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楊桂娟

相關文章 28 篇
  • 《如夢,看雲去》以雲的意象切出八段場景,思索生命哲理。
    舞蹈 組合語言舞團廿五周年謝幕展演

    《如夢,看雲去》 留一道太陽的圓滿

    組合語言舞團自一九九三成立至今已滿廿五年,謝幕作《如夢,看雲去》將以「演」「展」結構締結圓滿句點。此作亦是藝術總監楊桂娟「舞蹈從書法中探索」系列的三部曲,豐富的跨域語彙,融合國際知名的日本禪性舞者Miyoko Shida經典作品;同時邀請藝術家陳長志以舞團影像史料策畫「後巴別,組合語言」裝置文件展,傳達人生歷經挫折的韌性與淬煉。

    文字|陳韻如
    第310期 / 2018年10月號
  • 「組合語言舞團」從肢體間的對話出發
    即將上場

    「河界」組合語言舞團的肢體對話

    組合語言舞團藉由肢體的對話出發,來探討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共處時的對應關係。三位編舞者分別以《橋》、《隧道》、《床》爲題,以情愛關係爲切入點,呈現兩性在觀點立場歧異時進行溝通所產生的困境與契機。 楊桂娟的《橋》描繪人與人之間因個性差異和溝通不良造成的隔閡與爭執,以及基於關懷而產生的互動,進而相互諒解的可能。蘇子毓的《隧道》與阿根廷作家艾內士多.薩巴多所寫的一部小說同名。她有感於人生追逐愛情的過程中常因「追不到的往往是最好的」或「追到了又不被重視與珍惜而苦悶與孤獨」,那種等待拯救的心靈就像是受困於隧道中,恐慌地祈求曙光的降臨。 王正芬的《床》在意象上表達著多種人性迷思,它與人類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床可以是喜怒哀樂時的情緖安置處,也可以是解讀生老病死的生命歷程縮影,藉著床的冷、暖、單與雙,對照牽引人性的溫馨與現實。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2期 / 1995年06月號
  • 「五月不干我的事」匯集該校現代舞老師的作品。
    即將上場

    國立台灣藝術學院舞蹈學系現代舞年度公演「五月不干我的事」

    國立台灣藝術學院(前國立藝專)舞蹈系即將在五月推出「五月不干我的事」。匯集了該校舞蹈系現代舞小組六位老師的創意:謝美世、紐約大學的吳秀蓮與姚淑芬、伊利諾大學的朱美玲、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楊桂娟、以及倫敦當代舞蹈學校黎美光,由於六位學習背景有很大差異,因此發展出一場多元且豐富內容的演出。 「五月不干我的事」將演出《幻想中的她們》、《三種感覺》、《競走之間》、《軌跡》、《留一點空間》與A man in a coom gambling等六支舞碼。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77期 / 1999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十三位編舞家 十三種與舞蹈相遇的方式

    春天.賞花 春天.讀詩 春天.戀愛 春天.看舞 霏霏細雨 溫柔點醒冬眠感官 吸吐放晴後的第一道清新空氣 丟開厚重灰沉大衣 身體恣意舞躍綻放 姿態繽紛 如春之花 走進舞蹈花園 隨著十三位編舞家翩然起舞 林懷民的春天容顏 是寫意純淨的「白」 劉鳳學以布蘭詩歌 驚撼蟄伏心靈感動 ROSAS姬爾美可交織舞蹈與音樂 從比利時帶來一波波春雨漣漪 加拿大瑪麗.書娜探究身體可能性 譜出殘缺且美麗的身體狂想曲 一年一度兩廳院新點子舞展 中生代編舞家馳騁肢體想像 何曉玫捕捉生活點滴 刻劃台灣文化現象 林原上以禪入舞 邀你入夢探索生命旅程 楊桂娟與David Grenke辯證人性光明黑暗 劉紹爐重現奧林匹克經典 帶來力與美的春天饗宴 姚淑芬與裝置藝術家陳俊明 跨界尋找失落的心靈 春鬥2006三支舞作風格迥異 羅曼菲姊妹情深 粉墨登場唱曲尋夢 布拉瑞揚沉重探索死亡的昇華與體悟 年輕的鄭宗龍則舞起「莊嚴的笑話」 踏著不同節奏 走進春天 與十三位編舞家悄然相逢 瞧見不一樣的生命風景 你 準備好了嗎?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60期 / 2006年04月號
  • 賴翠霜舞作《存在》排練。
    即將上場 Preview 組合語言舞團廿周年

