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圍繞在楊四郞身邊的女人們,情感、對應和出路是什麼?(復興國劇團 提供)
焦點 焦點

一起來「探母」

淸道光年間即有的《四郎探母》、七〇年代吳祖光的《三關宴》、九〇年代內蒙古演出的《北國情》,是三齣不同情節的「探母」戲,各呈現了無奈的境遇、蓄意的背叛,以及複雜的人性等主題。

淸道光年間即有的《四郎探母》、七〇年代吳祖光的《三關宴》、九〇年代內蒙古演出的《北國情》,是三齣不同情節的「探母」戲,各呈現了無奈的境遇、蓄意的背叛,以及複雜的人性等主題。

復興國劇團《三關宴》、《四郎探母》、《北國情》

10月3、10、17日

復興劇校中正堂

「金井鎖梧桐,常嘆空隨一陣風」,好蒼涼的引子呀!這是京劇《四郞探母》楊延輝(四郞)的第一句台詞,也是編劇賦予劇中人,感懷生命的心情寫照。

爭議性題材歷代不衰

您知道嗎?《四郞探母》已經傳唱了至少有一百七十多年,早在淸道光四年,也就是一八二四年間,當時「慶昇平班」的戲單中,就已出現了這齣劇目,戲曲百科全書這麼記錄著。能傳唱近兩百年歷久不衰的戲,還眞讓人好奇!更何況楊四郞一直是個受爭議的人物。

坐科時我專攻老生,演出《四郞探母》是經常的事,但版本卻一直被改來改去,有時四郞就是單純地「探母、見弟、見妻」,一齣標準的親情倫理劇;但有時四郞在〈見弟〉一場中,卻要交出遼邦地理圖,做爲日後策反、裡應外合的依據;還有一陣子〈探母〉乾脆被禁演,說四郞是個不忠不孝的人!雖然,我常在台上演得淚流滿面,痛澈心扉。

我必須聲明,最早我是個四郞主義者。因爲從小唱四郞,角度自然就從四郞出發,做人物分析時,我強烈地感受到楊四郞在抉擇國與家、生與死;在面對親母、岳母;前妻與現任妻子中,他是何等的難爲!何等的無奈!戰亂的時代,現實的殘酷,命運的作弄,他能怎麼做?楊四郞,當然令人同情!

不過,年歲稍長,在恢復女兒身開始領略談情說愛時,才乍然地重新審視《探母》一劇,楊四郞隱瞞身世固然痛苦,但圍繞在他身旁的一群女人們呢?那以爲嫁給了一個靑年才俊,一直是恩愛夫妻的鐵鏡公主;那以爲喪夫十五年一直堅持守寡的四夫人孟金榜;那以爲擁有乖乖女婿的蕭太后;那以爲喪子多年的母親佘太君,她們又情何以堪。眞相的披露,帶給了這些女性甚麼樣的震撼?每個人都有日子要過,面對往後的生命,她們怎麼辦?每想至此,心會痛,淚會流,但這回是那一台沒有聲音的女性角色。這台戲,像戰爭,沒人贏,全都是輸家。

戲曲敎育是從小開始,戲劇中的價値判斷對學戲孩子的性格養成,有著滴水穿石、根深蒂固的影響(至少我就是),尤其是「坤生」、「乾旦」的性別認同,都有待戲曲敎育的有心人士,做進一步地硏究與討論。總之,我開始期待能有另類的《探母》觀點出現。

「中土」角度與「遼邦」觀點

數年前,我讀到了吳祖光在一九六二年間,改編自山西上黨梆子傳統劇目《三關排宴》所寫的新編歷史劇《三關宴》,那是一齣理性多於感性的劇本,楊四郞在《三》劇裡,一改形象變成是在遼邦爲求苟活而改名換姓,蓄意矇騙蕭后招贅爲婿,一個變節叛國、樂不思蜀的快樂駙馬,最後編劇借佘太君歷數楊家祖孫三代精忠報國之事,終使四郞無地自容,自殺而亡。大大地高舉了宋朝楊家滿門忠烈的「愛國主義」。

吳祖光認爲:戲是編出來的,每一個作者都有編寫自己作品的自由,編劇借劇中人物抒寫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三關宴》的改編就是要刻劃佘太君的大義凜然,蕭太后的老謀深算,桃花公主的一片癡情和楊四郞的叛徒嘴臉──戲的主題是愛國主義萬歲。

但到了一九八九年,又出現了另一作品《北國情》。這是遠在內蒙古自治區的京劇團,根據漫瀚同名劇本移植改編成新編歷史劇。此劇的劇情發展和創作旨趣,與《三》、《四》兩劇,有著截然不同的角度。最令我欣賞的是,編劇改以遼邦蕭太后的視角出發,不再以中原心態來看人、事、物,在對人物的詮釋,也不是單純地善惡分明、忠奸立辨,而是對人性內心深沉的挖掘和刻劃,細膩動人,它全面地提高了人的情操,也肯定了人對眞善美追求的可能。

我尤其欣賞李仲鳴導演對舞台節奏的掌握,營造獨特契丹氛圍的風格,同時舞台調度靈活流暢,熟稔善用戲曲的表演程式,技與藝巧妙地結合,並充分發揮戲曲時空的自由運轉,這齣戲有新意,値得欣賞。

主題、系列、比較

李仲鳴表示:《北國情》強調的是一個情字,通過父子情、母女情、夫妻情、祖孫情,情情相繫,最後落在民族情上。劇中的楊四郞旣不是「叛徒」,也不是無奈的「受害者」,他成爲一個建設性的「和平使者」,也是一個「英雄氣不短、兒女情更長」有情有義的男子漢。

眞是有功力的導演,能把「情」感處理得井井有條,我是一個碰到「情」字,就甚麼都說不淸的人了。因此,我逼迫自己至少在製作節目時,能有理性的能力,熟知演員技藝,安排合適劇目讓大家發揮長才;並冷靜的觀察時代脈動,試著掌握觀衆心理,來製作戲曲演出。我一直深信:戲劇的生命在演出,由演員與觀衆在劇場裡一起完成,而非靠包裝、推廣與口號。

爲了能吸引看熱鬧的新觀衆,又能喚回看門道的資深觀衆,於是我們想到開啓戲曲演出的另類型式:搬演主題性劇目、系列性演出、比較性討論。在多元化的社會,戲曲也應有多元化的作法與觀照,於是「一起來探母」的系列演出,便應運而生。復興國劇團的資深、中、靑三組團員,分別擔綱演出《三關宴》、《四郞探母》與《北國情》,三個四郞一起探母,之後,將舉行「探母比較硏討會」,就文化思想及藝術價値做專題座談,相互切磋、累積經驗、留下紀錄。

 

文字|鍾傳幸  復興國劇團團長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