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周年慶 周年慶

回首這一年

十月,是《表演藝術》的周歲,我剛剛卸了總編的擔子,但是原來還有零工沒做完,林靜芸主編一再叮嚀,得寫一篇周年感想,交待一下這雜誌怎麼誕生怎麼走過這一年……

十月,是《表演藝術》的周歲,我剛剛卸了總編的擔子,但是原來還有零工沒做完,林靜芸主編一再叮嚀,得寫一篇周年感想,交待一下這雜誌怎麼誕生怎麼走過這一年……

去年春天,當時兩廳院的胡耀恒主任開始遊說我一起爲表演界辦一份刊物。當然,文化界期待這樣一份雜誌已經很久了。這些年來,我們的社會號稱經濟起飛、資訊發達,但是,任何一種專業都有雜誌,理財、綜藝更是不少,唯獨最能表現文化的精緻與活力的表演藝術卻始終沒有一份刊物──不但眼前沒有,整個中國歷史上也不曾有。據說胡主任在接掌兩廳院之後便「朝思暮想」了兩年,要辦這樣一份刊物,並且也和許多文化界的朋友談過,但是似乎止於「談談」,這工作,人人贊同,願意承擔的卻沒有。我會被他鼓動到終於點頭說好,自己回頭想想,也眞覺得不可置信,對自己原來這麼心軟和「不夠世故」,到了中年才又有了一個新的評估。

然後是,我找了當時正在編誠品《閱讀》的蕭蔓一起,兩個人開始了策劃和分頭物色編輯人選的工作,不,不止人選,連第一批傢俱桌椅都是她和我,加上擔任行政聯繫的饒嘉齡,三個人到儲物間又拖又拉弄進編輯室的。

有限的人力和經費,更有限的是時間,雜誌在兩個月不到的籌備之後,十月間出了試刊號。那個月,也正好是兩廳院的五周年慶。

也許跟所有的父母在看到初生的孩子時都會說「怎麼這麼醜?」一樣,我自己對試刊號也極不滿意,但事實上表演界的反映還差強人意。而在從籌備到創刊的這段期間,學戲劇的詩人鴻鴻(閻鴻亞)、改學音樂的醫生陳怡如,有相當豐富的編輯經驗的區桂芝和薛玉娥,剛學了劇場管理返國的劉佩貞等人陸續加入。雜誌出到第四期,整個的內容方向、版面風格和編輯尺度都大致累積出了一個較穩定的面貌。文化界有越來越多的朋友給予我們慷槪的支持和鼓勵,我們也安慰地發現自己至少辦成了一份雖是官方刊物,但絕不囿於官方立場;雖屬於兩廳院,但設計單元時絕不從是不是兩廳院節目爲出發點;邀稿更一無門戶之見……的雜誌。在文字和版面的設計上我們努力追求專業水準,試刊號以來,天宇設計公司,從事美術設計工作的王明嘉、李男都提供了美編的協助。

在雜誌創刊的前半年,同仁經常過的是晨昏顚倒,日夜趕工的日子,一天只睡三、四小時是常有的事。這情形,持續到第四期以後,林靜芸和閻鴻亞分任文稿主編,我終於漸漸卸下仔肩,可以以較多時間來照顧我在廳院本職的其他行政工作。他們兩人的專業能力和高度的熱忱,加上新加入的執行編輯胡惠禎、江世芳等同仁的投注,都使雜誌的面貌日益成熟豐富。九月初,雜誌出了第十一期,也就是試刊號以來的第十二本,我也如願交卸了總編之責,看著周歲的雜誌像個已經能自己邁開步伐的孩子,而且交給了能幹的褓姆帶著,自己自然是放心而且安心了。

這一年間,我們有挫折有鼓舞,我自己,疲累時也曾後悔這樣的承擔,但是,能把生命中的一段時光用來爲我們的文化面作一個紀錄和見證,對當前台灣社會的非權即利的惡質提供一點平衡,回首的此刻,我要說,所有的辛苦,都是値得的。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副主任 黃碧端 (本刊創刊總編輯)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蓋兩座「大舞台」不容易;能推出中外頂尖的演藝更難;辦一本評介、詮釋、導賞表演藝術的雜誌而且旣充實又精美也絶不簡單。

《表演藝術》月刊要使台北在爭權逐利之外爬升至「有起碼文化」的境地,其願力與苦心令人欽佩。

藝評家 何懷碩

悉貴刊已屆周年,乃可慶之大事。貴刊内容豐富,圖文並茂,集介紹、報導、評論於一體,實交流世界藝術之佳圃。對大陸及北京人藝的舞台藝術也多有報導,實感欣悦。謹祝貴刊有更高、更輝煌的成就。

北京人藝導演 夏淳

如果説紅柱飛簷、金碧輝煌的兩廳院是當前國家文化建設的硬體,一年六百多場的演出活動是軟體,那《表演藝術》這本在藝術思潮上具有前導意義的刊物,應是軟體中的程式。希望以這本刊物爲中心,能孕育出我們自己的葉慈(愛爾蘭阿貝劇院)、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莫斯科藝術劇院)、萊辛(漢堡民族劇院)和小山内薰(東京筑地小劇場)。文化的山川形勢已在,我們期待一個奔逸絶塵、卷舒風雲的時代。

聯合報副刊主編 瘂弦

人類精神内涵之充實,生活品質之提昇,有賴文化藝術之潤澤與傳承。誠摯祝賀《表演藝術》創刊周年,並盼這塊文化園地持續茁壯。

文建會主委 申學庸

《表演藝術》雜誌是一道橋,它橫跨創作、表演、欣賞,也涵蓋了過去、現在、未來。

國立藝術學院院長 馬水龍

對我來説,《表演藝術》雜誌,不僅是資訊的提供,同時它還給予我一些批評,許多支持,很大鼓勵,這實在相當難得。我想,它將會一直是我在劇場裡,學習、工作、生活中的親切讀物。盼望它穩健持續成長,並以它已有的成就爲榮。

舞台燈光設計家 聶光炎

表演天地 精緻優雅,

藝術殿堂 曲高和衆;

精神食糧 普及欣賞,

推廣風氣 任重道遠。

新聞局長 胡志強

《表演藝術》使我知道別人在做什麼,想什麼;也提供我豐富的敎學補充材料。

舞蹈家 林懷民

期待了許多年,我們終於有一本美侖美奐、觸角敏銳的《表演藝術》雜誌。它的影響力,今天我們可以感覺到,未來更可以淸淸楚楚地看到。我衷心祝賀它生命的第一周年,生日快樂!更祝福它:長命百歲,與時俱進!

戲劇學者 鍾明德

如果我們對藝術知道得愈多,就愈會發現它不只是少數藝術家讓自己高興的祭典,也不只是用各種高難度動作來博取掌聲的行業;偉大的藝術必然充滿人文精神。因此,藝術欣賞的樂趣只能在人文精神的復歸中尋得!

文化評論工作者 南方朔

祈待《表演藝術》雜誌有更全面的表演美學理論引介,創作者評析,而更完整的專題論述和企畫,獨到的見解則是今天專業性雜誌必然的努力方向。

影評人 黃建業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