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架鋼琴像巨獸似地分佈在巨大的舞台上,二十架平台鋼琴圍成二圈半圓,立在一個特別為支撐二萬二千五百公斤以上重量,而延伸出來加蓋的舞台上。另外的八十架直立式鋼琴則在原始舞台上,分成六排面對面地站立著。負責掌控二百隻猛獸的馴獸師普雷克爾特,用他的指揮棒精準馴服了二千隻手指。
每位演奏家心中最大的願望,不外是能夠在歷史上留下某樣前所未有的紀錄和足跡……。當一位來自鋼琴王國的音樂總監希望在公元二千年爲千禧年策劃一項空前未有的音樂會時,當然,他想到了「二千」這個數字:二千架鋼琴,二千位鋼琴家「沒地方放!」,二千隻手指……「maybe可行!」
瘋狂藝術總監的一句話
「二千隻手指,一百台鋼琴!」
當曾經贏得德國慕尼黑大賽首獎,被德國視爲「德國新希望」的鋼琴家魏漢斯(Hans-Christian Wille),想到這樣的一個音樂會時,沒有人有第二句話,都願意同心協力來實現這樣的一個音樂會。座落於德國,目前總掌著歐洲最大鋼琴廠商的Schimmel(希默爾)是年方三十出頭,熱情、充滿抱負的Schimmel家第二位女兒Gabriela Schimmel小姐。她免費提供了全部一百架鋼琴的租借、搬運以及調音的所有人力及費用,還特別設計製造了音樂會中所使用的一百架鋼琴,每架琴都鑲上了金色、代表Millennium的「M」字母,而且每架直立式鋼琴都有著比平常大二倍的譜架。
在布朗斯威克地方會有如此龐巨的演出計畫,並非偶然。因爲在此地有兩個德國本土最大的家族鋼琴工廠Schimmel和Grotrian-Steinweg,就如同日本濱松市(Hamamafsu)地方有河合及山葉二大鋼琴製造商;這裡是一個鋼琴王國,連史坦威鋼琴的祖先都源自於此。而且也是德國鋼琴名師Kämmerling(凱默林)的「發源地」。自然而然,這附近成爲了鋼琴家的聚集地。
因此,當負責此次「徵求鋼琴家啓事」的漢諾威音樂院鋼琴主任葛茨克教授(Bernd Goetzke)在音樂院貼出公告後的四星期內就隨即徵滿了一百位自告奮勇的鋼琴家,而從其他的四所音樂院:曼海姆(Mannheim),薩爾省(Saarlarnd),柏林「艾斯勒」(Berlin "Eisler")和呂貝克(Lübeck),也在最短時間內找足了另外一百位鋼琴家,加上數十位後補的彈奏者,證實了鋼琴家「到處泛濫」的事實!
