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藝術的e;e的藝術」研討會中,雲門舞集以《竹夢》的網路行銷為例進行現場座談。(林鑠齊 攝)
專題 專題/發現網路世界的藝術新座標/本土觀察

是文化寶庫?還是五彩泡沫?

國內團體網站的現況體檢

從網站内容製作、相關資源利用、網站功能運用等角度來看可以發現,表演藝術與網路結合的空間雖然無限寬廣,卻也隱藏著一些關於經營思考的可能死角。

從網站内容製作、相關資源利用、網站功能運用等角度來看可以發現,表演藝術與網路結合的空間雖然無限寬廣,卻也隱藏著一些關於經營思考的可能死角。

雖然前年四月美股道瓊與那斯達克指數的崩跌,讓世人對於網路產業的前景多了一層疑慮,但從歷史發展的巨觀而言,網路時代的來臨仍是勢不可擋,對於未來生活方式的全面性影響也將愈形明顯。就表演藝術而言,相關網站在網際網路上的發展,也可能對表演藝術界產生新的、長遠性的改變。

這兩年來,國內表演藝術團體的網站經營狀況,陸續產生了一些値得探討的議題。從網站內容製作、相關資源利用、網站功能運用等角度來看可以發現,表演藝術與網路結合的空間雖然無限寬廣,卻也隱藏著一些關於經營思考的可能死角。

網路世界「大者恆大」

在幾年前的網路熱潮時,國內的表演藝術網站衆山頭興起,一些比較具有規模的演出團體網站,更是把網站該有的機制,設計得十分完備。這些網站不論從資訊的提供,使用者的互動、檢索,到會員機制的建立,該有的都有,例如音樂方面的國家交響樂團(NSO)、台北愛樂與朱宗慶打擊樂團,舞蹈方面的雲門舞集,戲劇方面的表演工作坊、果陀劇場、屛風表演班等等,在畫面設計、資訊傳達功能與溝通互動功能方面,皆有一定水準的表現。其實不難發現,他們的共同特色之一就是具有相當完整的團體組織與運作,也因此對網站的經營有較長遠的規畫。

然而,除了上述少數在經營上較具規模的表演藝術團體之外,其他網站大都停留在原地打轉的狀態。雖然網路潮流在這幾年泡沫化,但對於一直以非營利爲導向的表演藝術網站,並沒有太多影響,從另一方面來看,也沒多大進展。因此,套用網路「大者恆大、適者生存」的經營法則,這些網站與其他網站將會越來越趨近於健全與零散的兩極化。

網站内容久未更新

在陳世光的論文〈國內表演藝術團體網站內容之研究〉(註1)中提到,在他所研究的戲劇、音樂、舞蹈和戲曲四類的三十個研究網站對象中,約有七成的網站具有即時更新的機制,有近六成的網站會提供當期演出時間與地點。而在Yahoo中文搜尋引擎顯示的表演藝術類別裡,至今年三月底,仍登錄有三百六十四個網站的連結;但是在筆者試圖進行連結時卻發現,其中至少有五分之一的網站,不是空有連結,就是網站内容久未更新;多數網站只是在即將演出或進行宣傳時才會更新網頁內容,例行性的更新動作並不多,而且許多網站還只是屬於介紹性質,並未充分發揮網站應有的特性。

最大的困難在於,國內多數網站並無專職或兼職人員來維持網站內容的更新,因此就算當初有一股熱誠將網站建構起來,也無法繼續提供瀏覽者完整的資訊與服務。而網路專門技術的門檻,也讓許多網站經營者停滯不前,網站因而漸漸失去了吸引瀏覽者繼績造訪的魅力。

使用免費網路資源

成立三年有餘的文建會「網路劇院」,雖然從建站之初就開始提供表演藝術界刊登團體介紹與即時訊息的免費空間,也的確曾給了許多團體一個簡便的網路管道,但是現今該網站的演出資訊,並沒有因爲免費、方便操作的機制而獲得表演藝術界更完整的利用。在站上各團的網頁裡,除了簡單的團體介紹之外,演出資訊並不齊全,大多數也已久未更新。另一方面,許多團體對公部門提供的網站空間也不滿意,統一規格的網頁畫面,大堆頭的訊息看板,並無法突顯出表演團體的特色。

表演藝術團體到底需要一個什麼樣的網站?其實就技術面而言,網路進展至今,如果不是要建構相當規模的網站,想降低網路的建置費用仍有許多方法,例如免費提供的網路空間和各種形式的留言板、討論區、甚至聊天室,而網站製作的技術與軟體也越來越簡單,更有許多制式化的網站樣式可供搭配設計。每個團體都想擁有自己風格的網站,如果善用這些網路資源,做出來的網頁便不會有統一規格的問題。但是話說回來,成立網站還是一件有時間才做的事情,關鍵在於表演藝術團體對於網際網路的態度與定位,要把網際網路當作什麼工具來用,是一個宣傳管道?經營社群的方式?或是一個新的表現媒體?

