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志民(林鑠齊 攝)
戲劇

打造一個台灣休閒消費的優質品牌

果陀劇場十五年的經營心路

對於藝術總監梁志民而言,專業經營下的「創作自由」似乎是天經地義,而就藝術行政者林靈玉的角度來看,那是「天職與義務」。儘管經常面臨同業不同的評價,行政經營也屢次面臨開發市場的挑戰,「果陀劇場」卻仍是國內經營音樂、歌舞劇小有累積的少數一、二個團體。

對於藝術總監梁志民而言,專業經營下的「創作自由」似乎是天經地義,而就藝術行政者林靈玉的角度來看,那是「天職與義務」。儘管經常面臨同業不同的評價,行政經營也屢次面臨開發市場的挑戰,「果陀劇場」卻仍是國內經營音樂、歌舞劇小有累積的少數一、二個團體。

從去年兩廳院的十五週年慶,台灣表演藝術界的時鐘開始整數敲擊、年年細數每個時間刻度的歷史意義。二○○六年,屏風表演班即將屆滿廿歲;明年,表演工作坊將以重演該團經典劇碼的方式,慶祝廿歲生日;而今年八月,不僅是雲門舞集卅週年紀念,台灣歌舞劇先驅果陀劇場也渡過了十五個年頭。從一個人的成長來看,一歲到十五歲的發展,變異差別很大,但「時間」對部分表演藝術工作者來說,似乎仍緩如牛步。

堅持多元創作自由

果陀劇場團長林靈玉和藝術總監梁志民自一九八八年創團以來,儘管經常面臨同業不同的評價,卻仍是國內經營音樂、歌舞劇小有累積的少數一、二個團體。林靈玉感嘆地表示,果陀劇場最「悲哀」的經營困難在於「每齣戲幾乎都是創業之作」,每次演出都會吸引百分之七十的新觀眾,而每次宣傳行銷都得為拓展、開發新的觀眾市場而努力。比方說,今年年初由蔡琴主演的《情盡夜上海》,吸引了一半以上年齡卅五至七十歲的觀眾人口;到了年底,果陀劇場卻來一個掉頭大轉彎,選擇了一齣法國原創的ART翻譯劇作。雖然短短一週內殺出亮眼的預售票房,林靈玉卻指出可能只有兩成的《情》劇觀眾,願意接著來看ART

一直以來,果陀劇場堅持不同劇作風格的嘗試,呈現出萬花筒般的作品風貌;即使至今仍有觀眾不斷反應,希望果陀能推出賣座劇碼《淡水小鎮》第二集、第三集,林靈玉還是堅決地搖搖頭,絕對不做一樣的東西。林靈玉認為果陀劇場的創團初衷,就是全力支持創作;行政經營絕對不會「壓榨」創作選擇,並且尊重創作自由。

放眼休閒消費市場

對於藝術總監梁志民而言,專業經營下的「創作自由」似乎是天經地義,而就藝術行政者林靈玉的角度來看,那是「天職與義務」。此外,早在很久很久以前,果陀劇場為自己設定的競爭假想敵,不但不是同業同行,而是「休閒消費產業」;舉凡國內外旅遊、主題樂園、Pub飲食、電影電視、廣告唱片與大眾傳播等等,都是果陀自我期許的競爭對手。每週固定追蹤市場調查與各大排行榜是目前果陀現階段發展的重要工作,未來希望進一步使觀賞果陀劇場的演出,能成為普羅大眾休閒消費的主要選項之一;因此,果陀必須不斷開發觀眾群,讓非劇場觀眾群人口能選擇「果陀」。

媒體報導台灣信用卡白金卡持卡數日益增加的現象,似乎可以佐證林靈玉對休閒消費市場的樂觀。但值得推敲的是,九月來台演出的俄國小丑斯拉法的劇目《下雪了》適逢演出十週年,歐美音樂、歌舞劇亦不乏一齣戲連演數年的案例,為什麼台灣的果陀劇場非得十五年來持續變換劇碼把戲,才能維持劇團生計?語言與市場的局限,或許是走向國際的困難之一。甫於美國紐約H.B.工作室進修歌舞劇表演的蔡琴即斬釘截鐵地表示「台灣市場絕對不夠大」;《天使不夜城》拼了老命加演,包括大陸巡迴的場次,也不過演了五十六場,這與在紐約百老匯當地必須連演一年才能回收成本的大戲規模相較,果陀獨門經營歌舞劇不但成本高、回收難,把場次、地點換算成票房數字即可看出台灣市場多麼有限!