    舞蹈之愛如《月照》 《願》以詩情祝福土地

    組合語言舞團今年邁入第廿年,藝術總監楊桂娟特地邀請王維銘、賴翠霜、顏鳳曦三位編舞家分別以詩入舞,推出製作《願》;楊桂娟自己則推出追索母親身影的舞作《月照》,與七名舞者一起回望童年,以流浪的旅程隱喻成長。

    文字|王婧、鄒欣寧
    第249期 / 2013年09月號
  • 舞者和水管間的互動,不僅爲舞台佈景營造出各式風貌,肢體語彙也因此有不同的展現。
    舞蹈

    風格的承續與突破

    楊桂娟從中國傳統題材找靈感的編舞風格,這種抒情且溫婉的舞蹈形式在「世紀末的美麗」中可探尋一二。現代舞除了承續以往的編舞脈絡之外,更重要的是探索肢體語彙的新意象,面對第十年創作生涯的壓力,她努力突破了。

    文字|王凌莉、白水
    第83期 / 1999年11月號
  • 石井漠舞作《白手套》
    舞蹈

    石井綠 帶來蔡瑞月的舞步源頭

    今年的蔡瑞月舞蹈節,邀來蔡瑞月的老師石井綠,帶著門下弟子到訪,除展演石井漠與石井綠的舞作外,台灣中生代舞蹈家蕭靜文、古名伸、張曉雄、楊桂娟等也將排出作品共襄盛舉。

    文字|周倩漪
    第179期 / 2007年11月號
  • 《微笑》中,王維銘將寶特瓶移動變化忽如飲酒微醺,忽如佛像莊嚴。
    即將上場 Preview 組合語言舞團《日光玉》慶十五週年

    楊桂娟《微笑》 三男舞動環境關懷

    楊桂娟在黑色幽默的舞作《微笑》中,找來三位肢體特質迥異的優秀舞者王維銘、周書毅、李國治,由生活點滴的聊天、身體與道具的遊戲之即興過程中,抽取饒富趣味與意義的動作,脈絡化編創成舞。舞作中三人各有象徵寓意,在自然文明發展中依序出現,分別的獨舞抒展出更延伸的感性意義。

    文字|周倩漪
    第192期 / 2008年12月號
  • 楊銘隆安排了代表人類與機械人的兩組雙人舞,討論人與人溝通模式的轉變。
    台前幕後

    科技與人文的對話

    「2000異世界」由五位編舞家聯手出擊,針對人文與科技的關係做多方的探討。演出大量運用動畫、錄像等多元媒材,將使影像投影成爲舞台上另一位重量級的「舞者」。

    文字|陳品秀
    第89期 / 2000年05月號
  • 應邀來台授課的伊莉莎白‧欣莫。
    專輯(一)

    微醺觀舞,清醒寫舞

    舞評家常常帶著微醺的心情去看表演,但在心中的某處還必須保持著清醒的理性。你不能微醺到把臨時抽掉的舞碼也寫進去舞評,舞評見報隔天,《紐約時報》救會請你回家吃自己。

    文字|陳品秀
    第121期 / 2003年01月號
  • 《微笑飛了!在空中盤旋》中舞者蜷身其間的箱子,從有到空無,恰恰解釋了編舞家楊桂娟心中的極簡。(組合語言舞團 提供)
    舞蹈 組合語言舞團《微笑飛了!在空中盤旋》

    探尋極簡 聽心而行

    組合語言舞團的新作《微笑飛了!在空中盤旋》,理性與感性並陳,成熟與青春對望,歲月的流逝帶出簡淨的詩意,編舞家楊桂娟說:「我想用這支舞,找到自己對極簡的定義。」

    文字|鄒欣寧
    第222期 / 2011年06月號
  • Grenke的舞蹈風格濃郁而強烈,動作渾然天成。
    台前幕後

    走過生命階段

    九月,組合語言舞團即將推出的節目「發燒生命契約」,該場節目除了楊桂娟的舞作《39》之外,還邀請到美國紐約新生代編舞家David Grenke參與演出,做爲該團邁向國際化的起點。