「行有餘力方為之」的宣傳管道

就現況而言,多數國內表演藝術團體網站仍以宣傳演出活動爲主要目的,但表演藝術團體若沒有長期經營社群,只是靠演出前刊登網路宣傳文章的話,效果十分有限,目前網路也無法取代傳統的公關宣傳方式,團體還是得印製DM、開記者會發新聞稿來宣傳新戲,因此網路也就只能成爲一種「行有餘力方爲之」的宣傳管道。

雖然也有愈來愈多的表演藝術網站進行線上售票,不過,目前成立網站並無法從中獲利或進而成爲邁向電子商務的跳板。從一些商業網站的經驗來看,網路會員並不等於消費金額,就算在網站上可以進行賣票或是相關紀念品的行爲,交易後所得的利潤可能還不及網站建置費用百分之幾。因此,就算表演藝術團體藉由網站來售票,目前應也是著眼於輔助公關宣傳的考量居多。

社群力量的凝聚

網路社群能發揮多大的影響力,至今雖無精確統計數據可供說明,但一個粗略的體認是:網路是一個與網路社群聯絡的管道,因此從表演藝術界的角度來看,建置討論區、留言板、甚至會員專區,是具有維繫社群、進而開拓觀衆群的潛力,對這方面應相當重視才對。例如屛風表演班,雖然歷經二〇〇一年的停演事件,網站上的留言板卻一直沒有停過,目前正在網站上宣告「屛友回家運動」來重整會員的資料庫,希望透過會員資料的更 新,可以持續將劇團的訊息散發出去。

然而,這是否意味著網路社群可以成爲票房的保證?也不盡然。事實上,許多網友只是喜歡網站的免費機制,在瀏覽同時也就順便加入網路會員,對表演藝術網站本身並無太大的忠誠度與品牌認同。那些e-mail給網路社群的演出宣傳消息,時而淹沒在網路在笑話與垃圾信件之中,難以發揮理想的效果。只有在不斷保持與社群互動的情況下,社群才會相對地成爲一股可以協助網站持續發展的力量.表演藝術與網路世界的良性互動,不僅得有資源之配合,網站經營者所需投注的心力更是不在話下。

網路科技的運用

網路劇院在去年年底推出「影音新世界」單元,運用「即時串流影音技術」(stream media),讓觀衆可以上網觀賞國內表演團體提供的節目段落,成爲網路泡沫化危機出現至今,在國內表演藝術網站技術發展方面的一件大事,也恰好爲表演藝術團體與網路世界合作的議題,提供了一個値得玩味的思考方向。

雖然「在地實驗」等網站也已提供類似的演出片段線上欣賞,具有公資源的網路劇院開發此項服務的前景仍然値得特別關注,畢竟此類網路科技的應用,需要長期且具規模的投資。可惜的是,網路劇院美意雖佳,目前執行的情況卻不理想。如果不去細究如何運用這項技術,也沒有重新剪輯出適合網路播放的版本,只是粗糙地將錄影帶轉檔的影片直接拿來播放,並且還得忍受Windows Media Player影音分離的傳輸速度,以及鋸齒格狀的畫面品質(註2),還不如看些錄影帶或電視撥放的節目,效果要好得多了。

針對數位科技對生活產生全面性衝擊的趨勢,藝文創作的因應之道,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曾說:「數位科技可以是輔助的東西,但不能變成主題,台灣對於如何運用數位科技,實在抄得太厲害了,缺乏創新……。」(註3)同樣地,在網際網路的運用逐漸普遍之後,關於網路這種新興媒體與藝術本質之間的論戰就沒有停過。縱使網路技術日新月異,待在家中盯著二十九吋的電視機或電腦螢幕來欣賞一場音樂會或歌劇,仍然無法與欣賞現場演出的經驗相比擬。這不是寬頻封包技術或影音製作環境的問題,關鍵在於表演藝術本身的臨場性是難以替代的。如何妥善運用網路技術爲藝術服務,而不至於淪爲兩敗倶傷,有賴於觀念與實作經驗的相互配合,這點,應是表演藝術團體在網站經營時可以著力更深的地方。

註:

1. 陳世光〈國内表演藝術網站内容之比較研究〉, 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六月。

2. 使用Windows Media來欣賞視聽片段的問題在於,必須要有足夠的頻寬與高度的影像技術才能達到。

3. 楊瑪利、林玉珮〈奧運之約舞出台灣之光〉,《天下》雜誌第二三二期,民國八十九年九月。

 

文字|周一彤 台大戲劇研究所碩士、網路工作者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