專注經營、自力更生

所以,蔡琴不得不替經常遭致同行批評的果陀抱屈;果陀的戲無法連演一年,卻必須年年推戲,才能維持劇團營運,又要在訴求華人社區的共鳴下,創作多數觀眾都能接受的作品,到底要選擇什麼樣的創作題材,才能走得遠?就算是國外的藝術節,也不可能一次邀請幾十個人出國巡迴,「果陀劇場擺明了就是希望創造音樂劇工業。」蔡琴認為,從這點來看,果陀相當具有經營魄力與誠意。

蔡琴篤定地表示,除非果陀日漸「腐敗」,否則她應該每年都會和果陀劇場合作;過去參與果陀不同劇碼的舞台表演,把鎖在蔡琴身體內的那股能量,「名正言順」地釋放出來,完成了她結合「演」、「唱」的心願。雖說在十五年內累積了四十幾個作品,我們似乎必須同意蔡琴對果陀劇場的一個觀察:親和、誠懇,不唱高調、態度開明,甚至沒有任何老態、相當年輕。正因如此,喜愛與支持果陀劇場的觀眾,也樂見未來蔡琴與果陀劇場合作的可能性。

自一九九四年獲美國亞洲文化協會獎學金赴美觀摩學習後返台,林靈玉、梁志民夫婦就下定決心要發展台灣歌舞劇創作,替今天的台灣表演藝術界打造了一塊台灣歌舞劇的唯一品牌。從一九九五年《大鼻子情聖──西哈諾》演出開始,果陀劇場以五、六個專職團員起步,後來甚至擴大為廿人左右的經營規模,直到九二一地震之後至今十數人的行政格局,果陀劇場再也不埋怨政府支援與環境困難,繼續「自力更生」,健康地面對「生態」。

林靈玉回憶起一九九七年《吻我吧娜娜》演出後的那次車禍意外,讓果陀劇場失去了一位「天才型音樂創作者」張雨生。「早晚工作面對的一位夥伴,竟會在一瞬間消失?!」林靈玉首次發現死亡竟是離自己如此靠近;於是,她重新看待自己的責任,也仔細思考劇場對她的意義。「跟翻閱一本過去的畢業紀念冊一樣,」林靈玉說,她再也不上台演戲,一點眷戀都沒有地專注在果陀的行政經營上。劇場,是她的人生志業,不是對丈夫、家庭的犧牲;在劇場裡,她很快樂、盡興,也希望在認真創作之餘,讓台灣劇場界能成為被人認可的一門行業──雖然離期待中的環境成熟,還有個十五、廿五年。

(本刊編輯 傅裕惠)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創作趨力,讓梁志民「玩」了十五年!

喜歡把「戲劇」比喻為「遊戲」的果陀劇場導演梁志民,憑著什麼衝勁與動力,一玩玩了十五年?梁志民毫不猶豫地脫口表示,「看是心裡的什麼逼著我做!」儘管累積了四十一部劇作,梁志民仍然排斥創作體制的建立;所有的創作方法,都算有效,而合作對象的特色、理念、態度,對梁志民來說,都是享受和學習。

傅裕惠(本刊編輯)

喜歡把「戲劇」比喻為「遊戲」的果陀劇場導演梁志民,憑著什麼衝勁與動力,一玩玩了十五年?梁志民毫不猶豫地脫口表示,「看是心裡的什麼逼著我做!」那股「說不出」、「講不明」的創作趨力,逼著梁志民往前衝了十五年、做了四十一齣作品,至今,他仍然想創作不同類型的表演,包括未來希望能與朱宗慶打擊樂團合作一個「打擊樂音樂劇」;顯然,他怎麼也玩不膩──即使他曾經玩出肝病。

