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
繼承是在保存基礎上,把古代的音樂理論、美學意識、樂器的形態結構、演奏技法、樂曲用譜、風格特點等認眞地學習、瞭解它們,並且要做到眞正懂得並學到手。
要做好繼承這項工作,在實踐中很不容易。
例如古代有關音樂理論方面的記載,數量不多,文字簡略,而且含有古代社會在當時習用的一些虛辭與用語。而對某些論述,往往並不作逐層的具體細叙。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作了太多的推論,有時會推論出多種可能性,莫衷一是,難下定論。對帶有封建社會意識的一些理論,第一步必須懂得它們;第二步要去分析它們的歷史背景;第三步才能有分析批判地去繼承。
樂器與演奏技法的沿襲、革新
我國歷史上曾經有過的各民族各地區的樂器,品種繁多,不勝枚舉。有些樂器至今仍在襲用,但有很多種樂器現在已經不見或少見。現在仍在襲用的一些樂器,有的在名稱上有所更改,有的在形體上有着一定改動,更多的是在內部結構上曾經作了較多的改革。改動與改革,大都在原有基礎上對發音效果、演奏方便、擴大音域等方面不滿足於原有的,在演奏家、樂器工匠通過不斷試驗與實踐,證實眞是超過原有的效果,才肯定了這些改動與改革。已經不見或少見的樂器,曾在出土文物中發現了一些;今後可能還會發現。因此,我們在繼承工作中,對現在仍然襲用的樂器,應該硏究每個樂器的發展歷史;對已經不見或少見的樂器,一經發現,就應作攝影、記錄、仿製並硏究之。
學習演奏技法,主要依靠師承親授;其次,從書本中求得有關知識。在傳統社會裡,音樂的流傳,處於自生自滅狀態。雖然有些愛好器樂的文人,在他們的詩文札記中有時會提到一些,但有多有少,不太詳細與全面。因此,只有親眼看到老師對每個指法的演奏姿勢,聽到每個指法的發音效果來學習。也由於古代交通不便,信息傳遞緩慢,缺乏互相交流的機會。因此,師承的傳授也不可能十全十美。老師的水平有高有低,學生的接受能力有好有壞。同一位老師敎出來的學生,水平不可能是一樣的。某些流派好的技法與樂曲往往會失傳。這些,都可說明師承的傳授旣起著主要作用,也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每一種指法的演奏方法,都是從歷代演奏家在不斷實踐比較中產生並定型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流傳中間也必然會有一些新的演奏技法充實進去。經過實踐的考驗,流傳下來。因此,演奏技法的繼承,必須把行之有效、好的方法眞正地學到手,才是腳踏實地地做好了這方面的繼承工作。
中國大陸的十年動亂中,各個領域都盛行著否定過去。在演奏技法方面也不例外。例如琵琶基本指法方面,「革新」後,「彈」廢除相關節爲主的運動,而用臂腕運動,食指向左下方四十五度彈出;「挑」、大指向右上方四十五度挑進,以致彈強挑弱,音色也不一樣。演奏長音效果的「滾」「搖」「輪」,也變成各音音量音色不相仿而破壞了長音應有的飽滿與完整效果。又如「吟」,原有方法是在品位上作左右幅度相同的來回擺動,「革新」後或硬搬提琴上下揉動方法(提琴有指板,琵琶則是橫向的竹品,結構不一樣);或只拉不推的左右擺動,以使或吟的效果不明顯,或吟音非常緊張而不自然,同時也影響了音準。這類「革新」後效果遠不如原有的例子還有很多,就不多說了。究其原因大都著眼於標新立異,響應革新;或還未懂得和學好,在自己的演奏中還做不到或做不好,就自以爲是地去改。以上情況,如果地位愈高,「名聲」愈大,為害的範圍也就愈廣。
「原譜」與「演奏譜」的差別
