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群新生代的舞蹈學者發起的「台灣舞蹈研究學會」成立了,這標示了台灣的舞蹈研究進入一個新紀元;透過將舞蹈「智識化」的過程,不但可讓舞蹈工作者在表演、教學外另闢出路,也期許讓台灣的舞蹈產業生態趨於完整。
國內第一個專攻舞蹈學術研究的組織「台灣舞蹈研究學會」成立了,此舉標示今後的台灣舞蹈將不再局限於創作表演與教育訓練,而能擴展並豐富學術交流、論述生產版圖。
定位超然 開放參與
台灣舞蹈研究學會是由張中煖、江映碧、趙玉玲、蔡麗華、李宏夫、陳雅萍、黃尹瑩、趙綺芳等學者發起籌組,在今年十月十二日召開籌備會,十一月二十三日舉行成立大會,籌備會祕書趙綺芳指出,台灣舞蹈研究學會定位超然,開放現有各舞蹈學院系所參與(註1),目標預訂出版專業期刊(一年兩期)、翻譯(中、英譯)經典著作與研究論文,並推動研究計畫及籌辦研討會等。
選在此時成立台灣舞蹈研究學會,一來是時機成熟,二來也呼應主客觀需要。
籌備小組成員趙綺芳、趙玉玲、黃尹瑩不約而同提到二○○○年九月七、八日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主辦的「舞蹈研究與台灣──新世代的展望」研討會(註2),以及翌年論文集的出版。當時在會中發表論文的九位,有的才剛戴上博士帽,有的還在與論文奮戰,儘管各自背景與研究主題相異,共同的是他們都很年輕,是時下歸類的「五年級」,被冠上新世代,趙玉玲坦承當時忐忑戰兢的心情;研討會的規模雖小,議程也只有短短兩天,他們卻察覺到前所未有的契機──許多舞蹈相關人士(包括當年教他們跳舞的老師、被他們評論的對象)齊聚一堂,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同時,研究者與被研究的對象有機會雙向討論,可說是一次「理論和實踐對話的開始」(同註2,p.35)。
兩年後,這些舞蹈博士們進入學院任教,據估目前「排隊」等著返國的博士也近十位,這股力量不僅是人數而已,重要的是他們各有專精,不論是從哲學、文學、心理學、社會學、現象學、人類學、全球化理論或表演美學切入研究舞蹈,都可望改善長久以來台灣舞蹈研究論述貧瘠的現象(註3)。
建構學術專業 與國際接軌
理論研究的建構具有不言可喻的重要性,除了基本的歷史記錄價值、有助提升該學門的地位之外,對於舞蹈這門表演藝術而言,更有其顯著意義。趙綺芳認為,藝術文化在整個社會當中本就處於較為邊緣的位置,而舞蹈相較於美術、音樂則更為邊緣化,由於演出稍縱即逝,西方舞蹈專業論述的建立也不過是這三十年的事,直到現代影像科技發展得以輔助演出的記錄保存工作,研究者方有「本」可循,但即便有愈來愈多研究者選擇從事舞蹈研究,仍不免萌生「不務正業」之慮(同註2,p.30)。透過將舞蹈「智識化」的過程,一來破除舞蹈工作者「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刻板印象,舞蹈系畢業生也可望在表演、教學之外多出一種生涯選擇,二來,以產業生態的完整來看,教育養成、編創演出、觀賞評論,論述生產自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同時,因應教育體制的變革與國內舞蹈研究所相繼成立,研究生閱讀參考援引的不該只有西方陳年典籍、零星報導評論,屬於東方、本土、在地的論述累積亟須急起直追;而近來「與國際接軌」潮流所及,包括台北藝術大學、台灣藝術大學等舞蹈教育單位正研擬提高考生英語門檻方案,顯示「專心跳舞不太念書」的時代早已過去(要念的還是外文書)。針對這點,台灣舞蹈研究學會計劃的「救急方案」即是翻譯出版國外評論、書籍、論文、學術通訊等,提供師生參考。
儘管台灣舞蹈研究學會的立意與計畫引人期待其發展,緊接著上場的「2002年福爾摩莎大學舞蹈節」(註4)與即將於明年舉辦的國際舞蹈研討會,都展現了舞蹈學術界旺盛的企圖;不過,由於資源、人力有限,參與者往往身兼創作、教學、研究、行政、文宣多職,雖然這種過度耗損的情況在舞蹈圈看來不足為奇,或有視為磨練本事、累積經驗的良機,但究竟能否跨越門戶輩分、成功整合圈內各方人馬?才是考驗的開始。
(本刊編輯 楊莉玲)
註:
1、事實上台灣舞蹈研究學會期望更為開放,儘可能觸及大眾,不過成立初期先以會員推薦方式,歡迎與舞蹈行業相關的各界人士入會。
2、參見《表演藝術》雜誌第九十七期(2001年1月號)特別企畫「舞文弄墨──舞蹈論述初探」p.20~p.39
3、黃尹瑩回憶撰寫以雲門舞集為題的論文時,除訪談、評論、書籍之外,出自國人之手、有關雲門的學術論述稀少,因而必須參考紐約報章對雲門赴美演出所刊載的評論以及國外對亞洲舞蹈文化的理論;趙綺芳則發現國內並非全然沒有舞蹈論述,但由於前輩學者多在國外完成學業,論文深鎖在當地圖書館而缺乏中譯,或是國內研究生因為以中文撰寫、少有英譯而缺乏國際能見度。加上論述主題多以傳統樂舞、舞蹈教育為主,有關現代舞蹈的論述數量明顯不足。
4、由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主辦、文化大學舞蹈系協辦的「2002台灣舞蹈研討會」今年八月初落幕,台灣藝術大學計劃於11月22日至24日接力舉辦「2002年福爾摩莎大學舞蹈節」,活動涵蓋研習營(表演與創作、舞蹈評論寫作)、舞蹈美學及評論研討會、年度公演(定題「太初有舞」,由該校六位老師編舞指導學生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