創作結緣、同樣因果

早在一九九六年在倫敦買二樓站票看過法國作家雅絲米娜.黑札(Yasmina Reza)的原作演出後,梁志民就在企盼一個最堅強的組合陣容演出今年年底的ART。梁志民說,他每次作戲,腦袋瓜都有十幾個創作計畫在進行;曾經有一度他是早上排《愛神怕不怕》,下午排《再見女郎》,晚上趕赴蔡琴家中討論《情盡夜上海》。每一次只要時機成熟,人選恰當,他便會主動尋找合作對象,不管之前與對方有沒有交情;鮑比達是如此,與陳國華的認識也是一樣,絕非偶然。也許正基於同樣直接的創作慾望,當年的張雨生也是自己報名果陀表演班,結下了與果陀劇場合作多部演出如《淡水小鎮》、《完全幸福手冊》和《天龍八部──喬峰》等作品的緣分。

在梁志民眼中,天才的張雨生對於音樂劇的創作,幾乎「逆來順受」;比如他可以看著寫好的詞作曲,或是一發現語句不順,可以立刻在開會的餐廳裡改寫。同樣才華洋溢的鮑比達,既是兼具古典與流行音樂的素養,他卅年來領導樂團的經驗,讓梁志民見識到戲與音樂結合的可能,更刺激了果陀歌舞劇的成長。資深音樂創作人張弘毅,能同時為一首歌提供七、八種不同的音樂旋律,不厭其煩地酌量最好的音樂效果;和鮑比達一樣訴求戲劇基調(tone),陳國華只要抓住故事鋪陳的方向,便能參考材料,創作令人驚喜的音樂作品。儘管累積了四十一部劇作,梁志民仍然排斥創作體制的建立;「我們的創作慾望是如此的不同,很難有所謂的體制。」所有的創作方法,都算有效,而合作對象的特色、理念、態度,對梁志民來說,都是享受和學習。

多元題材、同等堅持雅絲米娜‧黑札

《吻》劇與《淡水小鎮》是果陀劇場目前最常重演的兩齣劇碼;不過,梁志民說他不會輕易地製作所謂的續集。「一般說來,所謂的『第二集』總會不如『第一集』,」梁志民不避諱地表示,他也不希望劇團走向一個定型,而能持續創作多元風格地作品。細數十五年來的演出,梁志民也不避諱地坦承,他很不滿意《天龍八部──喬峰》這齣題材、風格與表演元素特殊的作品;當年首演完之後,他立刻獨自連續開車十個鐘頭南下、北上,一路在高速公路上奔馳,思索著那齣戲產生的問題。「語言不對,準確度也不夠,」梁志民認為《天》劇面對的是現代觀眾,而劇中拗口的語言,似乎沒來得及幫助演員全部消化;此外主角喬峰面臨情境的處理,似乎也略微失焦。不過,像《聊齋》、《鏡花緣》等這類天馬行空、藉古諷今的題材,仍舊是梁志民心目中的創作熱門排行榜之一。

以人物題材為主的另外一齣音樂劇《大鼻子情聖──西哈諾》,目前是梁志民希望重製演出的熱門劇碼,「我希望能多點流行,能像美國音樂劇《變身怪醫》的音樂風格一樣,讓整齣戲從古典,變為更親近觀眾。」當初為了表演班學員而量身定做的《台灣第一》,被梁志民視為最「質樸」的一部作品;橫跨台北、紐約兩地時空才完成的《台北動物人》,也是從演員特質來發展角色。許多年來為果陀表演班投注的心力,究竟對梁志民來說算不算是經營的包袱?人才培訓的利益又在何處?梁志民認為,培訓就是為劇場「撒種」,即使學員們不能成為舞台上閃亮的明星,至少未來也會影響身邊的非劇場觀眾,進而走向劇場。《城市之光》的羅凱倫、《看見太陽》的民雄與《愛神怕不怕》中的眾多年輕演員,都是梁志民刻意栽培的年輕表演人材,只是,有時候不是那麼容易獲得「媒體」的注意。

持續播種、軟土生根

不斷轉換形式,刻意從繪畫雕塑尋找靈感的梁志民,總是以親身實踐作為期許;所以果陀即使「做夢」,也沒有放棄維持現實與理念的平衡,一方面積極開發題材、尋求共鳴,一方面也汲汲於實驗劇場技術,讓歌舞劇呈現更臻成熟。梁志民開玩笑說,他從不「清談」,不過這次ART的排練,他倒是和三位演員「清談」了一個月。沒有強勢、弱勢,也不分資歷深淺,能跟重量級的演員合作,梁志民珍惜「教學相長」的點滴滋味。

