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信(註1、2),劇場工作(註3、4、5、6、7、8、9)者陳明才,可能(註10、11)於本年八月廿九日(註12)於台東都蘭灣(註13)投海(註14、15)身亡(註16),遺體(註17)尚未尋獲,更因(註18)日前杜鵑(註19)颱風過境,干擾(註20)了搜救事宜,各界朋友(註21)對搜尋行動益覺希望(註22)渺茫。生命(註23)孤獨而苦短,記憶更短,以淚水織(註24)成的布更更短,蜂與花朵交(註25)配的時間,只比風(註26)洗滌困境略長,也比哀悼瘋狂(註27)的距離更長。
事後陳明才的朋友表示(註28、29、30、31、32),將為牠(註33)舉辦創作展(註34),並將出版其作品,但其作品散佚各地,實有賴(註35)各界協助(註36)。
魚兒(註37)放流,阿才走了,結束了一場混亂的人生,與清楚的夢(註38),完全地(註39)。
編按:劇場工作者陳明才於八月底時於台東都蘭灣疑似投海失蹤。他曾執導表演工作坊、優劇場的製作,創立「女妖綜藝團」,並且涉足裝置藝術、部落環保等領域,一直以生命來實踐劇場創作,是一位相當特殊、才華獨具的文化人。本刊特邀其大學同窗、多年摯友的蘭陽戲劇團團長游源鏗,以專文來介紹陳明才,並抒陳對其失蹤/死亡的不捨。本文原長約為一萬三千多字,計五十七個助解;茲因本刊篇幅所限,經濃縮刪減為四千多字、三十九個助解。基於文章著述動機與本刊其他所載文體有別,謹此向作者及阿才致歉。
助解:
1.信,是用來溝通或無法溝通的工具,也可以用來做為「不想再溝通」的結束工具,以下就是一封「信」的片段(資料來源:阿才在二○○三年八月廿八日留下的遺書之一):想離開這世界已經好一陣子,這幾天才真正開始想它如何發生?很好笑,創造力十足如我者,能想的都既吃力又貧乏,這方面的知識此時顯得很欠缺,真是死到用死方恨少。
2.另一封「信」的片段(資料來源:阿才在二○○三年八月廿八日留下的遺書之二):我選擇都蘭鼻海域作為人生終站,活著沒能為它做點什麼,就葬身大海聊表敬意吧!
3.很難說陳明才在從事什麼「工作」,他其中一個工作是導演,有時候,與其說他是個導演,不如稱他為一個生命的探索者(資料來源:阿才遺物第一箱。)
4.陳明才的另一個工作是部落工作者,他認真地與部落用心交談(資料來源:阿才遺物第一箱、阿才的筆記本。)
5.陳明才的另一個工作是環保工作者,他熱切關懷,大聲疾呼出他對環保議題的堅持。
6.陳明才的另一個工作是演員,但他的演出舞台不尋常。居於濱海之村,海是我遊目騁懷之所在,而我的表演藝術也自然地引進了「水」的元素:在水中表演、唱歌;用水做舞台、做裝置;在水底品嚐生死與女性之幽微陰柔。終有一天,我必將回歸到大海做一場生命告白演出。
7.陳明才的另一個工作是醫生及病人,他不時地向自己訴說病情,也不時診治自己(資料來源:阿才遺稿。)……藥效之得以發揮之前提在於;對病症的精確分類與判斷,加上智慧的直覺,再轉化為劑量的精確控制與計算。特別是精神疾病的藥物因為它不僅涉及生理機能,更與「心」息息相關,不可不慎……特別是當醫師在治療互動過程中也弔詭地養成了對患者的掌控宰制習性,並不自覺地依賴了這種權力欲感,那就糟了。精確、愛與對等的互動是醫師的基本情操。
8.陳明才的另一個工作是畫家,手腦並用的畫家(資料來源:阿才遺物第一箱、阿才的筆記本。)繪畫究竟是什麼?洞壁上所見的初民狩獵圖?古人在烹器上留下的花紋?王公貴族棺上的圖像?文藝復興、巴洛克……或者是小孩子的信手在牆上地上身上的塗鴉……梵谷、塞尚、高更……如果他們的東西在當時被大眾認可為「藝術」,那麼也就不必活得那麼辛苦了……這是勉勵別人,也是為加強我自己,沒受過學院訓練的業餘畫家的信心。
9.陳明才的工作類型太複雜了,他也當過工人、搞過電影、寫過報導文學、撿過破爛、刻過佛像……難以盡訴。
