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吉智將畫布上的點、線、面躍昇到舞台的立體空間,透過肢體及動作來完成其意象舞蹈。(極至體能舞團 提供)
舞蹈 演出評論/舞蹈

「淨土」 被期待的未來

以一位未接受完整肢體訓練的創作者而言,可能會令人擔心舞作的語彙是否合理?內容是否豐富?會不會覺得「外行」,但從「畫家從舞」的方向去看它,創作的元素更爲豐富,表現的方式又有更大的可能性。

以一位未接受完整肢體訓練的創作者而言,可能會令人擔心舞作的語彙是否合理?內容是否豐富?會不會覺得「外行」,但從「畫家從舞」的方向去看它,創作的元素更爲豐富,表現的方式又有更大的可能性。

極至體能舞團「淨土」

1998年11月21、22日

國立藝術學院展演藝術中心舞蹈廳

潺潺的流水聲,暗藍燈光灑在舞台中央形成一個圓面,舞台上一群燐光抖動的驅體,只靠雙足脚踝的行動,就使得全身的肌肉和骨骼如分家一般「鬆動著」,左腿緩緩提起,劃過空間右墜,重心轉換,舞者持續抖動著。動作就從暖身(warm-up)開始,藉著一呼一吸,順勢運行提、轉、擲、躍、拉、停……。

強調個人化、創意化的後現代舞蹈美學,從六、七〇年代被提出以來,一直就是個不容忽視的課題。前衛音樂家約翰.凱吉(John Cage)和他的摯友舞蹈家模斯.康寧漢(Merce Counninghum)相互激盪,投石問路般的提出下列一些理念及方向:如果「聲音即是音樂」,那麼「動作即是舞蹈」。由這個理念的演繹,遂產生了對以往經驗的重新審視,對傳統──因知認的累積,穿金戴銀似的依賴動作媒介、強調知識的矯情──提出強烈的質疑。

認爲藝術應回歸到它的本質:講求動作質地的純粹性,從原始的動力、重心、精力、空間,作爲它組合及架構的元素。從「遊戲」起頭,去感知身體和動作及空間的互動。尤其七〇年代的史提夫.派克斯頓(Steve Paxton)的純肢體動作出發,由個人推向雙人或多人的動力轉換、質地、重力、重心的互動消長、運作,形成日後創作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千變萬化的「接觸即興」。更使得僵化的人體工學技巧在融合活用下,芭蕾舞者或現代舞者有了更爲自然、呼吸順暢的肢體運用。甚至也能讓一般非專業訓練的平常人感受舞動自如的美妙與樂趣。

深耕玩味的藝術本質

台灣在二次大戰後,文化、藝術、政治、經濟無一不受美國影響,舞蹈亦然,而這些影響至今亦然持續者在著,八〇年代後的台灣舞蹈小劇場承襲自多媒體運用的後現代表象模仿,以及解嚴後東瀛文化入侵的雙重影響,其創作同質性越來越高。但吾人並不因此而悲觀,畢竟個人的深入程度及創作上是否有足夠的感知能力(sence)去取捨,轉化、才是在藝術展現中最重要的部分。

融合迥異動作素材於一爐

文人從舞的林懷民是強調人文主義、知識性舞蹈藝術的創作者,因其性格特質的影響,其舞作經常是耳提面命、情緒激昻,空間充塞著表現主義式的人文關懷,尤其善於融合其他的藝術元素(音樂、服裝、燈光、舞台技術等)豐富其作品的表達。後生之輩畫家從舞的石吉智則將畫布上的點、線、面躍昇到舞台的立體空間,透過肢體及動作來完成其意象舞蹈。他的作品有如鄕下孩子般的憨厚,一如藝術本質是深耕、玩味,探索或開發,卻一樣豐富了作品。

節目中的《順勢》、《導體》、《放射》,其動作特質是同一屬性所發展出來的。例如,鬆、放、提、轉、擲、伸、停、躍,都在肢體動力、重心轉變等互動下,賦與不同程度的精力去控制、揮灑,因而產生風格迥異的舞作。特別是時間感(tim-ing)的掌握,在《放射》一舞裡,點劃出瞬間精力的火花,節奏及律動的振奮(exciting)更展現出一份瀟灑。在《方陣》中更將現代舞和東方武術的肢體語彙巧妙結合,從編作者早期舞作Center,(意指舞台的中心點記號)創作意念一直演化下來,《方陣》的燈光投射在舞台上,呈現兩長方光條斜交叉的符號,舞者舞動其中。武術的勇猛、宗敎的肅穆,融合西方技巧的肢體運用,兩種不同質地、風格、甚至時空的素材在同──熔爐中作了高度的結合。以一位未接受完整肢體訓練的創作者而言,可能會令人擔心舞作的語彙是否合理?內容是否豐富?會不會覺得「外行」,但從「畫家從舞」的方向去看它,創作的元素更爲豐富,表現的方式又有更大的可能性,使得所謂「舞蹈」的定意桎梧又被進一步的鬆動,從這方向去看它,勿寧是被期待的。

曾經是雲門舞者的李文隆,在《導體》一舞中,會說話的肢體,就在關節的鬆動、肢解及精力傳導中表達出有如抹布般的幌動,但在某些動作的節奏(timing)掌握如能更乾淨俐落,將更能突顯抑、揚、頓、挫的瀟灑及分寸,更能呈現專業舞者的素養。

 

文字|郭美香  舞蹈教師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紀念大師-張岫雲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