古代樂譜能夠流傳下來的非常之少。這是由於:一、歷代戰爭的破壞;二、天災的破壞;三、人爲的破壞;四、古代器樂演奏者文化水平的限制;五、習慣於師承傳授等等。有的樂器即使有樂譜流傳下來,但由於記譜方面的問題,或沒有節拍符號(如古琴減字譜、敦煌譜等),或對指法符號沒有作詳盡的註寫;最普遍的則是只記出原譜,不記寫演奏譜。原譜只能反映出樂曲的主要骨架,不能看到它的皮肉與容顏。這是一個極大的缺陷。因此,當時必須依靠老師的當面指點與示範,才能彌補這個不足。
原譜與演奏譜之間的關係是:演奏譜是在原譜上作了加花。「加花」是我國民間傳統音樂的通用術語與常用方法。就是在原譜的樂音中加進了一些音。加進了一些音之後,比原來的原譜在音字上要豐富而花藻。但是,加花不是一件隨心所欲、輕而易舉的事。加花必須在深入瞭解曲題意義,領會所要表達的主要曲趣,符合應有的時代面貌與風格特點下,在不斷演奏中來完成的。前人曾說:「花音非不可加,在得當耳。加之而善,可增曲趣;加之不善,即不脫拍,亦必走腔。猶之樹木,枝葉過繁茂,則骨幹不明,不足貴也」。又說「只求纖摩流蕩,花指繁弦,喧賓奪主,但求悅耳,已失樂曲本意焉」。因此,有些老師在傳授學生時,給原譜而不給老師自己的演奏譜,認爲:「嫌原譜音節太疏而增多者其法易,亦猶畫家粉本,易於著色也。若妄與增花而再思減少者其法難,如畫家旣經染色,則黑白已淆,難於返本也。」我認爲這種傳授方法在進度上要慢些,學生在學習時也須仔細看聽老師的實際演奏花音,比用演奏譜來學習負擔要重些。但對老師這種謙虛、認眞、老老實實的樂德與態度,也有可取之處。與某些否認流派,不要老師,任意改譜的行爲,有著天壤之別。同時,如用這種方式眞正地學到手,對繼承傳統來說,將是比較紮實的。
舊瓶新酒混淆視聽
十年動亂中,也有把古代名曲作較大的改動,有的甚至改得面目全非。可是在改動後仍然襲用原來的曲名。這樣就會產生兩種不良後果:一、不瞭解的人、後學者誤認爲這首古曲原來就是這樣的。二、瞭解的人,尤其國外同行直指它們是「假古董」、「現代化」。(唐代琵琶名手康崑崙曾將屬於「軟舞」的大曲《綠腰》的音樂移編成琵琶獨奏曲後,把曲名稱作《新翻羽調綠腰》,在原曲名之前,加上「新翻」兩字,以資區別。這是實事求是的行爲,値得借鑒。)又如把《霸王卸甲》描寫楚軍丟胄卸甲的樂段刪去,提前於《楚歌》段結束,但仍用「卸甲」原名;在《陳隋》中加進很多打擊樂聲,使人感到樂曲在歌頌荒淫無道的陳後主、隋煬帝,與原來站在宮女立場、處處流露哀怨之聲背道而馳。這種歪曲樂曲原有內容的繼承,旣說明改者無知,也是十年動亂的後遺症之一。
不同流派的風格
風格特點往往在某一國家地區,經過歷代音樂家們的不斷實踐,逐漸成型,在一代代師承傳授中,形成了某些各有風格特點的流派。每個流派的形成,並不是某一個人單獨勞動創造的結果,而是由這個流派的歷代傳人逐步積累而成。只是在歷代傳人中,有文藝修養好些或差些,學習得地道些或膚淺些,保存得完整些或片面些,人們對行之有效的技法創造得多些或少些,從而對這個流派的發揚多些、貢獻大些,或繼承的質量差些、貢獻小些的不同(其中,也會有個別人對古曲作沒有道理的附會添加或刪減,以及「創造」出一些行之無效的技法,從而有損於這個流派原有的風格特色)。也有由於種種原因,某個流派的優秀的風格特點未能流傳下來。
風格特點一經形成,只要聽到他們的演奏,行家們就能知道這是屬於哪一個流派或是哪個地區的音樂。
例如:聽到笛子吹出吐音、垛音、滑音、花舌等技法時,就會知道這是北方梆笛的風格。如當聽到在長音中吹出醇厚圓潤、悠揚委婉的笛聲時,就會知道這是南方曲笛的風格。