10.陳明才行事,時常出人意表,所以從他留下遺書迄今,仍有人相信他未死,而只是離開。這種例子在歷史上很多,多半發生在一些有魅力、有創意、瘋狂的、令人敬畏的、或處於亂世中的英雄。例如:闖王李自成、拿破崙、義賊廖添丁、希特勒、出函谷關的老子、或賽夏族的矮黑人……
11.阿才的愛人也還不太相信阿才已死。我去台東看她,她問我:「如果阿才忽然間回來了,你會怎麼做?」「我會打死他!」我說。 愛人:「反正結果都是一樣,還是別回來好了!」
12.阿才是個很喜歡儀式,也很重視儀式的人,時常企圖在自身與自然之間尋找某種和諧而平衡的儀式,所以他在火星大接近的第二天(廿八日)留下遺書,隔天(廿九日)離去。(資料來源:阿才在二○○三年八月廿八日留下的遺書之一):火星大接近是個好日子。
13.資料來源:以下是阿度蘭文化協進會於九月十五日,舉辦以阿才文章為名的「天佑都蘭鼻」活動時,所發佈的新聞稿片段。「一個在上個月底於都蘭灣發生的看似孤單又無奈的殉海事件,卻為平靜的東海岸激起了陣陣洶湧的波濤;它引發了來自各界各族群的藝文工作者前仆後繼自發性的聲援與投入,更激起了原本孤立無援的都蘭部落自身廣大而雄渾的決心,那就是把守護傳統領域的共同心願化為更具體的行動……」
14.這幾年,海洋成為阿才最重要的行為與思想皈依。(資料來源:陳明才遺物第一箱、阿才的筆記本。)
15.二○○二年我與阿才合作了一個舞劇,叫做《聽花人》。在演出的節目冊中,我們每人寫了一篇關於生命的文字,我寫的是關於墳墓,阿才寫的則是關於海洋:動盪與靜止,有時是一樣的。瞬間的靜謐中,我呆掉了,彷彿看見了海與生命的真相──無論如何的波濤動盪或止息、消的長的、生的滅的,此刻全部融解在一起,那是「全面」的海……
16.阿才曾向我及張皓期都提到:「死,是要好好計劃的。」這就是阿才,浪漫又理性,多情而冷酷,混亂而精密。
17.其實,陳明才是個極度向內追求,而時常忘記現實與肉體的人(資料來源:阿才遺稿)。那些流落街頭的浪人啊!好歹他們還有街頭;然而,永遠在內心深處飄泊的人,你能擁有些甚麼?抑或,還留下些甚麼?
18.因,因果的因,陳明才在這十年來,不斷地試著尋找自己躁鬱生命的因果,企圖根治(資料來源:阿才遺稿)。我是從矛盾下手的,連串的過程製造或激發矛盾對立與衝突,逐步面對自己內在的真實恐懼與人性本質的醜惡殘酷,……最好的躁鬱症藥物、最完善的心理治療,抑或最完美的宗教大師都不大可能根本治療,唯有回到原生家庭之兒時或成長記憶中孤獨面對,一關關走過,才可能有救……
19.八月廿九日,陳明才失蹤,救難隊和都蘭的阿美族人全力搜救,直到九月二日杜鵑颱風來了,吞沒了搜救行動。
20.孤獨地自處,是陳明才用來逃避事俗干擾的常用方式(資料來源:阿才遺物第一箱、阿才的筆記本):自己一個人時,可以體會到二人以上在一起感覺不到的事,自己一個人可以做很多創作,自己一個人才能得到那種狂喜,或嚐到沮喪憂傷的味道。
21.無論結果如何,還是要特別感謝東河鄉的「梅花救難隊」,以及都蘭當地阿美族朋友對搜救行動的全力投入,尤其下海搜救的一些阿美族長者,給人的感動和他們的年齡成正比。
22.資料來源:二○○三年九月十五日民生報,于國華。
23.生命的動態一直是阿才的重要觀察項目,尤其是與內裡的對話。(資料來源:阿才遺稿)。有一片刻所有的都當機了,電話、手機、電腦、錄音機、DV與腦袋都中斷了。一切溝通互動的可能突然消失了;眼耳鼻舌身意、呼吸、馬路、性慾、情緒、靈魂、困頓的生命也嘎然而止,死不死生不生,似乎要永遠飄蕩在虛空中。
24.資料來源:陳明才遺物第一箱、阿才的筆記本。人像織布機一般日復一日地織,死亡,就是織定了。