    文字|陳品秀
    第69期 / 1998年09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舞蹈

    逐時間之浪

    「逐浪」的三支舞作雖然個有特色,卻可以理出一個共同的主題──時間,時間在舞者的動作語彙中流露出來也在一幕幕舞蹈情境中表現,儘管年輕編舞者的作品不盡成熟,時間就是給他們機會的重要元素。

    文字|王凌莉
    第119期 / 2002年11月號
  • 編舞家楊桂娟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暖一冷,舞說人生—楊桂娟vs. David Grenke

    感性細膩的楊桂娟,悶騷內斂的David Grenke,兩位個性迥異的編舞家,跨越大半個地球再度合作同檔演出,各自的新作《北極光》與American Pop皆結合舞蹈、戲劇、音樂、十六厘米電影與繪畫,跨界拼貼出對生命的光明及陰暗感觸。

    文字|鄭淑瑩
    第160期 / 2006年04月號
  • 《首映會-Premiere 2.0》中,賴翠霜延續前作相關水的環保與生態議題,從瓶裝水製造訴及人性黑暗面。
    即將上場 Preview 組合語言舞團《首映會-Premiere 2.0》

    你還在喝瓶裝水? 舞動環保的警示燈!

    《首映會-Premiere 2.0》除了延續前作對環境生態的關懷,藝術總監楊桂娟和賴翠霜媒合了資深媒體人周倩漪,共同以電腦組合語言(Assembly language)的模式,擷取生活息息相關的題材、事件和舞蹈語彙,一人撰寫舞蹈文本,一人打造舞台風景,企圖開啟觀看舞蹈的新視角,拉近與觀眾對話的距離。

    文字|莫嵐蘭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 楊桂娟在肢體技巧有一定程度的突破,包括身體面貌、律動方法以及動能的運用。
    舞蹈

    拼圖花園

    這些元素在每段舞蹈裡營造出的視覺效果或者編舞者試圖表達的詩意,不過,對欣賞者而言,像是編舞者丟出了一片片舞台圖像,讓人自行拼貼或串連。

    文字|王凌莉
    第99期 / 2001年03月號
  • 懸吊在空中的美麗舞衣,不只是一副蛹化後殘留的軀殼;攀升的動線,更暗示一種境界的超越或提高。
    舞蹈

    視覺與肢體的對話

    雖然「世紀末的美麗」以「純美」與「僞美」的辯證爲名,內容卻並未停留在美學形式的單純探索上。舞者互動之間,處處洋溢著喜怒哀樂和七情六慾。

    文字|安原良
    第83期 / 1999年11月號
  • 「五月不干我的事」由五位現代舞老師編舞挑戰學生的演技、舞技、表現力與思想。
    舞蹈

    編舞挑戰了舞者,還是自己?

    以多樣化舞蹈作品剌激學生的成長,但這些經驗尙嫌不足的年輕舞者,在這場一面倒的挑戰中並非完全落敗,也期待老師們更勇敢的挑戰自己。

    文字|江映碧
    第80期 / 1999年08月號
  • 近幾年蒙藏委員會多半扮演經費提供者,而委由民間單位規劃舉辦活動。(圖為中華民國舞蹈學會製作演出的《香妃》)
    傳統樂舞

    原野風光,不過壁上觀

    蒙藏委員會每年積極舉辦以歌舞表演為主等蒙藏文化活動,儘管已從早期的單向引進蒙古或大陸内蒙、藏族歌舞團來台演出,轉為邀請蒙藏藝術家來台授課或排舞,進行雙邊交流,然而對中華民族舞蹈勢微的台灣而言,除觀摩之外,對創作的影響與發展意義卻不大。

    文字|王凌莉
    第110期 / 2002年02月號
  • 《生、滅》充滿舞者自信詮釋色彩,應該是楊桂娟為林怡芳量身編排。
    回想與回響 Echo

    不只是感性,更要經營

    「高感性檔案」捨棄舞台佈景裝置與視覺影片,回歸動作主體的經營,提供觀衆不同的舞蹈視野。不過觀察組合語言舞團今年的演出,反映了台灣舞團的幾個現象

    文字|林郁晶
    第107期 / 2001年11月號
12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其他

    聚焦長銷劇 PLAYground空總劇場4月開幕首推《小王子》音樂劇

  • 東京

    野田秀樹成為榮獲ISPA「傑出藝術家獎」之日本第一人

  • 焦點專題 Focus

    田孝慈:「身體會給出千萬種不同的答案」

  • 維也納

    導演米洛.勞7月起接任維也納藝術節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