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輝煌的過去成了紀辛的包袱,人們期望他和霍洛維茲等人一樣名垂不朽。(寶麗金唱片 提供)
焦點 焦點

昨日天才、明日鋼琴大師接班人

艾夫蓋尼.紀辛

當時,他的音樂超越實際年齡太多,曾經,他的音樂成長幾乎停擺,而今首次來台獨奏,是國人觀究神童成年後發展與琴藝實力的機會。

當時,他的音樂超越實際年齡太多,曾經,他的音樂成長幾乎停擺,而今首次來台獨奏,是國人觀究神童成年後發展與琴藝實力的機會。

艾夫蓋尼.紀辛鋼琴獨奏會

10月22日

國家音樂廳

這個世紀有許多的神童,在古典音樂界也不少,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現在才二十七歲的俄國鋼琴家艾夫蓋尼.紀辛(Evgeny Kissin)。紀辛造訪鄰國日本多次,卻於今年才首次來台舉行獨奏會,對國內許多鋼琴執敎者和學生來說,這是一場不能不聽的現場演奏,其中觀究神童成年後的發展,和親自見證紀辛的實力,應是大部分聽衆的主要動機。

紀辛首次揚名,是在一九八四年三月二十七日,以十二歲稚齡在莫斯科音樂院大廳演奏兩首蕭邦的鋼琴協奏曲,這是創紀錄且令人不可置信的事件。一九八六年,紀辛參加第八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賽前音樂會演出,一舉震驚國際樂壇,從此時起,他開始了至各國巡迴演奏的生活,同年底第一次到日本橫濱演奏時,聽衆踴躍的獻花多到他拿都拿不動。一九八八年參加柏林愛樂除夕音樂會,與卡拉揚合作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名氣更達高峰,因而一九八九年各地的音樂節都邀請他,例如奧地利薩爾茲堡、瑞士盧桑、德國慕尼黑等,使他成了熾手可熱的音樂明星。

一般人對神童多少有些質疑,認爲或許是經過訓練的結果,而紀辛處於舊蘇聯的音樂敎育體制之下訓練出來的人,更容易讓人作此聯想。在蘇聯極權體制下,要讓小孩學音樂功成名就,一般遵循的途徑都是進入特別音樂學校培養專才敎育。這些學校只收資質相當優秀的小孩,除了彈奏技巧的課程外,還必須接受音樂史、理論、樂理、視唱聽寫等訓練。特別音樂學校的師資都非常高,有許多是來自莫斯科音樂院的兼任老師。而學生也都是以進入莫斯科音樂院爲第一目標。紀辛便是就讀莫斯科的格寧森音樂學校(Moscow Gnessin School of Music for Gifted Children),但在成名後,由於四處演奏,他最後並沒有進入莫斯科音樂院就讀。

天才神童的歲月痕跡

說紀辛只是蘇聯敎育制度下產物的人,肯定沒有聽過他的錄音。從他一九八四年於莫斯科音樂院大廳,與Kitayenko指揮莫斯科愛樂合作的兩首蕭邦協奏曲現場錄音聽來,實在很難想像一個十二歲的小孩能彈出那麼完整的音樂。在我的感覺裡,這應該是超出他年齡一倍以上的音樂表現。尤其在樂曲開始的強音和弦,聽起來不會使人想到這只是十二歲小孩的彈奏,聲部淸晰,所採取的彈性速度相當穩重,自然地運用腳踏瓣及手指的觸鍵,以改變音色樂句的強弱對比,無怪乎有人稱他是莫札特以來,最出色的天才神童。

紀辛在一九八六年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前露臉,使他一舉震驚國際樂壇。由同年十月到日本橫濱演奏的錄影帶中,可看出他的個子較東方同年齡的孩子要高,手掌、手指也相當大;彈奏蕭邦第三號鋼琴奏鳴曲的扎實琴音及優美音色,表現力非常豐富,音樂的內涵與他實際的年齡不成比例,也就是說,他的音樂超越實際年齡太多,怪不得有評論說:聽紀辛的演奏,想到年齡是多餘的!

半年後再度回到日本演奏,紀辛轉到東京的大場地山多利廳(Suntory Hall),所排出的曲目有普羅高菲夫的第六首鋼琴奏鳴曲、拉赫曼尼諾夫、李斯特、史克里亞賓等作曲家的練習曲,及蕭邦升C小調波蘭舞曲,在在顯示他演奏技巧的優越性。他的老師康德爾,所給予他的曲目也一次比一次重,在一九八八年五月,紀辛灌錄了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一九八八年十二月,被卡拉揚相中參加柏林愛樂除夕音樂會,可說是紀辛聲望及琴藝達到最頂峰的階段。只可惜在此之後,紀辛的音樂成長幾乎停擺。

生命中只有音樂

紀辛的生命可以說只有音樂。在一九九六年New Yorker雜誌的訪談中,家人回憶他十一個月大時,就可以哼出聽到的曲調,那時帶他上街總是感到很難爲情,因爲他一直唱個不停。兩歲又兩個月時,母親開始抱著他在鋼琴面前彈一些曲調,紀辛可以把所有聽過的音樂重新彈一次,大致相仿。到了六歲時,家人送他去向格寧森音樂學校的鋼琴敎師康德爾(Anna Pavlova Kantor)學習,從那時候到現在,康德爾都一直擔任紀辛的老師。她與紀辛的家人隨侍在側,安排他的演出行程、決定他的曲章與演奏方式,無論紀辛到哪裡,至少他的老師和母親一定隨行,此次來台也不例外。這使得紀辛專注於他的音樂,全然沒想到要與外面的世界交流瞭解,紀辛自己也承認:「如果我突然不能再彈鋼琴,我眞不知道該如何活下去。」

紀辛近年來由於進步緩慢,遭受到許多嚴厲的樂評,事實上,放眼現今樂壇三十五歲以下的靑年鋼琴家,還是沒有人贏得過紀辛,但過去的輝煌經歷成了他的包袱,人們期望他可以和霍洛維茲、李希特一樣名垂不朽。然而,除非紀辛能夠很快覺悟,學習老一代鋼琴家們涉獵廣泛的藝術知識,加深藝術思考底子,否則恐怕很難逃出老師康德爾的陰影。去年紀辛灌錄貝多芬鋼琴協奏曲,聽得出來比三、四年前略有進步,這或許是由於紀辛之前去聆聽了布蘭德爾在林肯中心舉辦、六場關於貝多芬鋼琴作品的講座。這顯示紀辛瞭解自己必須再進步,但除非其家人與老師不再控制管理他的生活,否則缺乏人生歷練的紀辛成長空間仍然有限。這樣難得一見的天才,就此埋沒在歷史的洪流中的確可惜,紀辛還有很長的人生,期盼他有朝一日能成爲眞正的鋼琴大師。

 

文字|彭聖錦  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系主任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