25.交,交通部的「交」(資料來源:針對都蘭灣開發案陳情E-MAIL,交通部長葉菊蘭給陳明才的回信段落。)明才先生您好:您本(九十)年八月一日之E-MAIL業已收悉,您對東海岸開發之關心,在此表達萬分之謝意。東海岸擁有豐富之人文及自然資源,自民國七十六年即劃為國家級風景特定區,經本部觀光局東管處積極闢建之下,迄今已闢建大小遊憩或休息景點三十餘處,大幅改善東海岸及綠島之遊憩品質,…… 東海岸被譽為台灣最後一塊淨土,本人也跟您一樣,十分珍惜我們所擁有……,您的寶貴意見,本人及本部相關同仁當虛心接受,未來仍將秉持初衷,為東部地區打拼、為後代子孫努力,仍請 您不吝指教,如有北上,請不要忘記來見見老朋友。敬祝 閤家安康 葉菊蘭敬啟 民國九十年十月三日。
26.在《聽花人》舞劇節目冊的編劇手記中,我引用了卡里.紀伯倫《先知》書中的一句話,現在,我把這句話送給阿才:只一會兒,在風之上休息片刻,另一個女人將生我。
27.阿才的作品中時常出現他自己的身影,譬如在他題為《死者》的一篇作品中,描寫了一個瘋子武鏘,這個瘋子的行徑,與阿才充滿裝置與裝飾的生活習慣完全一致,任何與阿才同住過的人都能看得出來,這個武鏘就是阿才。這個瘋子:「…很久以來,他不斷從家中搬出各種物品來裝置這樓梯,從一樓到五樓,夜以繼日。擺在窗邊的武術書籍、太極獸牌,靠在牆腳的臭濫拖把、解體的大藤椅擠進牆角、貼入牆中的善書殘頁、武術示範圖片……,你看了會怕怕毛毛的……」
28.阿才死亡事件,有些人有表示,有些人沒表示,有人無法表示,也有人難以表示。以下是其中一個朋友的「表示」──鍾喬:我想,這樣的社會,已經無法承載像阿才這樣的人的存在。當然「存在」涵蓋或超越人的生與死!
29.另一個朋友的表示──吳音寧:死阿才!
30.另一個朋友表示──林靖傑:我知道你要問我這樣的問題,所以我一直在逃避。
31.另一個朋友也表示──馬修.連恩:一顆淚珠,從都蘭山滑落到海洋。
32.還有一個朋友表示──林秋芳:有空來我夢裡。
33.阿才常覺得自己不是純種的「人」,而是人、獸的混血體。在他所寫的一篇對自己表演特質的分析中,寫得非常清楚。恭喜牠!脫離了人的軀殼。(資料來源:阿才遺稿。)認清自己表演特質,不是沉練的安東尼霍普金斯;不是江湖老練的勞勃狄尼諾;有一點達斯汀霍夫曼;有一點艾爾帕西諾;一點點伍迪艾倫與約翰藍儂。但,我是我,他們是他們,井水不犯河水。我是華麗頹廢、進取向上、優雅的食蟻獸、小丑、馬來膜與酷鼠混合體,……
34.包括畫作、雕塑、文稿、手記的展覽。
35.賴,賴著不走的賴。以下又是另一個朋友對阿才之死的「表示」──游麗玉:「還有很多更爛的人賴著不死,他幹嘛去死,神經病!」
36.如果您手上有任何陳明才的作品或手稿,願意提供給我們拍照(供出版用)、影印或一起參展,請聯絡新世代劇團余浩瑋。E-mail:office@cue.com.tw電話:02-28378733。
37.大二的時候,阿才與我在公館水源市場的天橋下擺地攤,販賣月桃葉編成的袋子,袋子是台東的一位歐巴桑編的,在鄉下,婦女們用來當菜籃,我們則賣給台北的仕女,當成時髦的手提袋。每天只賣兩個,因為已經足夠去「東南亞大戲院」看法蘭西斯.柯波拉導演的《鬥魚》,每當片子結束,鬥魚被從寵物店的魚缸釋放到河海之中時,我們都會起立鼓掌。這個片子我們看了四、五次,每次都起立鼓掌,彷彿每場都是《鬥魚》的世界首映。阿才很會游泳,像魚,魚終於離開小鎮的寵物店,回到大海。
38.游惠貞(電影影評人):第一次夢見阿才,是在阿才失蹤的第三天,他像個頑童,期待看見他惡作劇的成果。第二次夢見阿才,是在皓期(編按:阿才同期同學、復興高中戲劇科主任)要帶阿才的家人去屏東認屍驗DNA的前一夜,他精神地朝我笑,我高興地急著打電話給皓期,卻突然驚醒,一時真假難辨………
39.完全,意思就是完全。(資料來源:陳明才遺物第一箱。二○○二年陳明才導演蘭陽舞蹈團《聽花人》的筆記本。)各位來賓,大家好,今晚的演出即將要告一個段落,跟大家說再見了,就像人生也是有聚有散一樣。今晚,最後一個節目叫做〈完全〉,意思就是說完了就全了,有時候,全了就完了。祝福大家都完全。
文字|游源鏗 宜蘭縣民間藝能發展協會執行長、北藝大戲劇系第二屆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