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七〇年,挪威作曲家葛利格與史威森爲提昇奧斯陸管弦樂水平,成立了音樂協會管弦樂團,即今日奧斯陸愛樂前身,兼負了挪威音樂發展重任,而在楊頌斯接掌音樂總監後,更奠定樂團實力,並將濃厚的俄系風格溶入樂團。
85年台北市音樂季
奧斯陸愛樂交響樂團
12月6、7日
台北國家音樂廳
在國際樂壇的版圖上,歐洲是古典音樂的腹地,不僅長年吸引全球古典樂迷前往朝聖,其所孕育出的樂團、音樂家,也奔向世界各地,在各大音樂廳發出精湛的古典樂音。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開幕近十年來,歐洲三大樂團「維也納愛樂」、「柏林愛樂」、「阿姆斯特丹愛樂」,只差「柏林愛樂」尙未與國內樂迷謀面;中、西、東歐主要樂團也都先後進駐國家音樂廳演出。至於北歐,「芬蘭國家廣播公司交響樂團」於民國七十八年六月來台演出三場西貝流士第一至七號交響曲的音樂會,首度打開了國內樂迷一探北歐樂團的視窗。
北歐古典視窗
十二月即將在台現身的「奧斯陸愛樂管弦樂團」,是第二支造訪國內的北歐樂團,一九九四年才剛歡度七十五週年的奧斯陸愛樂管弦樂團,將讓國內樂迷再度領略久違的北歐之音。
享譽國際的挪威作曲家葛利格,是「奧斯陸愛樂」的催生者。一八七〇年代,他與作曲家史威森(Johan Svend-sen)爲提升奧斯陸管弦樂的水準,率先成立了音樂協會(Musikforening)管弦樂團,爲「奧斯陸愛樂」的前身。一八八〇年代,樂團主要是爲當時開幕的國家戲劇院所推出新劇作搭配演出,及參與音樂協會的交響音樂會,直到一九一九年,目前我們所知的「奧斯陸愛樂」才正式成立,同年九月二十七日舉行首演音樂會,推出全場挪威作曲家的作品,包括葛利格、史威森、Smding等人的作品,開啓了樂團演奏本國作曲家作品的傳統。
「奧斯陸愛樂」在經費來源上除了自行尋求民間的贊助以及音樂會收入外,挪威文化部亦提供固定資金,以供樂團介紹本國的民族音樂。目前樂團每年的樂季及巡迴演出,平均有七十場左右,除了力推挪威的本國音樂外,行政經理歐克模表示,浪漫派曲目也一直是樂團的主力;此外,樂團並積極推出各式音樂會,以培養兒童、靑少年聆樂人口。對外,樂團也跨國參加各國音樂節的演出,而各國樂團也紛紛來到奧斯陸,進行彼此的交流,大大拓展了樂團的國際視野。
奧斯陸愛樂對現代音樂有相當高的接受度,作曲家奧乃格、荀伯格的作品,都名列樂團的演出曲目中。特別値得一提的是,亞裔作曲家包括大陸作曲家譚盾、日本作曲家武滿徹等人的作品,也備受樂團的重視,近年來我國靑年指揮家呂紹嘉兩度應邀客席指揮,大提琴家馬友友、小提琴家林昭亮也多次與樂團合作。
爲樂團奠基的楊頌斯
對挪威這樣一個講求和諧、均等的國家,樂團的管理方式相當民主,而自一九七九年起,馬里斯.楊頌斯(Mariss Jansons)接掌音樂總監之職,視樂團爲自己的兒子般,全心投入培訓的工作,爲樂團奠定堅強的發展實力。
出生於拉脫維亞里加的楊頌斯,父親阿爾維達.楊頌斯(Arvid Jansons)於一九七〇年代就經常客席指揮「奧斯陸愛樂」,楊頌斯就在父親的引薦下,於一九七五年入主樂團。在學藝的過程中,楊頌斯先後隨史瓦洛夫斯基、卡拉揚及穆拉汶斯基學習,並在一九七一年柏林卡拉揚國際指揮比賽中獲第二名。
從楊頌斯的出生及學藝背景看來,他與樂團的合作,呈現出濃厚的俄系風格,俄系作曲家如蕭士塔高維奇、史特拉汶斯基、柴可夫斯基等人的作品,經常列入樂團的演出曲目中,而他與樂團合作灌錄的全套柴可夫斯基交響曲全集,已被樂評家視爲經典錄音,也是他在演出舞台上的主力曲目,十分深受世界各地樂迷的靑睞。
今年四月,楊頌斯在奧斯陸國家歌劇院演出時,由於心臟病突發,當場倒在指揮台上,送醫急救,等情況穩定後,又轉赴瑞士休養,養精蓄銳,以重返指揮台上。本月楊頌斯親自率團巡迴亞洲演出,將讓國內樂迷一睹這位當今國際樂壇指揮中堅的丰采。
五、六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的兩套曲目,分別是羅西尼《威廉泰爾》序曲、貝多芬《G大調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布拉姆斯《C小調第一號交響曲》,以及西貝流士《芬蘭頌》、蕭士塔高維奇《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葛利格《皮爾金》組曲、雷史碧基《羅馬之松》,橫跨古典、浪漫、北歐及俄國作曲家的作品,將一展楊頌斯與樂團十五年來涵育的音樂功底。擔任鋼琴獨奏的是挪威鋼琴新秀利夫.安斯涅(Leif Ove Andsnes),十六歲進入卑爾根音樂院就讀,現年才二十七歲的他,已與「柏林愛樂」、「BBC愛樂」、「洛杉磯愛樂」、「日本愛樂」及「法國國家」等歐、美、日樂團合作演出。除了與樂團協奏,在各大音樂廳舉行獨奏會外,安斯涅也熱愛室內樂,目前是Risor室內樂音樂節的藝術總監。
特約撰述|徐淑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