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呈偉(圖中立著)在「眞的劇場」中演出《我向上看天花板,卻看到天空》一劇。(Ken Friedman 攝)
焦點 焦點

我還是比較喜歡「眞的」劇場

曾經在百老匯名劇《西貢小姐》中參與演出的楊呈偉(Welly Young),談到他在紐約參加歌舞劇的過程與經驗。

曾經在百老匯名劇《西貢小姐》中參與演出的楊呈偉(Welly Young),談到他在紐約參加歌舞劇的過程與經驗。

我是從高中時代就開始參與音樂劇演出的,進入哥大唸政治系之後,我還是沒忘記音樂劇、劇場所帶給我的快樂。藉由朋友的介紹,我開始接觸職業性的演出。

在加入《西貢小姐》成爲正式演員之前,我已經在幾個小型的歌舞劇當中參與表演。到百老匯,可能是以演出音樂劇爲人生事業目標的人的終點目標。然而,對我而言,我還是比較喜歡「眞的」劇場(real theatre)。

對於一個外國人來說,參與音樂劇的障礙是:你的角色先天上就有限制,因爲你的黃皮膚、因爲你的身材……語言不是問題;但是,畢竟以東方人爲主角的戲並不會太多。

《西貢小姐》以及後來由我主演的音樂劇《阿拉丁》,雖然是以東方人爲主要角色,但是他們的劇情、人物性格的深度都不是很強。畢竟,音樂劇最大的目的是帶給觀衆一個愉快的夜晚。

要想在音樂劇中擔綱,除了要會唱、會跳之外,還得具備快速背詞、迅速與不同對手配戲的能力。每一次的演出,你都得和台上的夥伴呈現出最好的一面──而準備時間通常都很短。

以我參加《西貢小姐》的經驗而言,從試鏡入選到上台演出第一場的準備時間只有兩個禮拜。

音樂劇分工很細,有許多部分是我完全不懂的,而且也不需要懂,因爲凡事都有負責、監督的人;而演員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好了。

剛開始,我在《西貢小姐》當中是擔任群舞中的一員,隔了幾個月之後,我開始擔任有台詞的演員,然後又接著演起越南軍官的角色。演出音樂劇,物質收入是提高了,但是並不會得到太多劇場磨練的機會,主要原因是因爲音樂劇要一起工作的人、資金太多,而時間又太少。一開始排練,就得考慮到如何可以在一週連演八場的情況下,讓大家(演出人員)持續下去。

現在,我還和導演Peter Sellars(前任美國甘迺迪中心藝術總監)及作曲家John Adams(《鋼琴師和她的情人》作曲)合作一齣戲《我向上看天花板,卻看到天空》。這是一齣非商業的新音樂舞台劇,我們可以有較長的排戲時間,可以試試這、試試那,非常有趣。

排「眞的劇場」有許多可能性在台上發生,演員可以有自己的意見。可是,音樂劇因爲花費太高,任何一個關節都不可以出問題,而且製作人、宣傳公司、劇院等幾個方面都有很多意見,你能做的,只是去適應別人的要求,把自己「放進」(fit in)整個大架構當中。

(本刊編輯 李立亨採訪整理)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