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邀來台授課的伊莉莎白‧欣莫。(楊莉玲 攝)
專輯(一) 舞論.舞評.舞東方

微醺觀舞,清醒寫舞

《村聲》舞評人伊莉莎白‧欣莫的舞評寫作課

舞評家常常帶著微醺的心情去看表演,但在心中的某處還必須保持著清醒的理性。你不能微醺到把臨時抽掉的舞碼也寫進去舞評,舞評見報隔天,《紐約時報》救會請你回家吃自己。

舞評家常常帶著微醺的心情去看表演,但在心中的某處還必須保持著清醒的理性。你不能微醺到把臨時抽掉的舞碼也寫進去舞評,舞評見報隔天,《紐約時報》救會請你回家吃自己。

五場節目前往觀賞,看完了再撰寫一至兩篇的評論。她的時間緊迫,而且必須在短短兩、三百字的有限版面,將那場演出最有趣、也最重要的部分,傳達給她的讀者。更重要的是,她很清楚地知道,每一場演出都是創作者的心血,她手上握著的是一支舞評家的筆,應該要多麼謹慎。

二十一個寫舞評前的疑問句

正因伊莉莎白‧欣莫如此資深的編輯、寫作資歷,台灣藝術大學舞蹈系主任楊桂娟特別從美國邀請她在此次「舞蹈與美學研討會」中,教授七個小時的「舞蹈評論與寫作」研習課程,希望藉著欣莫的舞評教學,啟發國內的年輕舞者、寫手,不僅讓他們了解舞蹈評論寫作的特殊性、舞蹈評論為舞蹈負載的功能,更希望他們對舞評寫作產生興趣。

這一連七個小時「舞蹈評論與寫作」的課程一開始,欣莫就在黑板上寫下她個人認為寫舞評最重要的三個文字準則:準確(Accuracy)、清晰(Clarity)與簡潔(Simplicity),並在接下來的課程裡,以不同的方式切入這三個要點。

課程主要分兩部分進行。第一部分主要在觀念的釐清。欣莫從一份寫著二十一個問題(參見p.24附表)的「舞評基本綱要」著手,一一闡釋,舉例說明在動手寫舞評之前應有的考慮。第二部分則是實際操作。她用現場即席表演為實例,讓學員在看完之後當場寫作,並以學員所寫的作業作為評析講解的範例,以印證她的教學理念。七個小時的舞評寫作研習課程(扣掉翻譯的時間,實際上課時間可能不到四個鐘頭),實在太短,然而在短暫的研習當中還是有些收穫,特別是她與學員之間的問答,正好間接反映出台灣舞蹈評論的現況。

「舞評基本綱要」是由欣莫和她的同事,也就是村聲另外一位赫赫有名的舞評家戴博拉‧蕎依(Deborah Jowitt),以及另一位美國非常著名的舞評家瑪莎‧席格爾(Marcia Siegel)所共同整理出來的綱要。關心舞蹈評論的讀者,應該還記得曾經訪台兩次、時常在《紐約時報》舞評出現的瑪莎‧席格爾,這位美國舞評界的老大,可說桃李滿天下,就連欣莫也是她的學生。

「舞評基本綱要」裡的二十一個問題,真的就像國民基本教義一般,寫下了一個舞評者從準備看演出到寫完文章的整個過程。這些問題主要可以分成三組。一是針對讀者、寫作技術及舞評的基本準備功課。比方她認為:寫評的人最好自己下標題,因為只有寫的人最知道文章要點明的主旨是什麼;即使有很多時間來寫評,也是越早動手越好,拖越久,記得的越少等等。第二組才是跟舞評真正相關的內容。

其中的第十題談到節目單,有些舞評家有不同的看法,但欣莫認為,節目單會影響寫評人的觀點,而且你也不能保證所有的觀眾都看過節目單。這個問題與第十一、十二題其實是息息相關的,有些舞蹈帶有深厚的文化色彩,如果寫評的人不懂,一定要不恥下問。編舞家想表達某些東西,而舞評人是觀眾群中擁有寫作技能的一位,必須很小心不被自身特殊的經驗所影響。比方舞評人最常碰到的一些禁忌:性、政治與宗教,或者是不同文化、經典舞作等。舞評人必須了解他所看到的這些表演、人體,與文化的關係如何,自己看完的感受和反應,其他觀眾的反應又是什麼。

