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論重不重要? 郝斯登的跌宕人生
思想不短路

評論重不重要? 郝斯登的跌宕人生

回到Netflix影集結尾,暮年失意並經常受到媒體負評的郝斯登,在葛蘭姆舞團首演《冥后》(Perséphone)的隔天,仍耐不住翻閱紐約各大報的舞評,看到自己設計的舞服也獲佳評如湧時,影星麥奎格表情壓抑卻又激動的神態看了令人不禁唏噓!但他嘴裡卻仍叨叨著:「評論並不重要!」

回到Netflix影集結尾,暮年失意並經常受到媒體負評的郝斯登,在葛蘭姆舞團首演《冥后》(Perséphone)的隔天,仍耐不住翻閱紐約各大報的舞評,看到自己設計的舞服也獲佳評如湧時,影星麥奎格表情壓抑卻又激動的神態看了令人不禁唏噓!但他嘴裡卻仍叨叨著:「評論並不重要!」

這是一個環境吵雜的時代,什麼事情都得拉高嗓門,只怕聲音不被聽見。在路上講手機時如此,疫情期間經常視訊開會也是如此。但同樣的邏輯用在產品行銷上有用嗎?電視廣告的基本音量設定就比一般節目大聲,在電影院裡正片放映前的廣告更是如此!近年筆者常用具備網路功能的電視機,上YouTube搜尋一些自己關注主題的影片,卻常看一半就被突如其來、震耳欲聾的廣告打斷!看電視節目無法關掉廣告,就轉台或跑去開冰箱、上廁所,現在則緊盯著YouTube廣告播放5秒鐘後跳出的「離開」選項,一觸即發。我實在很好奇,這種干擾觀眾欣賞節目情緒的廣告究竟能為產品帶來多大的效益,還是更惹人嫌?

藝術家是否僅憑天縱英才就能被人看見?嗯,可能也得設法打點廣告。但廣告最好不要亂槍打鳥,音量也得適中。而在一個資本主義大眾市場的民主社會裡,精緻藝術的客群該如何設定?藝術和商業行銷管理之間的尺度又要怎樣拿捏?這一連串的大哉問或可用讓人看了不斷打呵欠的長篇論文加以探討,但最近看了Netflex新上映的一部迷你影集《HALSTON》,讓筆者頗有感觸,就借題發揮,用說故事的方式來另類解讀一番。

一手翻轉70年代美國時尚

這部由性格影星伊旺.麥奎格主演的影集,以戲劇化的手法大膽鋪陳20世紀下半葉美國時尚界名人、服裝設計師郝斯登(Roy Halston,1932-1990)的跌宕人生。近代美國高級時尚設計師代表有Oscar de la Renta,休閒時尚設計師代表有Ralph Lauren、Kalvin Klein等,我誤打誤撞地看到這部影片前,卻未曾聽過郝斯登的大名。或許由於劇情曲折,好奇心驅策下我又搜尋了有關他生平事蹟和作品評價的報導,以及相關時人的訪談影片。從中發現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藝術家,具有飛向星空的才華,卻又渴望能接地氣;性情中人的藝術家個性讓他身邊永遠磁吸一票戰將級的同事和影藝圈好友,或胼手胝足一同打拼(註1),或相濡以沫、彼此取暖(註2);但同樣的個性卻也使他不善商務經營,遇到大企業家的伯樂相挺,最後竟落入商場利益的殘酷現實,連最珍貴的個人名號都賠掉!

年輕的郝斯登因設計的一款筒形女帽被賈桂琳.甘迺迪相中,在她丈夫1961年總統就職典禮時配戴而聲名大噪。唯潮起潮落,女帽不再流行後,郝斯登便轉向服裝設計。才華洋溢的他對布料特色觀察敏銳,不靠太多草圖設計,看著一塊布就可憑直覺直接拿起剪刀裁出想要的衣服款式雛型。70年代之前,美國高級時尚深受法國影響,未能走出自己的路,當時郝斯登即夢想要改變服飾潮流。他以簡約、空靈、現代感為取向,從自由中釋放無比的能量,讓女性穿在身上有無拘無束的感覺,符合70年代女性自主的趨勢,成為引領女力時尚的先驅。麗莎.明妮莉曾在一次訪談中一針見血地說:「女性們身穿(郝斯登的)服裝,而非被衣服穿!」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