就如同在台灣所有人的最大願望是成爲董事長,許多鋼琴演奏家的最大願望是能夠成爲支使他人,自己不需親身彈奏的「藝術總監」!因此,在魏漢斯策劃安排了將近五百五十多場音樂會,當了十三年Braunschweiger Kammermusikpodium的「藝術總監」之後,他號召了所有城裡城外許多國際鋼琴大賽得獎的傑出鋼琴家,前來參加這次最浩大規模的「千禧年音樂會」,其中包括了任教於漢諾威音樂院的名師,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首獎得主克萊涅夫(Krainev),和伊莉莎白皇后大賽得獎主葛茨克(Goetzke),以及以色列魯賓斯坦國際大賽銀牌獎得主杜意斯(Duis)等極有成就之鋼琴家,而這幾位鋼琴家也就成了這次百架鋼琴音樂會的龍頭領導者。
其實管弦樂團的調音工作,基本上是可以在音樂會開始前,於舞台上完成。然而一百架鋼琴的調音及搬運,卻是浩巨無比的工程。音樂廳限定前一天晚上六點半到第二天早晨八點整是可以調音的空檔,工廠派了四位調律師到場不停息地同時調音,一共花了十三個鐘頭的時間,四人終於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舞台上的一百架鋼琴
公元二〇〇〇年五月二十七日下午三時,在所有幕後工作者數個月的精心及辛苦策劃下,令人興奮的時刻終於到來。一百架鋼琴像巨獸似地分佈在巨大的舞台上,二十架平台鋼琴圍成二圈半圓,立在一個特別爲支撐二萬二千五百公斤以上重量,而延伸出來加蓋的舞台上。另外的八十架直立式鋼琴則在原始舞台上,分成六排面對面地站立著。
最前面的領導者是四架造型奇特的現代鋼琴,一架是白色透明,另一架是綠色透明,還有一架是名爲Hans Arp的卡通花彩色鋼琴,及一架名爲Colani的卡通流線型自動電開蓋平台鋼琴,加上所有彈奏者穿的五顏六色演奏服,眞讓人眼花撩亂。負責掌控二百隻猛獸的馴獸師普雷克爾特,用他的指揮棒精準馴服了二千隻手指的動作。
奧爾夫的「布蘭詩歌」相當適合於如此龐巨聲響的音效,雖然有二百多位鋼琴家同時在台上演奏,然而極奇特的是,並沒有讓人感到音量過大的時刻。精準的合奏,讓人感覺不可思議,特別是選自哈察都量(khatchaturian)的芭蕾舞劇《蓋聶》Gayaneh中著名的「劍舞」音樂,飛快的快奏,迅速準確得讓人震驚。同樣地,在拉赫曼尼諾夫的升c小調前奏曲中,合奏上的完美也帶給聽衆們十足的驚奇。
除了這些在音量、感官上的整齊紀律,龐浩音效之外,負責編曲的布朗斯威克作曲家漢斯威賀姆.普拉特(Hans-Wilhelm Plate)也改編了一些靈巧的作品,有莫札特的歌劇《魔笛》序曲及羅西尼歌劇《鵲賊》序曲,其中每位獨奏者及每聲部小組,都能清楚突顯出。每一首樂曲,都是以五個聲部爲原則分組的。
雖然有這麼多組別分部彈奏,然而另外還有改編自巴赫清唱劇的「無插入賦格」(Rececare),以及被轉調至F大調的巴赫/古諾「聖母頌」,由大提琴家魯丁(Alexander Rudin)擔任聖母頌旋律的獨奏,四架負責領導獨奏的平台鋼琴輪流伴奏。可是,這兩首如此「內在」的曲目,卻似乎與其他曲目格格不入。
壓軸的拉威爾《波麗露舞曲》讓聽衆們的聽覺感官得到幾近爆炸的強烈效果。一共分成十八部的音量層次,層層疊起,由小到大,二百位鋼琴家奏出了讓人瘋狂的氣氛,音樂會在《波麗露舞曲》的狂喜熱潮中圓滿結束。聽衆們喝采歡呼地求得了三首「安可曲」,晚上八時,又再一次演出,連續兩場滿場將近四千位,非但演出者毫無倦意,連一百架鋼琴也保持住完好的音律。來自二十六個不同國家,二百位鋼琴家的完美展現,展現了所有幕後工作者的成功團隊合作。
後記:在五月二十七日演出後的三星期,公元二〇〇〇年六月十八日,在德國的日本河合鋼琴廠房,不甘示弱地安排演出了一場有二九三位鋼琴,一五六架直立式鋼琴和十架平台鋼琴的「巨無霸音樂會」,雖然,演奏者及编曲的專業水準都未及布朗斯威克演出的精緻,但因爲參予演出鋼琴家及鋼琴數量都空前未有地眾多。因此,這場音樂會打敗了一百架鋼琴的千禧年音樂會,成功地被登錄進了「金氏世界紀錄」中。讓傳統的家族式德國鋼琴王國不得不感受到日本旋風的強勁壓力!
文字|葉綠娜 鋼琴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