第三組則是跟舞蹈本身有關的,包括舞蹈所運用的元素及元素運用的好壞等。而最後兩個問題,則是跟寫作者個人有關的,分別是維護寫評的客觀性和增進寫評的能力等。

欣莫提起一位美國的舞評家艾文‧丹比(Edwin Danbe)曾經說過一句名言:「一個舞評家的工作就是:帶著微醺的心情去看這些表演,但在心中的某處還是保持著清醒。」任何一位舞評人,都是一名觀眾,他同樣觀看、欣賞,為某一個舞段所感動,但舞評人也必須能夠客觀地分析一個作品,不應當受個人好惡或情緒所影響。

先會描述,才能談如何寫得有趣

在這二十一個問題之後,欣莫從課堂中找了幾名自願者上台示範動作,她花了幾分鐘與他們溝通。其他學員必須在看過他們的示範之後,立刻寫下兩百字的「你看到什麼」,欣莫藉由學員所寫的文字,來實際分析寫評所遇到的問題。

現在就讓我們先看一下自願者示範做了什麼:

七名舞者一個個走進來,好像小孩,好奇地東摸摸西看看,口中咿咿呀呀,有時後還像盯著外星人一樣,翻著其他坐在位子上的學員的衣服。(第一次)

自願者上台,像模特兒走在伸展台,展示他們身上自認為最特別的一部分。其中一位女性轉一圈,亮出她的衣服,做了一些很像舞蹈的動作……(第二次)

這兩段看起來沒有什麼問題的「描述」文字,根本過不了欣莫那一關。許多我們認為是描述性的字眼,以她的標準來說都不是。比方:「好像」、「好奇」都是詮釋性的字眼,「亮出她的衣服」也是,「轉一圈」才是描述性的字眼;而「很像舞蹈的動作」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那麼,到底什麼是純粹的描述?

欣莫指出,描述是一些「事實」,比方:「有二十名舞者的芭蕾舞團」、「原本六點開始,延遲至八點才開始」、「觀眾席的溫度是華氏八十五度」等等,反之像「觀眾席很冷」、「舞者很矮」等,都是因人而異的形容語彙。

對於習慣感覺而不是理性的很多人來說,純粹描述性的書寫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在示範之前,欣莫特別強調:寫評論的第一件事,是學會如何描述你所看到的,之後才能談到如何詮釋。

報評的讀者很多是沒看過那場演出的,舞評的困難就在於如何清楚傳達你所看到的給讀者。我們生活在一個促銷明星的社會,舞評的責任是去找出一場演出最具明星特質的地方在哪裡以及為什麼:有哪些具名星特質的舞者?找出編舞家的企圖,他有多成功地表現出他的意圖?但在這之前,你必須能夠寫出「描述」。

欣莫認為,一名舞評家,必須像詩人,能夠將他所看見的用文字詮釋出來。一首詩的作用是用很精確的字寫下情感,一篇舞評的作用,是用文字寫下身體、動作、聲音與靜默之間的關係。

舞評寫作最常碰到的問題

課程還有一部分是以楊桂娟的作品《禮物》,作為學員寫作分析的實例(註)。但比起課堂上的基本教義更有趣的,其實是欣莫從事舞評多年的一些經驗談。特別是一些課堂上欣莫與學員的問答,以及欣莫在餐桌上與大夥閒聊的內容。現大致整理如下:

不是舞蹈背景出身,如何寫舞評?

我是學文學(Creative Writing)出身,所以也常碰到人們問這個問題。我認為我是個作家,因為我熱愛舞蹈,支持著我日復一日地寫下去,也讓我知道所有的舞蹈動作語彙。而且我更知道,我的職責是「寫」而不是跳舞。

如何在很短的時間內寫出一篇好的舞評?

