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舍夫婦(後排)與長女舒濟(右一)、次女舒雨(右二)、小女舒立。(書林書局 提供)
里程碑 Milestone 里程碑

老舍和他的劇作

老舍先生是中國五四以來新文學的開拓者之一。早在二〇年代他就以寫實主義的筆力和幽默辛辣的特色震憾文壇,成爲新文學長篇創作中最早出現的碩果之一。

老舍先生是中國五四以來新文學的開拓者之一。早在二〇年代他就以寫實主義的筆力和幽默辛辣的特色震憾文壇,成爲新文學長篇創作中最早出現的碩果之一。

老舍生於前淸光緒二十五年臘月二十三日(西元一八九九年二月三日),滿族,屬於正紅旗。父親名舒永壽,是保護皇城的護軍(註1),在義和團之亂時,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巷戰中陣亡。那時老舍只有兩歲。

老舍生在立春的前一天,父親給他取名慶春,字醒痴。工作後,自名舒舍予。「老舍」是他發表小說《老張的哲學》時開始用的筆名。其他的筆名有「潔靑」、「潔予」、「鴻來」、「非我」、「胡春」、「金予」等(註2)。

七歲入私塾讀書,十歲轉進新制的北京市立高井胡同第二高等小學堂,不久,入南草廠市立第十三小學就讀。同學中有滿族語言學家羅常培敎授。

早年從事敎育

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成立,老舍考入市立第三中學,第二年轉到北京師範學校。該校不須繳學費,還免費供給膳宿、書籍和制服。二十歲畢業,北京學務局派老舍任京師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學校兼國民學校校長(註3)。

民國八年(一九一九)京師學務局派老舍赴江蘇省考察小學敎育。回北京後,寫了〈參觀蘇省小學敎育報吿〉(註4)。第二年九月底,出任「京師郊外北區勸學員」(類似後來的敎育局督學)。民國十年,老舍二十三歲,因爲做了小敎育官,月入一百多塊銀圓,收入增加了,生活隨之改變,開始抽煙喝酒、打麻將牌,聽戲也上了癮。據他自己說,除了「嫖」之外,染上不少壞毛病,身體越來越瘦弱。母親爲了使他收心,給老舍定了親。之後爲了退婚,費了很多唇舌。婚約解除了,可是得了一場大病,頭髮掉光。老舍自我檢討,戒除了所有的嗜好,辭了官,恢復正常生活(註5)。同年,入基督敎,並在北京缸瓦市基督福音堂任「知事」。在敎會,認識了許地山。

民國十年九月,應天津南開中學之聘,任國文敎員。第二年,辭去南開敎職,回北京,在顧孟餘主持的北京敎育會當文書,兼任北京市第一中學敎員;同時跟寶慶林牧師學英語,也作一些敎會中的社會服務工作。經寶牧師的引薦,認識了英籍的燕京大學敎授艾溫斯(註6)。

民國十三年,老舍二十六歲,由艾溫斯推薦,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聘爲中文講師(註7)。在英國五年,除了敎書,完成《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三部長篇小說。並且和艾支頓(註8)譯了古典小說《金瓶梅》。著名的林格風公司(註9)還聘請老舍爲他們錄製了中文唱片。

結束了倫敦的敎書生活,到法國、荷蘭、比利時、瑞士、德國、義大利等國玩了三個月後,由馬賽上船,抵達新加坡。在新加坡華僑中學敎了半年中文,原本想以南洋爲背景寫一篇華僑早年奮鬥拓荒的小說,後來因爲生活體驗不夠而作罷,改成寫長篇童話《小坡的生日》。

一九三〇年二月,老舍離新加坡回國,這時已經成爲名作家了。在上海和出版界鄭振鐸等人周旋了幾個月,四月回到北京。七月就接到山東齊魯大學的聘書,立刻赴濟南就任該校文學院敎授兼文學研究所主任、齊魯大學學術性刊物「齊大月刊」編輯部主任。

在齊魯大學四年,老舍由於生活安定,是他創作最旺盛的時期。無論是文學理論、小說創作、雜文,在質和量方面都相當高。一九三一年暑假,老舍回北京,和胡潔靑女士結婚,時年三十三歲。一九三四年六月,辭去齊魯大學敎職,原想作職業作家,到上海和各出版社商談之後,了解到:專業寫作非常困難。八月,接受國立山東大學聘書,赴靑島上任,敎授小說作法,外國文學史和歐洲歷史等課程,同時從事創作。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蘆溝橋事變,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八月,再回到齊魯大學任國文系主任。十月,日軍侵入山東,濟南危急。十一月十五日,老舍隻身奔向當時抗日中心武漢。夫人胡潔靑帶著兩個孩子回北京照顧老母(註10)。

參與文藝政務及大量創作

抗戰期間,全國文藝工作者組織了「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由老舍出任理事兼總務主任,負責實際工作。無論是在武漢或重慶,老舍在極艱苦的環境下,專心創作,寫了大量的抗戰曲藝,京劇,話劇,小說,雜文。一九四三年十月,胡潔靑帶著子女由淪陷區趕往重慶和老舍團聚並將日軍佔領下的北京情形吿訴老舍。老舍根據這些材料寫成鉅著《四世同堂》。