又如聽到音色優美典雅、渾厚含蓄的箏曲《漁舟唱晚》時,就會知道這是山東傳派的風格。如當聽到音色淸越、餘音悠長、音韻委婉的箏曲《寒鴉戲水》時,就會知道這是廣東汕頭派的風格。如當聽到音色蒼勁有力,常用各種大顫音、小顫音等技法的箏曲《蘇武思鄕》時,就會知道這是河南傳派的風格等。
再如在聽琵琶文曲《塞上曲》時,委婉中兼有憤慨之情;武曲中常用《夾掃》的,大都是汪昱庭傳派的風格。如聽文曲《塞上曲》時,一再出現;武曲中見用「輪拂」「三角馬蹄輪」的,就會知道這是平湖傳派的風格。如聽文曲《武林逸韵》《思春》時,吟有大小快慢的不同奏法,音色、音量有一定對比,曲情哀怨,含蓄而典雅;武曲中見用「幷四條弦」「滾四條弦」、「輪四條弦」時還配用弦數變化、快而大的吟等,就會知道這是浦東派的風格等。
風格特點也和演奏技法、樂曲用譜分不開。例如琵琶傳統古曲《十面埋伏》第一段〈營鼓〉曲首處,各個流派都配有富有自己風格特點的指法與處理方式。
如浦東派在演奏《海靑拿天鵝》的「幷四弦」時,要求把四條弦在半秒鐘內相並在一起(如果幷四弦的時間太長,樂曲至此會有一個空隙,破壞了樂音之間的連接,爲此先要練好在半秒鐘內把四條弦並在一起的功夫),以使老纏弦間原來的大二度音程變成同度音。再配用「快而大」的「吟」或「挽」時,還會變成其他各種音程關係。如果沒有練好把四條弦並在一起的功夫,只是把四條弦按在相品上,各種音程變化就沒有了。同時,右手用了「滾」四條弦以及弦數變化、音量變化、音色變化等技法後,描繪著海靑捕捉天鵝時的鳴叫聲。此處的鳴叫聲,旣有海靑的,但更多的是天鵝在拚命掙扎時聲嘶力竭的鳴叫聲。所以要有弦數、音量、音色、推、挽、吟等多種變化來作配合,才能作出生動的表演。如果沒能練好上述各種技法,行家們一聽,就知道不是浦東派、或還未眞正學好浦東派精髓的人在演奏。
所以,我們在繼承傳統時必須要做到眞正懂得並紮紮實實地把傳統的精華學到手。然後根據現有資料,把各民族、各民區、各樂種、各劇種的音樂,分別硏究它們在旋律、音階、調式、和聲、曲式等方面的特點,歸納、分類、總結出中國音樂的各種理論體系來。這是一個旣光榮又艱巨的任務。同行們一起來做好這一放在我們肩上的光榮任務而共同努力吧!
發展
中國音樂的發展,是在保存、繼承的基礎上,經過分析硏究,總結出中國音樂的風格特點,運用這些風格特點來走我們自己的路,做好發展中國音樂的工作。發展後的音樂,應是仍然具有中國音樂語言風格特色的音樂。現時代創作的中國樂曲,首先要反映現時代人們的精神面貌來。
時代在前進,事物在發展,中國音樂也必須要發展。如果我們只滿足於有著豐富多彩的傳統音樂而停步不前,這是不符實際的,也是不可能的。因爲傳統音樂只是反映了古代人們的生活與情趣,決不會反映現代人們的精神風貌。假使我們不搞發展,只搞傳統音樂,等於把現代人硬拉回到古代人的生活中去。相反,描寫古代楚漢決戰的《十面埋伏》,有的在演奏中加進了直升飛機、火箭炮等現代戰爭的音響效果而受到國內外人們的非議,這是由於違背了楚漢時代戰爭的現實。同樣,現代人的衣著打扮講究實用方便,與古代服裝已大不相同,如果現代人穿上了漢代、淸代的長袍大褂,旣不方便,在日常生活中也決不會去穿著,這是由於古代與現代生活習慣的不同。
怎樣去發展中國音樂,創作器樂樂曲,在具體做法上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應該勇於探索,不要故步自封。但是發展的目的,必須有助於反映現實生活,無損於中國音樂的特有風格,而且要講求質量。
文字|林石城 琵琶名家
◆許多革新後的演奏方法,效果不如原來,大都因爲還未學懂學好,就自以爲是地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