看完一個節目就得馬上寫出自己的觀察與見解,老實說,這工作並不容易。編舞家花了半年的時間做了一個作品;你花一個晚上寫下你的意見。五年後大家都忘了那支舞,你卻留下一篇令人發笑的文章。

美國寫舞評的空間日益縮減。一些報社的大老闆,多半已經老到只能癱坐在電視機前面看運動節目過乾癮的年紀,娛樂和運動的版面推擠著文化消息。五十年前的報紙還可以有七百多字一篇,至今,有時只能用四百多字來寫四支舞碼。而且你最好寫得讓這些老闆也看得懂。

用三百字寫一篇舞評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我們經常這樣做。幸好我現在轉任編輯了(欣莫私下跟我抱怨「那是謀殺!」)。我僅僅只能抓住對我而言最重要而有趣的事情來寫。但我的同事蕎依,她就很厲害。再怎麼樣她也要把主角的名字寫在那三百字之內。

舞評沒有對或錯,只有寫得有不有趣。

不一定要是個舞蹈人類學者,但可能是個外交家

舞評家如何為一個來自不熟悉的文化的作品寫評?

這正是我今天要講的主題。我會很忠實地寫下我的反應。

當然最好的情況是我已經作了功課,有時新聞稿會給一堆資料,但不見得都有用。但我要強調,我不是歷史學者,我只是一個看過不同文化舞蹈三十年的作家。他們讓我做這份工作是因為我是一個有趣的作家,一個舞評家,而不是一個舞蹈人類學家。

當然,你也不能因為不了解而寫出錯誤的訊息。我記得有個《紐約時報》的舞評人,看舞的時候睡著了,把一支臨時抽掉的舞碼也寫進去舞評,舞評見報隔天,他就丟了飯碗了。

在台灣幾乎看不到較直接的舞評,好像都不敢有不好的評語出現。您也會這樣嗎?

不好的演出我選擇不寫,特別是在寫評的版面已經不多的情況下。

有一次我嚴厲地批了某舞團演出的《胡桃鉗》。在美國誰膽敢批評《胡桃鉗》幾乎就等於說「神不存在」。舞評一刊出後,我的電子信箱湧進一封又一封指責的信件。(美國的舞評通常會把作者的電子信箱附在文末)

我們常常很難克制住告訴編舞家該怎麼編舞的衝動,像是「這支舞太長」之類的。我並不是不能批評,而是所謂的「不好」還是可以分很多層次來看,是舞者技巧不好,還是編舞者說不清楚?像蕎依,不管什麼做品,她永遠能夠幫一支舞找出好的地方來寫,委婉的像個外交家。這是我最佩服她的地方。

妳有特別偏好為哪一類型的舞寫評嗎?

舞踏的發展期,與我進入舞評這一行的時間差不多。多年來,我花了很多時間觀看舞踏,花了很多時間企圖去了解它。到最後我發現,我實在沒有耐心看舞踏,我很高興我現在的職位是編輯。

二十歲的時候我很愛跳舞,除非是《柯碧莉亞》、《園丁的女兒》,不然我實在沒興趣去看那些芭蕾舞劇,你們不覺得其他舞劇的女性角色不是很苦命,就是很無能嗎?我寧可去看那些較有原創性的舞蹈。如果舞蹈的發展只是個故事,我寧可將時間花在那些可以推動整個文化向前的作品上。

加拿大政府有一年撥了四百萬預算,給加拿大芭蕾舞團全新製作的《睡美人》,他們這樣做或許有他們的道理,但可知與此同時有多少年輕的舞團、编舞者貧窮度日,我實在不明白加拿大政府這樣做的價值何在?

對於近來東方、西方的議題,您有什麼看法?

我曾經看到一位台灣女性编舞家的作品,我思考了很久,實在找不出作品裡隱含的內容,可是我要說,它真的很美。我想動作的線條、精力的美是共通的,不需要了解整個文化背景,一樣可以領略它的美。一般觀眾也就只是去看舞的。

也有些人認為進劇院就像進教堂一樣。然而,劇場和宗教一樣具有儀式性的特質,但兩者的目的是不同的,氛圍也不同。找出兩者特質的不同,正是舞評家的責任。

舞評的功能是什麼?

