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建北作品《被囚禁的靈魂》(威尼斯双年展,1997)(台北市美術館 提供 陳建北 攝)
焦點 焦點

將意念傳達給遠方的人

裝置藝術家陳建北在潛硏多年之後,期待跨領域的冒險能帶給他新的衝擊。

裝置藝術家陳建北在潛硏多年之後,期待跨領域的冒險能帶給他新的衝擊。

「蓮花」是陳建北的作品中一再出現的意象,象徵超度亡靈的乘具。陳建北說:「我的作品都是在悼念死者。」他的作品多採用素淨的紙爲質材,而且體積相當龐大。有一次林懷民看完所有他作品的幻燈片之後,問他:「這些作品現在在哪裡?」他回答說:「燒了。」

「將作品燒掉」也是陳建北創作的一部分,雖然這最後階段並不被人看到,但和他的創作理念有著很大的關係。除部分是因爲遵循古人愛習資源「惜字亭」的好習俗之外,希望透過祭祀的行爲,藉由火化將意念傳達給遠方的人則是最大的原因。他提起有一次,作品在北美館展出的最後一天,他將作品搬到美術館後面的停車場,襯著夜色燒掉,當時還引起美術館警衛的一陣騷動。

燈暗之後的演出

陳建北看過許多林懷民的作品,他覺得林懷民是一個「帶有孩子氣,但腦子卻轉得相當快」的藝術家。雖然一則以動、一則以靜,以一個美術人的眼光,他覺得他們倆的作品在空間運用上有許多的共同點,「靜肅」的感覺是共通的;又比如民族語彙的運用,或者提到死亡,或者是作品裡存在著「省思」的部分,他覺得這對一個藝術家是相當重要的。

陳建北這次設計的舞台,依然保有他作品素淨的風格以及頂光照射的運用。透光的白色棉布自天花板垂吊下來,從正面看像是四方形的柱子。這些柱子代表了一個家的單位,也可以是心安放的所在;可以升降的布塊,代表著開放與封閉的意涵。舞者在不同的單位之間穿梭,訴說著人與人之間,心與心的聯結或疏離。

這次還有一項陳建北作品慣有的手法出現在舞台上,相當具劇場效果──它將會在舞蹈結束之後仍在黑暗中繼續「演出」,好奇的觀衆只有親身到現場才能揭開謎底了。而且只有在現場的觀衆才能看到。

在美術、裝置方面浸淫多年的陳建北談起了對自己目前創作的觀察:早在一九八七年之前已有十五年的繪畫基礎,當初心中有種感覺,必須「抛棄繪畫」來做裝置,才能讓身體裡的某些東西出來。而目前他卻很想將作品裡已有的習慣動作「剪掉」,再給自己開創一個新的局面。這次和林懷民的合作他覺得相當興奮也很榮幸能和一位優秀的編舞家、舞團的經營者一起合作,他期待這次的合作會有跨領域的冒險和衝擊。

(本刊編輯 陳品秀)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