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舞蹈教室透過系統的教學與設計,啓發人與生俱來的律動感,不僅解放人逐漸僵硬的肢體,也解放囚錮在内心的情感與想像力。
四年前,當林懷民看到電影《鐵達尼號》女主角站在船頭,張開眼睛、伸展雙臂,高興地大叫 "I'm flying"時,他非常感動,常想現代人是否可以像那樣自由地拋開束縛,解放自己的身體。四年後,雲門舞集生活律動教室實現了林懷民的夢想,一群群小天使在這兒找到自己的身體,舞出了想像的翅膀!
一個星期四晚上七點,雲門舞集舞蹈教室信義館裡,有一群中年男女貼在一面鑲有玻璃窗的牆上,不斷向牆裡張望,並不時發出討論聲和笑聲,循著他們的眼神望進去,牆裡竟是一群手舞足蹈的小朋友。原來,這些「蜘蛛人」都是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呀!
「這片玻璃是經過特殊設計的,外面看得到裡面,但裡面卻看不到外面,所以小朋友可以不受干擾地專心上課,而家長也能看到孩子最眞實的一面。」教室主任許如融說。
挑戰舞蹈學習的刻板印象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於一九九八年成立至今,以「健康、快樂、成長」爲主要訴求的「生活律動教學系統」一直擁有不錯的口碑,不但課程已從幼兒推廣至成人,甚至還有學生家長因爲看到孩子學得高興,乾脆自己投入教室經營,雲門舞蹈教室新店館就是最好的例子。
雲門舞蹈教室站前館主任賴鈺茹認爲,每一個身體都帶著舞動的因子,舞動應該是自然而天賦的能力,觀察小婴兒和幼兒的身體都是可以自然舞動的,一旦進入正規教育,這種能力就會漸漸失去或減少。透過系統的教學和設計,可以讓他們繼續保持這樣的律動,甚至讓他們身體裡更多的潛力發掘出來。身體的擺動可以像樹,也可以像風,這種身體的律動是每一個人身上本來就有的,只是正規教育裡要求大家對齊、稍息、立正,逐漸僵硬的肢體也逐漸囚錮了律動的精靈。
因此,雲門在課程中結合了舞蹈、音樂、藝術和戲劇,讓孩子認識音樂節奏的快慢和高低,讓音樂節奏和身體的節奏可以結合;讓孩子用畫筆畫出學到的舞姿以及飛躍的模樣;用戲劇故事讓孩子創造不同角色的性格。而且成果展演不是雲門所強調的,幼兒律動課程不是讓孩子來上一年的課,學習做出很漂亮的踮腳尖旋轉,注重的不是成果而是過程。有一種藝術教育的基礎在生活裡面,幫助孩子將來有機會打開自己的心胸,可以容納更多藝術中的學習。
這樣的課程設計立意雖美,但還是必須挑戰刻板的舞蹈印象。賴鈺茹說,起初許多父母對舞蹈有一種錯誤的聯想,「父母親認爲跳舞就是穿那種美美的、蓬蓬的芭蕾舞裙、穿尖尖硬硬的舞鞋、做弧度很美的旋轉,但那只是一小部分,眞正的舞蹈範疇是多面貌的,而要能穿硬鞋跳舞,也須經過無數次反覆的練習。」要學習專業舞蹈,必須滿七足歲才適合做肢體上的訓練。而針對四到六歲幼兒則爲他們設計幼兒律動課程,「讓幼童透過這樣的課程,開始學習欣賞藝術,他將來不一定要成爲一個專業的舞者,但是他將來可以是一個藝術的參與者。」
爲了迎接挑戰,雲門選擇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大台北都會中心作爲起點,推展他們的「新舞蹈觀」,耕耘一年後,這項理念很快地像蒲公英種子一樣散播開來,如今全省已有十一個舞蹈館,成長十分迅速。大部分的家長們在進入雲門之前,對於生活律動課程已有概念,因此通常不需要太多說明,就「篤定」爲孩子報名了。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成長
賴鈺茹說,來雲門跳舞的小朋友,不是過於內向,就是過於好動,而且女生多於男生,然而,這些看似令人頭痛的小朋友,其實「堅忍指數」比一般小朋友還要高。怎麼說呢?原來是因爲他們的進步最大,而且爸爸媽媽看得最清楚。
四歲的黃媛曼剛進入舞蹈班的前三個月,安靜得足以讓所有的人遺忘她,黃爸爸雖然知道女兒在學習時不喜歡講話,但心裡卻覺得奇怪,曾經學過基礎舞蹈的媛曼表現應該不是這樣的,後來他才慢慢發現,原來女兒不知該如何用肢體來表現自我,於是黃爸爸耐心地等了三個月,終於看到女兒的蛻變。「我永遠記得媛曼學蝴蝶翩翩飛舞的那一幕,那麼自由自在,彷彿教室都不夠她飛翔似地。」黃爸爸感嘆地說,我們的主流教育並沒有教孩子如何運用肢體語言。他不期許女兒成爲舞蹈家,只希望她在運用肢體的過程中,能有更多心靈體會,現在的媛曼懂得時常擁抱家人,而且透過課程,她發現同一種題材竟然可以有那麼多不同的表現,也激發了她的創造力。
這些極度內向或極度活潑的小孩子,或許一開始無法很快進入學習情境,但是由於他們的進步幅度非常大,因此家長們會更認同雲門的教學理念,持續力也很強。反觀其他「正常」的小朋友,家長們可能在「看不出任何進步」的情況下中斷孩子的學習。「你今天在教室學了什麼?」這是家長最喜歡問孩子的問題,但是孩子卻經常答不出來,因爲生活律動課程不像芭蕾有明確的動作進度,而是一種情境式的引導學習,所以這段問答也總在雙方都「霧煞煞」的情形下收場,家長若不曾站在玻璃窗外觀看,很可能以爲孩子什麼都沒學到,如果此時孩子的懶惰病發作,家長就會「順理成章」地說:「那就不要學了!」這也是各教室都覺得困擾的一點。
所以,雲門除了呼籲家長們仔細觀察孩子的成長之外,也希望爸爸媽媽在藝術教育上不要有「立竿見影」的心態,讓孩子學東西一定要以快樂爲本,千萬急不得,也不要以「有沒有用」來衡量學習價値。孩子是敏感的,只要大人一施予壓力,他的創意就會立刻萎縮,相反的,只有快樂才能學到東西,那怕是只有一次,他永遠都會記得這個學習經驗,而這個經驗卻可能影響他一生。
文字|盧家珍 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