十年前進《村聲》工作時,老闆就是這樣告訴我:「妳的工作就是要讓對舞蹈沒興趣的人對它產生興趣,用他們看得懂的語彙來寫。」

球迷的人數遠遠超過舞迷,為什麼?那些體育版的記者總是流連在運動員的更衣室,和球員、教練、球迷嗑牙聊天。這些記者們從各個層面寫下運動的種種,為讀者提供了娛樂的功能,也達到了教育的功能。從我很小的時候,我父親就對我侃侃而談運動的種種。什麼時後舞蹈也能這樣,我想這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註:

由於引發的討論議題十分廣泛,本文中僅摘記其討論中,與舞評寫作直接相關的部分,納入文章後半部的問答內容裡頭。

延伸閱讀:

「舞蹈界的明鏡──訪美國著名舞評家瑪莎‧席格爾」,p40~43,林亞婷,表演藝術雜誌第二十四期(1994,10)

作者按:

《村聲雜誌》的網站上http://www.villagevoice.com可以檢索到欣莫的文章,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上網查閱。

 

文字|陳品秀 舞蹈文字工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寫舞評前的21個問題

在開始寫一篇舞評之前,你可以自問以下這些問題

1.我有多少篇幅(多少字)?

How much space (how many words) will I have for this review?

2.我有多少時間?

How much time do I have to write it?

3.這篇文章所發表的媒體有哪些常規,會影響我架構主題的方式?

What formal demands are made by my publication that will affect the way I structure my lead?

4.我會引用哪些資料?需要詳列參考或只需要標題?

What credits do I have to work into the review? Is an “ID box” required? A title?

5.這場舞的觀眾是誰?誰會讀這篇評?

Who is the audience for this dance? Who will be reading this review?

6.這場演出的哪些事實(不同於個人意見)對我的讀者或史料很重要?

What facts (as opposed to opinions) about the performance are germane to my readership and to the historical record?

7.這場演出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我要如何根據這些印象來寫這篇評?

What is the strongest impression I carry away from the dance event? How might I build the review around this impression?

8.我可以用什麼概念完整表達出這場有限時空中的演出?

What idea can I express completely about this dance within the space and time available?

9.我可以從筆記中摘取哪些有用的紀錄?

What can I extract from my notes that is helpful?

10.我有沒有很用心且明智地解讀了節目單?

Have I read and interpreted the program notes with intelligence and skepticism?

11.那些表演者做了什麼?他們呈現出何等樣貌?他們的動作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結構?

What were the performers actually doing? What kind of people do they appeat to be, and what does their movement reveal about the organization of their society?

12.編舞者打哪來的?他的背景是? (包括文化態度、內容或架構) 他的動作語彙是?

Where is the choreographer coming from? What’s the cultural attitude or context or framework behind the choreography? In what movement idiom does it present its ideas?

13.有關這些藝術家的訓練或背景,哪些是重要、需要讓讀者知道?

What information about the artist’s training and background is important for my readers to know?

14.劇場的視覺如何? (空間、佈景陳設、服裝、燈光) 對舞作產生了何種效果?

What was the visual environment (space, sets, costumes, lighting) and what was its effect on the work?

15.編舞家如何使用音樂或音效?

How does the choreographer use the music or other sound accompaniment?

16.這些音樂暗示了何等氛圍?

What kind of atmosphere or environment does the music suggest?

17.這場演出成功嗎?若是,怎麼做到的? 若否,原因何在?

Does the work succeed? If so, How? If not, why not?

18.舞者的技巧好嗎?質感是?

How skillful are the dancers? What was the quality of their performance?

19.還有什麼是我對這場演出的感想,但還沒寫到的?

What else do I think or feel about the work that hasn’t been touched on above?

20.哪些因素會影響我對這場演出的反應? (比如座位、當天的心情、我吃的晚餐或根本沒吃、或是我跟這個製作相關的人是敵是友) 我能怎麼避免這些因素左右了這篇評的客觀性?

What extra-dance factors─the seat I was given, my frame of mind that day, the dinner I had (or didn’t have), friendships or enmities with anyone connected to the production─may be affecting my response to this concert?

How can I avoid letting these factors distort my review?

21.寫這篇評時有哪些困難?我能如何處理好讓下次寫起來容易些?

What are my difficulties in assembling this review? How can I address these so it is easier next time?

以上內容取自

Questions to Ask Yourself Before You Start to Write About a Dance Performance

由Deborah Jowitt, Marcia Siegel與Elizabeth Zimmer為美國舞評家協會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