終是力晶文化基金會贊助支持的重點。交響樂團舉辦巡迴演出,其隨行人數眾多、支出成本龐大,在經費上非常需要各界的鼎力支持,特別是像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這樣的好團,若因為經費不夠寬裕,而在亞洲巡迴行程中將台灣排除在外,未免太過可惜,所以在贊助選擇方面,這便會是力晶優先考量的重點。

而除了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的兩場演出外,力晶更加碼贊助了第二場音樂會的戶外轉播,嘉惠無法入內聆賞的樂迷。事實上,台灣的藝文節目繁多,不過普遍來說票券的價格並不便宜,對於年輕人或學生族群而言,確實是一大負擔,因此,詹曼君表示:「力晶希望可以透過戶外轉播的方式,讓喜愛古典音樂的朋友們都有機會可以享受這麼好的藝文盛宴;相對的,對於購票入場的觀眾,力晶也希望能讓大家在聆賞音樂會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對曲目的內容和時代背景都有全面周詳的了解,進而能更深入地欣賞演出,帶著滿滿的收穫與感動離去。」所以力晶文化基金會也再三要求兩廳院,必須為購票觀眾舉辦導聆、講座及提供詳細的樂曲解說,以讓進入音樂廳內有幸親炙世界名團演出的觀眾們,各個都能乘興而至,滿載而歸。

此外,力晶亦大力支持兩廳院的「藝術零距離─圓夢計畫」,此次邀請八十位來自台中和桃園偏鄉地區的中小學學童,免費前來觀摩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彩排,親身體驗精緻藝文的實況與美好。類似的教育推廣計畫,力晶文化基金會已行之有年,詹曼君表示:「力晶贊助這兩場演出,並不希望一切僅止於幾小時內的美好,更期待音樂會後,還有什麼東西是可以留下並延續的,所以我們決定用心於音樂教育與推廣,向下扎根,從中小學生著手,為台灣的藝文環境好好培育下一個欣賞的世代,讓美好的音樂藝文可以一代一代永續經營下去。」

企業嚴選  讓科技與藝術相容

這些年來,力晶所贊助的音樂會節目有目共睹,不僅內容品質好、票價也親民,讓許多前來欣賞的觀眾感受到賓至如歸,餘音繞梁。對此,詹曼君謙虛地表示:「許多觀眾都說,力晶贊助就是『力晶嚴選』,這我們真是不敢當。有鑑於亞洲古典音樂的現況,中國大陸龐大市場的快速崛起,日本市場因其歷史與傳統屹立不搖,相對之下,台灣市場潛力雖好,卻慢慢地在失去我們的優勢,所以力晶希望能夠以企業回饋社會的初衷,略施棉薄之力,為台灣觀眾爭取到更多國際優質的節目,讓他們的亞洲巡迴演出也務必將台灣安排在內。讓台灣持續不斷地與國際最頂尖的音樂潮流接軌,亦是我們力晶的理想與願景。」

事實上,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對於廣場上有超過五千人在觀賞戶外轉播,且大多數都是年輕人的現象印象深刻;對於力晶集團和兩廳院用心於培育下一代年輕觀眾的不遺餘力,亦相當感動且願意全力配合。事實證明,企業以其精準的眼光及大力的贊助,對於藝文的推廣與發展,確有其直接且正面的影響與助益。

的確,正如詹曼君執行長不斷強調的:科技人與藝術人的思維雖然不同,但並不須要一定處於對立。只要能夠用更開放的心態彼此對談、溝通、交流、互惠、在藝術與企業的合作上,必能達到彼此增益的最大化效果,一起共創雙贏。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