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歌兒童劇團有心推展兒童戲劇敎學、敎育劇場的製作。(鄭黛瓊 提供)
台前幕後 台前幕後

知性思考的歡樂場

「敎育劇場」開鑼了!

敎育劇場需要演敎員來執行,他兼具演員和敎師的雙重身分,因此在表演上,要能入戲傳情,並能運用理智與觀衆互動,在互動中,他必須很淸楚要與觀衆討論什麼,並了解敎育的契機何在。

敎育劇場需要演敎員來執行,他兼具演員和敎師的雙重身分,因此在表演上,要能入戲傳情,並能運用理智與觀衆互動,在互動中,他必須很淸楚要與觀衆討論什麼,並了解敎育的契機何在。

新的觀戲經驗

敎育劇場(TIE)對台灣兒童觀衆而言,是一個全新的看戲經驗,它不是提供歡樂的遊戲場,而是一個供他們享受知性思考的環境。

記得一九九〇年我於紐約大學(NYU)進修時,當時在理赫(Mark Riherd)敎授的兒童戲劇中,認識敎育劇場,就爲它那種冷靜、深入探索事件的風格深深吸引,便「立志」回台後要將之介紹給台灣兒童。可惜時機未臻成熟,兒童劇界還在摸索與敎育界間的關係,一直在觀望。一九九二年起筆者開始兼任台北市立師院幼敎系敎授兒童戲劇,敎育劇場方始進入校園;同年十二月,中華戲劇學會邀請紐約大學戲劇敎育所所長史渥切爾(Lowell & Nancy Swortzell)敎授夫婦來台,至今已有六年。這六年間,鞋子兒童劇團、台南人劇團也曾努力推展敎育劇場的觀念,然而台灣的敎育劇場,主要還是出現在校園和硏習活動中,並以實驗的姿態存在於台灣的兒童劇場中,專業劇場是難得一見的,影響也有限。

今春五月,九歌兒童劇團兒童戲劇活動部主任黃翠華,有心推動戲劇敎育,邀請筆者擔任專案顧問,規畫商議,主要研議的方向一是兒童戲劇敎學,一是敎育劇場的製作。於是《阿亮的魔術方塊》便開始孕育了,多年的等待,終於有了契機,實在是令人興奮的事。而且就敎育劇場在台灣的發展而言,專業劇團開始經營此領域,爲兒童提供另一種敎育功能的戲劇活動,這是一大步,也是一個里程碑。

製作情形

本劇由黃翠華任製作人,筆者擔任導演,並邀請獲得八十六年度敎育部文藝創作獎(舞台劇本類)的邱少頤,出任編劇。

一般敎育劇場的作法,劇場活動多由導演及演敎員共同創作,但我們有心在這一個開放劇場中,注入戲劇文本的藝術性,因此,題材的選定是第一個要決定的重點。有鑑於一般台灣的兒劇觀衆,多集中在幼稚園大班至小學三年級間,在目標觀衆上,爲使人人皆可接觸戲劇,所以鎖定在四到六年級的兒童族群。

故事的主題探討一個在現實生活受挫的單親兒童──阿亮,如何面對現實與母親走出生命中的陰影。故事大意是阿亮是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便離開他們母子,阿亮對父親的記憶只有一個魔術方塊;這件事情對他們母子都是個傷害,阿亮一直活在自己編織的假想世界中──只要他把魔術方塊的六面拼成,父親便會回來。有一天母親帶回了一位男士,他將成爲他的父親,母子爆發了衝突。就題材上來說,此劇也是目前台灣敎育劇界的創舉。

這齣戲呈現一個眞實的兒童故事,它的基調帶有史詩的敍事風格,將觀衆引領至阿亮的世界;戲的進行中,設計了三段的觀衆參與,一步步引導觀衆,討論並探索事件眞相,及發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戲劇不提供劇中人解決方法,方法來自觀衆,觀衆是戲劇的一部分,他們的反應影響劇中人。

兒童的成長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因此我們希望提供兒童一個沒有糖衣的看戲經驗,而這也正是敎育劇場的特質。

研習營培養演敎員

敎育劇場需要演敎員來執行,他兼具演員和敎師的雙重身分,因此在表演上,要能入戲傳情,並能運用理智與觀衆互動,在互動中,他必須很淸楚要與觀衆討論什麼,並了解敎育的契機何在。所以在活動中,演敎員的理性與感性必須富節奏性地轉換。

由於演敎員的特質與一般演員不同,於是劇團以對外遴選的方式,篩選二十名研習學員,於九、十月中,進行爲期兩個月的密集培訓,再從中甄選適合這齣戲的演員。學員中多人爲資深敎師,敎學經驗豐富,在引導討論的訓練上,省去我們不少麻煩。

至於課程安排上由筆者負責敎育劇場的理論及實作,黃翠華敎授肢體開發與表演,團長朱曙明敎授戲偶的運用及技巧,邱少頤講授邏輯與語言的訓練。

九歌劇團在執行上向來嚴謹,這次爲落實這一常態性的計畫,我們甄選了一批具有戲劇相關經驗或從事敎育工作志同道合的朋友,接受兒童戲劇培訓及敎育劇場演敎員的訓練。研習期間,學員學習熱忱高昻,每週一、四的課程中,有遠從中壢來的,成員也極少缺課;上課中腦力激盪,討論時唇槍舌劍。

台前幕後

十一月五日劇團甄選第一批演敎員,甄選當天人人卯足了勁,最後選出十二名,再從中決選六名擔任《亮》劇的演敎員,其他的學員則依其意願,負責道具製作、排演助理及舞台助理等工作。

對兒童劇而言,這齣戲內心戲相當吃重,屬於重量級的劇本。導演除了引出敎育劇場風格外,加強角色內化,讀書、讀劇、說戲;黃翠華則加強演員的表演訓練,雙管齊下,增加時間排演上課,這批新手演員,挪開自己的工作,全力配合,很有專業演員的精神,他們也一步步由生澀中「上路」了。

《阿亮的魔術方塊》學生對象偏向中高年級,每場觀衆一百八十人左右,由於屬於服務小衆的性質,劇團力行觀衆區隔、自己賣票,以掌握觀衆的適齡性;許多九歌之友,還因爲孩子的年齡不符,只好勉強作罷。

敎育劇場中沒有明星,只有對事件誠懇的工作人員,它不提供華彩炫麗的舞台,但心靈自由的開啓卻是一樣動人的。它的舞台在社區、在學校、在敎室。《阿亮的魔術方塊》是個開始,團長朱曙明說:「九歌已成立十二年了,因爲有這些年的累積與成熟,才能作此嘗試,希望在《亮》劇後,能將敎育劇場眞正帶進校園,與兒童共同討論、歡笑。」

 

文字|鄭黛瓊  德育護專專任講師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