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威爾自律甚嚴,經他自己汰蕪存菁後發表的作品,稱得上曲曲皆傑作。(本刊資料室 提供)
活動看版 生活藝訊廣場/活動看板/音樂會導聆系列講座之五

從拉威爾到隆德夫斯基

從拉威爾到隆德夫斯基,法國樂壇經歷了印象樂派、音列主義,然後回歸傳統。奇妙的樂風,由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爲您演奏;其間不同的「樂」趣,由王立德侃侃道開。

從拉威爾到隆德夫斯基,法國樂壇經歷了印象樂派、音列主義,然後回歸傳統。奇妙的樂風,由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爲您演奏;其間不同的「樂」趣,由王立德侃侃道開。

音樂會導聆

講座地點: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561號

聯合報第三大樓九樓

參加辦法:免費自由入場

講座時間:三月四日 14:30

法國印象九五

演出者: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

時間:三月十一、十二日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曲目:

三月十一日

杜卡《小巫師》

法朗克爲鋼琴與樂團《交響變奏曲》

隆德夫斯基《長笛協奏曲》第三號交響曲《宇宙》

三月十二日

夏布里耶《西班牙狂想曲》

拉威爾《達芬妮與克羅伊》第二組曲

隆德夫斯基《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一號交響曲》

十九世紀末,當華格納的旋風橫掃歐陸時,法國音樂也正緩緩地復甦。從法朗克、聖桑打下根基,夏布里耶、佛瑞、杜卡等人繼起,跨越二十世紀後,由德布西與拉威爾同登法國音樂的最高峰。

德布西與拉威爾人稱印象樂派,劃歸同類。其實兩人之間相異之處要多過相似點,德布西比較印象風,拉威爾卻是精確的技巧家,毫不矇矓。從一九〇五到一九一五年,拉威爾創作力極旺,佳作頻仍,其中芭蕾舞樂《達芬妮與克羅伊》可算接近印象風格。

我曾經寫有一首傑作名叫《波麗露》

拉威爾與德布西之間關係不算融洽,但拉威爾心底下是尊崇德布西的。他曾經讚揚德布西《牧神的午後前奏曲》是世上唯一完美的音樂,也唯有在聽過該曲後,才知何謂音樂。

拉威爾早年作品大膽創新,不同流俗,很引起學院派敎授們的疑慮。他曾經四度角逐「羅馬大獎」,皆吿落選。如此不公的評審引來羅曼羅蘭的抗議,巴黎音樂院院長因而下台,由佛瑞繼任。佛瑞上任後,大刀闊斧地改革,更新課程,作育英才無數,對法國音樂的復興很有貢獻,拉威爾亦有功焉。

拉威爾以一曲《波麗露》聞名全球,但是他講話很反諷,自稱「我曾經寫有一首傑作名叫《波麗露》,可惜其中無啥音樂!」其實拉威爾自律甚嚴,經他自己汰蕪存菁後發表的作品,稱得上曲曲皆傑作。

拉威爾晚年逐漸喪失行動機能,提筆都有困難,空有胸中滔滔不絕的樂念,卻無法付諸實踐,很不快樂。折騰一段時日後,鬱鬱而終,法國音樂的最盛期也劃上休止符。

傳統.新派.風水輪流轉

二次戰後,法國音樂的主流是以布列茲爲首的新派作曲家,他們奉魏本爲師,將音樂的一切要素「序列化」,流風所及,靑年學子莫不風起雲湧地追隨,唯恐慢了一步,會跟不上時代。少數堅持傳統寫作的作曲家變成人們眼中的旁枝末流,遭遇了一段不算短的被忽視的命運。

風水輪流轉,三十年過去,主流作曲家耗盡所有「技法」,仍無法走出死胡同,作品得不到大衆的認同。而那群數十年如一日默默「用心」寫作的老派作曲家,在日久見人心的時移勢轉下,反倒獲得較多的掌聲與共鳴。

老派作曲家的代表性人物是隆德夫斯基(Marcel Landowski 1915〜)與都特列(Henri Dutilleux 1916〜)。

隆德夫斯基今年過八十大慶,各地將有一系列慶生音樂會。他作有四首交響曲,第一號作於一九四八年,第三號《宇宙》完成於一九六四年。

 

文字|王立德  指揮家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