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以十八世紀末葉的「騎士劇」爲本,《海布龍的凱西》並未凸顯正義神聖主題,反而以王子公主的愛情爲基調。(國立藝術學院 提供)
台前幕後 台前幕後

公主騎士與巫婆的三角戀愛

國立藝術學院學期製作《巫山雲(靠左行駛)》

德國劇作家克萊思特的劇作將於國內演出,中古世紀的浪漫色彩塑造了什麼愛情樣貌。

德國劇作家克萊思特的劇作將於國內演出,中古世紀的浪漫色彩塑造了什麼愛情樣貌。

德國浪漫主義劇作躍上台灣舞台

今年國立藝術學院的學期製作,是由藝術學院畢業校友閻鴻亞(鴻鴻),回學校擔任講師,所執導的德國劇作家克萊思特作品《巫山雲(靠左行駛)》。由於鴻鴻非常喜歡克萊思特的作品,一九九五年也曾在劇院實驗劇場導演過他的作品《洪堡親王》,現在則是第二次執導克萊思特的作品。劇本原名《海布龍的凱西》,又名火的考驗,改成的新名字構想來自楚浮的電影──坊間翻譯成《巫山雲》。鴻鴻覺得這名字代表一種癡情!而劇中女主角凱西正擁有了這份癡情,「靠左行駛」是逆向的意思,亦即面對愛情的態度不顧一切、勇往直前。劇本的主戲原本是在凱西身上,但導演將它移轉到史特拉伯爵與凱西和古妮君德的三人關係上。

屬浪漫主義時期的克萊思特,作品基本上是反新古典主義時期的三一律(強調一個戲要有統一的時間、地點、情節等等),他回頭尋求莎士比亞來做爲取法的典範,認爲一個戲最重要的,乃在於忠誠於它所選擇的題材,所以當克萊思特在寫故事時,完全天馬行空,不再有任何限制。這對於一個導演來講,其實是一個蠻大的挑戰,鴻鴻認爲也許可以用意象統一的方式完成如此風格複雜的劇作,而這也正是此劇富現代感的地方。

當初會選擇這個劇本,除了單純對劇作家的著迷外,電影導演侯麥拍過克萊思特的《O伯爵夫人》及《海布龍的凱西》,也深深吸引了鴻鴻。侯麥的厲害之處在於將生活的小故事放在一個道德寓言的架構裡面──並非單就世俗的道德標準去探討,而是呈現道德的複雜性與其標準的不確定性。這個劇本便有這樣的特色,尋找每一段戲後面的眞正含義,具有摸索未知的快樂,而這也是令詮釋者感到最過癮的部分。

愛情的懵昧不淸

鴻鴻認爲克萊思特劇作的複雜,在於他探討人對愛情懵昧不淸時的反應、人在做抉擇時的困難。早在佛洛依德之前九十年,克萊思特對內在的催眠、夢的解析便感到極大的興趣,所以作品中融入一些魔幻離魂的色彩。而這齣戲的內在意義與現代人相通關連,是鴻鴻把它搬上台灣劇場最重要的考量。但在取決一個翻譯劇本如何呈現時,鴻鴻則保留了大量的獨白,除了可以將主要故事交代淸楚之外,同時也能保留人物的性格及其複雜糾葛;此外,建立風格化的語言,亦成了導演對自己的要求。

另外,古妮君德這個角色是由一女與一男反串,共同呈現,不但顯出角色的雙重性格,同時還賦予現代感,而不僅只是一個單純的巫婆角色而已。導演設想將其處理成現代的女強人或自主的女性,對性的態度開放、熱衷權力等;加上凱西一角是個少見爲了愛情衝鋒陷陣的女性,從這觀點來看,整個詮釋方向頗具現代女性自覺的意識。

第一場是全劇最長的一場,具前情提要的功能:在一個審判的過程中逼問出過去事件的因果關係。史特拉伯爵曾經夢見天使吿訴他將找到一個美女(而且是個公主),但在現世裡他並不知道那女子到底是誰?所以,當她看到古妮君德時以爲她便是夢中情人,後來才發現答案是凱西。主題看似簡單,卻是一個人在選擇靈魂伴侶時的終身大事。

史特拉伯爵到底愛不愛凱西?當凱西僅是個窮女孩時,他對她是完全無感的;但也有可能是他強制壓抑內在對凱西的衝動,而以另一種的方式表現──不但不以溫柔待之,還把她趕走。而古妮君德的角色性格設定也不容易,導演將伯爵面對兩種不同個性女人時,內心對於眞正所要追求的愛情的衝突、迷惑、交戰,表現於兩個女人最後造型上相互交錯,而造成意義的混淆與歧異。

現代手法處理浪漫素材

浪漫時期的作品,在公主、騎士、魔法、屠龍的背景氛圍烘托下,故事場景豐富、視覺上極富變化,是齣熱鬧的戲。然而在舞台視覺上並不走古典路線,佈景設計上以簡明的象徵手法來呼應故事發展。除此之外,藉由走位與語言來表現複雜的關係。摸索一種介於寫實與非寫實之間的表演形態。著重人物性格及語言的塑造,反倒不那麼凸顯魔法巫術的部分,甚至打鬥的場面也不多見。

海布龍在德國中部,居於海德堡到慕尼黑中間的一個城鎭,劇的另名《火的考驗》有兩種解釋,一是火刑驗罪,中古時代的歐洲人爲證明一個人是不是淸白,往往要他們從火炭堆上走過以證明是否有罪;另一是騎士爲獲美人歡心,往往必須經歷過一些水火的考驗等。而在劇中有一場全部著火的場面,凱西衝進屋子裡去救古妮君德的東西,雖幸運全身而退,以此證明她的堅貞與對史特拉伯爵的愛情;是以經過火的考驗後,方才檢視了眞心至誠的愛情。

全劇最後有個美好的結局,但因爲古妮君德是個斷裂布匹碎片拼湊起來的巫婆,她揚言要回來復仇,並換上凱西的臉,讓男主角在睡夢中醒來,不曉得枕邊人到底是誰?

面對眞愛的追尋時,人在一生中會做出多種不同的選擇,但處於判斷的時刻是依賴什麼樣的經驗與法則做出決定呢?每個人都認爲自己做了最好的選擇,每個人也都在過程裡碰撞、覺悟而獲得成長。做一齣戲對鴻鴻來講,也是如此。

 

特約採訪|潘宏輝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