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專欄

期待一把野火,還是多幾口好灶?

........台灣的文化景象相對黯淡,野火的蔓延也許可以燒出一片紅通通的天色,卻不免最後還是慘遭撲減。多燒幾口好灶,或許反而可以烹煮許多小菜和佳餚,讓大家可以溫飽,也有機會得以體驗文化的美食。

........台灣的文化景象相對黯淡,野火的蔓延也許可以燒出一片紅通通的天色,卻不免最後還是慘遭撲減。多燒幾口好灶,或許反而可以烹煮許多小菜和佳餚,讓大家可以溫飽,也有機會得以體驗文化的美食。

當時是一位長髮飄逸的著名女作家,現在是短髮俐落的新任文化官;那年燒出一把社會批判的野火之後離開台灣,此刻爲醞釀一股文化推展的動力而回到家鄕。《野火集》作者龍應台女士受邀擔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長,她的工作職掌將是一項艱鉅的文化工程。

如果出現最壞的情況,她將面對一群被動的文化官僚、一堆貪婪的文化買辦、一片貧瘠的文化土壤,以及,一個萎縮的文化人口。倘若達到最佳的成效,她將培養出最佳的文化行政團隊、分辨出文化投資者和投機者、耕耘出結實累累的文化田園,並且,孕育出更多的文化公民。

政府的文化工作,將遭遇多種策略選擇,也必須提出相應的政策工具,然後才能建立恰當的執行機制。靠一把野火,還是多燒幾口爐灶呢?該一次燒旺,還是守住長久的溫熱?

台灣過去已經有過太多的文化企圖,「台北市文化局」在二、三十年前也曾經存在過,中央級的「文化建設委員會」則是一九八〇年代以來的國家行政組織,至於「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則是九〇年代的獎助機構。原本的文化局其實是社會敎化和思想統合的機關,無涉文化藝術的振興;文建會希望成爲國家的文化幕僚機構,但卻還未能釐淸在中央部會當中的事權與職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是比較接近美國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國家藝術基金會)的設計,但是政府款項的不足和民間興致的缺乏,以及獎助分派的平均與有限,都使它還顯得微小。

台北市文化局的成立將是另一次政府角色的嘗試,也是未來高雄和其他地方縣市類似組織的先鋒。台北市文化局,尤其是請龍女士來擔任局長的文化局,如何給定或界定自己的角色?該怎麼演這台戲?想留下什麼印象和影響?

看得到的部分,台北市文化局將主管社敎館、美術館、天文敎育館、中山堂這些房舍,但更重要的是市立交響樂團、國樂團、美術館展覽組等等這些公務員藝術工作者。如何讓具有文化理想與專業背景的人才進入公務機構,又如何讓那些支領政府薪金的文化工作人員不陷入公部門的僵滯,將是比照顧或管理館舍更棘手的挑戰。

而對民間文化工作者的需索,文化局如何在財政的公共資源中做合理的分派,那將是最引起藝術家和文化組織關切的焦點,因爲他們也是一種利益/壓力團體,能不能獲得政府的補助不僅影響財務,更攸關顏面。拿錢至少分攤成本,更重要的是肯定自己的藝術成就和人脈關係。文化局如果不能判定優劣,排除干預,就會使台北(通常也代表台灣)的文化藝術工作者停留在均貧的經濟和均差的藝術水準之下。

而文化的推展絕對不是每年大拜拜式的將音樂、舞蹈、戲劇推上舞台就了事的。自從直轄市長改爲民選以來,台北市政府已經成爲台灣最大的活動公關公司,不少文化活動都以聚衆爲主要目的,熱鬧繽紛,卻不易散發文化涵養的訊息,充其量只是討好了大衆而已。

龍女士絕對不會是一位只注重表象的文化官員,但是缺乏文化素養的議會(以及市政府內部人員)卻可能最不需要的就是文學博士的文化理想,很可能迫使龍女士妥協於官場之中。如果沒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龍女士可能也會感到挫折。

台灣的文化景象相對黯淡,野火的蔓延也許可以燒出一片紅通通的天色,卻不免最後還是慘遭撲滅。多燒幾口好灶,或許反而可以烹煮許多小菜和佳餚,讓大家可以溫飽,也有機會得以體驗文化的美食。

那一年她問「中國人,你爲什麼不生氣?」;現在,她寫《百年思索》。文化的事情不是動氣就能解決的,所幸,龍女士有了百年大計的態度。台北,更希望整個台灣,都給她最大的期待和支持。

 

文字|黃志全 資深媒體工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 等你來提問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