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老舍原打算回北京,但因復員的人多,交通困難。延遲到一九四六年初。美國國務院據文化交流計畫,由費正淸夫人推薦,邀請老舍和曹禺赴美國訪問(註11)。

一九四六年三月四日,老舍和曹禺乘美國運輸艦由上海赴美。

在美國期間,老舍完成了《四世同堂》第三部〈飢荒〉,並和一些美國作家將一部分作品譯成英文。

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二月經香港回到中國。在中共政權裡,老舍除了創作之外,還擔任一些行政職務;如政務院文敎委員、北京市文聯主席、政協委員等。

一九六六年六月,文化大革命開始。七月底至八月中,老舍因支氣管擴張,大量吐血,住北京醫院治療。八月二十三日,被紅衛兵押到「文廟」(註12)批鬥。跪在焚燒京戲戲裝的大火爐前遭受毒打;接著送到市文聯,又受紅衛兵非刑拷打,一直到二十四日凌晨。

二十五日淸晨,有人在北京德勝門豁口外太平湖發現了老舍的屍體。是自殺還是被謀殺,迄今仍是個謎。那年老舍六十八歲。

一九七八年六月三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了骨灰安放儀式,老舍算是正式平反。

政務之作質量不成比例

老舍的劇作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類型:曲藝、京戲、話劇。曲藝多數是鼓吹抗日和歌頌中共政權的,評論界認爲雖有時效,但文學性不高。京劇劇本是舊瓶裝新酒,應景之作,沒有什麼深遠的影響,限於篇幅,暫且不論(註l3)。

老舍第一個劇本是《殘霧》,描寫抗日時期大後方的幾個層面,對白幽默,技巧平平,但當時確是很轟動。第二個劇本是應馬宗融敎授之請,爲「回敎救國會」寫的抗日宣傳劇;這個劇本是和宋之的合編的,當時效果很不錯,名爲《國家至上》,是呼籲漢回兩族應團結一致,共同抗日。其他如《張自忠》、《面子問題》、《歸去來兮》、《誰先到了重慶》、《桃李春風》、《王老虎》都是抗戰各種人物的敍述。大概受了中國傳統戲劇的影響,劇中人忠奸分明,極少中間人物。

値得一提的是:老舍應「東方文化協會」之邀,寫了一部歌舞劇《大地龍蛇》,也是宣傳抗戰,但因技巧太差,始終沒人搬上舞台。其中居然有一場戲,七、八十人同時上台,劇中對白失去他最擅長的幽默風趣,增加了很多宣傳口號和不成熟的文化理論。

一九四九年之後,除了參加中共的各種政治活動之外,主要的工作是負責北京市文聯日常事務。劇作有《方珍珠》、《龍鬚溝》、《春華秋實》、《生日》、《靑年突擊隊》、《西望長安》、《茶館》、《紅大院》、《女店員》、《全家福》、《寶船》、《荷珠配》、《神拳》、《火車上的威風》。

其中《茶館》的技巧最好,劇情貫串了淸末、北洋、日治時期、國民政府五個時代及北京茶館的興起到沒落。主題是譴責舊社會的各種弊端,但卻相當詳實。劇中人物個性突出,結構也算嚴謹,由北京人藝演出,很受觀衆歡迎,並曾到香港和歐洲演出;後來改編成電影,在海外有一定的影響力。

値得特別一提的是《我這一輩子》,由老舍的中篇小說改編成電影,文華公司出品,石揮主演兼編導。劇情是講北京一個警察的一生。無論是表演、編導在中國電影史上稱的起是重要的一章。

《龍鬚溝》是講北京的一條臭水溝,中共政權成立後,如何由勞動人民改建成一淸潔的街市。這個劇演出相當成功,導演焦菊隱改編的功勞很大。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獲得了北京市人民政府「人民藝術家」榮譽獎狀。

老舍最差的劇本應該是《靑年突擊隊》。該劇描寫爲了給蘇聯專家們蓋賓館,靑年工人不眠不休的工作。技巧拙劣、政治口號強而不具說服力。

其他老舍的劇作,成績平平。但總的來說,老舍寫作勤奮,質和量不成比例。幾乎每個劇本都是政治任務,最後落到這個下場,是不公平的。

註1:「護軍」是「旗兵」的一種,每月餉銀三兩,滿洲話叫「拜亞拉」。老舍是淸朝開元勳舒穆祿部的後裔。

註2:英文名是:Lao Sheh, Lao Shê, Shu Ching-Chun, S.Y.Shu, Lau Shaw, Colin Shu等。

註3:1918年9月15日出版的《京師敎育報》第5卷第9號。

註4:1920年《京師學務局敎育行政月刊》第1卷第3至5號。

註5:〈小型的復活〉(老舍自傳的一章)。

註6:Robert Kenneth Evans.

註7:School of Orient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

註8:Clement Egerton.

註9:Linguaphone.

註10:大女兒舒濟,二兒舒乙都生在山東。

註11:Wilma Fairbank著American Cultural Experiment in China.

註12:文廟即「國子監」。

註13:參考《老舍劇作全集》,中國戲劇出版社。

 

文字|胡金銓 電影導演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