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誠淵於CCDC辦公室。(林亞婷 攝)
焦點 焦點

香港現代舞壇的領航者

專訪香港城市當代舞團創辦人兼藝術總監曹誠淵

自一九七九年創立香港的第一個現代舞團「城市當代」,到如今身兼此團及廣東現代舞團兩團藝術總監之職,曹誠淵對香港甚至大陸現代舞界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在城市當代睽違台灣十年後,本月底台灣的觀衆將有機會觀賞曹誠淵的新舞作《中國風.中國火》,分享他對大陸的體驗。

自一九七九年創立香港的第一個現代舞團「城市當代」,到如今身兼此團及廣東現代舞團兩團藝術總監之職,曹誠淵對香港甚至大陸現代舞界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在城市當代睽違台灣十年後,本月底台灣的觀衆將有機會觀賞曹誠淵的新舞作《中國風.中國火》,分享他對大陸的體驗。

城市當代舞團《中國風.中國火》

4/25〜27日

國立藝術學院舞蹈廳

香港的第一個專業現代舞團──城市當代舞團(City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簡稱CCDC)將於本月底第三度應雲門舞集之邀來台,演出創辦人兼藝術總監曹誠淵的新作《中國風.中國火》。或許有些觀衆對城市當代舞團感到陌生,畢竟,舞團自一九八四年於台北藝術館及八七年基隆市文化中心演出後,就睽違了台灣長達十年之久。不過城市當代的編舞家黎海寧的數齣作品如《春之祭》、《看不見的城市》、《女人心事》、《不眠夜》等,均由雲門舞集在台演出過。因此在一九九七這個對華人極爲重要的一年,CCDC將帶來曹誠淵本人的作品與觀衆見面。

心胸寛大、提攜後輩

二月份在香港拜訪曹誠淵時,他說原先考慮帶來的作品,是最近與CCDC合作的年輕一代編舞家包括梅卓燕、潘少輝、伍宇烈等人之舞作,畢竟,CCDC一直鼓勵香港的新一輩發表自己的創作,包括團裡的舞者在內。他認爲CCDC有一群行政及技術人員可以提供其他小團所需的支援,協助新秀或前任團員如嚴明然、余仁華、梁家權、吳文安等人所成立的舞城、南群舞子、多空間、動藝、方舟、沙磚上等團體。曹誠淵提議將CCDC改爲一個Umbrella組織,彷彿一個現代舞的推廣中心。

曹誠淵對香港現代舞蹈貢獻良多。十幾、廿年來,他不斷自掏腰包支付舞團的開支。在香港出生、長大的他,雖然是在美國大學念工商管理時才開始學舞,但是返回香港後卻因爲感到香港藝文活動的極度缺乏,而在一九七九年與一群愛舞者創立城市當代舞團。舞團早期的主要編舞者正是台灣熟悉的黎海寧、彭錦耀,及他本人。

回想香港近廿年的舞蹈發展

提到一九七九年創團時的大環境,曹誠淵說當年除了有CCDC的出現,另外還有香港芭蕾舞團、中英劇團、及香港中樂團的創立。前一年又是香港話劇團及香港交響樂團的成立,而香港舞蹈團(與CCDC和香港芭蕾舞團並列爲香港三大舞團)也在兩年後(一九八一年)成立。香港的幾個重要藝術團體會在那短短的幾年內相繼成立,除了一方面是經濟起飛的成果,更重要的是,曹誠淵他們這一批二次大戰後在香港出生長大的第一代,正開始踏出校園、尋求屬於自己的發展空間。

談到早期如關於香港的越南難民的舞作《片段》,曹誠淵認爲他以前較政治性,偏重探討香港的社會面相。到了八〇年代中期,自柴契爾夫人到北京談判香港回歸大陸之事後,他就透過一些舞作反應香港人對九七的諸多心情。他並開玩笑地說,如果九七年才要開始編這些作品,就太遲了!畢竟對香港藝文界影響最大的,還是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因爲六四讓香港人眞正集體團結了起來。其實在天安門事件發生前夕,曹誠淵已著手新舞劇《地獄變》的編排工作,內容是改編自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小說,主要探討藝術家求「眞」的堅持。沒想到編到一半,發生了六四事件,於是上半場的宮廷一幕,與後來受天安門影響而編的下半場迥然不同,成爲香港第一個反應天安門的舞作。

身兼兩個現代舞團的藝術總監

曹誠淵之所以會對大陸,包括天安門事件,有如此強烈的感受,可能由於他與大陸的關係比香港其他的編舞家還要密切。一九八七年始,他就應大陸的第一個現代舞團──廣東現代舞團之邀前往授課。一九九二年,他正式成爲該團的藝術總監,是世界上少有同時身兼兩個現代舞團藝術總監的特例。爲了兼顧兩個團的運作,他經常坐火車往返廣東與香港。另外,他也時常到北京舞蹈學院爲其現代舞班授課。他認爲由於大陸這幾年正經歷大環境的轉變,現代舞也處於萌芽的階段,因此許多事情正在發生,令他有相當多新的體會,在創作上的影響,也讓他稍改以往較直接批判的手法。

《中國風.中國火》呈現曹誠淵對大陸的體驗

《中國風.中國火》正是他一九九五年原先爲廣東現代舞團編的作品,內容主要描述他近幾年對大陸的種種看法與體驗。沒想到許多部分對大陸來說仍太「敏感」,例如當他決定使用當時被禁的大陸搖滾歌手崔健的音樂時,北京方面還找來了一群專家學者開了半天的會,才勉強通過。正因爲大陸上的種種檢驗尺度仍存在,於是《中國風.中國火》在大陸的演出版本僅長約五十分鐘。後來爲CCDC排這個作品時,曹誠淵再將它延長爲一個半小時,並加入一些對大陸而言太尖銳的部分,在香港演出贏得相當好的回響。這次在濶別十年,香港回歸之前帶此作來台演出,希望也能得到台灣觀衆的共鳴。

(本刊編輯 林亞婷)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