「常民劇場」是梁志民的理想。這十五年來儘管作品有好有壞,對他來說,最滿足的回饋無非就是看到三代同堂的觀眾,扶老攜幼地進入他的劇場,跟台上共享喜與悲。這種保持距離卻又緊密相連的情感,除了象徵著與觀眾彼此分享十五年的歲月之外,也是果陀劇場「軟土生根」後開花結果的一種回饋吧。

果陀劇場歷年作品一覽

1988.7.14        作品一「果陀劇場」《動物園的故事》於當年台北的蘭陵劇坊演出,由王柏森、郭子主演。

1988.10.22     作品二《兩世姻緣》於台北知新藝苑首演。

1989.3.19       作品三《淡水小鎮》於台北幼獅藝文中心首演,根據美國劇作家桑頓.懷爾德的劇本Our Town改編。

1989.7.7          作品四《燈光九秒請準備》於台北幼獅藝文中心首創凌晨子夜場首演,更是果陀創作的第一齣音樂歌舞劇。

1989.9.9                  作品五《台灣第一》於台北幼獅藝文中心首演,以戲劇演出的方式,介紹台灣文史,訴說台灣的昨日與今日。

1990.3.24        作品六《雙頭鷹之死》於台北永琦百貨萬象廳首演的法國古裝劇。

1991.11.22      作品七《愚人愚愛》於台北國家劇院實驗劇場首演,此劇也是果陀作品首度入選國家劇院實驗劇展的劇作。

1992.4.17        作品八《隨心所慾》於台北皇冠小劇場首演。

1992.9.6          作品九《微笑愛莉絲》於台北劍潭青年活動中心首演,果陀的第二部歌舞劇。

1992.10.16      作品十《火車起站》於台北火車站演藝廳首演,為獲法國頒發文化騎士勳章之中國劇作家高行健之作品。

1992.12.5         作品十一《晚安!我親愛的媽媽》台北國家劇院實驗劇場首演,為美國劇作家瑪莎.諾曼原著之亞洲首演,此劇亦入選為國家劇院實驗劇展系列。

1992.12.17      作品十二《城市之心》於台北社教館首演。

1993.3.26                作品十三《淡水小鎮》第二版於台北國家戲劇院首演,此次演出首開國內舞台劇以手語同步翻譯之先例。

1994.3.26         作品十四《新馴悍記》於台北國家戲劇院首演,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劇本《馴悍記》。

1994.10.28      作品十五《台北動物人》於台北國立藝術館首演。

1995.4.19        作品十六《夢幻迷宮》於台北國家劇院實驗劇場首演。

1995.8.4          作品十七《大鼻子情聖──西哈諾》於台北國家戲劇院首演,改寫自愛德蒙.羅斯丹原著《西哈諾》的原創音樂劇。

1995.11.16      作品十八《完全幸福手冊》於台北國家戲劇院首演,取材自桑頓.

懷爾德的劇作《媒婆》。

1996.8.2          作品二十《天龍八部之喬峰》於台北國家戲劇院首演,改編自金庸

小說《天龍八部》。

1996.11.15      作品二十一《開錯門中門》於台北國父紀念館首演,為英國劇作家

艾倫.艾克鵬作品的亞洲首演。

1997.8.1          作品二十二《吻我吧娜娜》於台北國家戲劇院首演,改編自《馴悍

記》、作曲編曲為張雨生。

1998.4.10        作品二十三《E-Mail情人》於台北國父紀念館首演。

1998.9.11        作品二十四《複製新娘》於台北新舞臺首演,由汪其楣執導。

1998.11.20      作品二十五《天使—不夜城》於台北國父紀念館首演,取材自費里尼的作品《卡比利亞之夜》。全劇以軌道移動的設計,名歌手蔡琴參與主演。

1999.3.19        作品二十六《大鼻子情聖—西哈諾經典演唱會》於台北國父紀念館首演。

1999.5.14        作品二十七搖滾歌舞劇《吻我吧娜娜》重演版於台北國父紀念館演出。

1999.7.30        作品二十八歌舞劇《東方搖滾仲夏夜》於台北國家戲劇院首演,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劇本《仲夏夜之夢》。

1999.10.16     作品二十九《世紀末──動物園的故事》於台北國家劇院實驗劇場首演,為兩廳院世紀末小劇場經典回顧演出之一,由王友輝、王柏森主演。

1999.12.24     作品三十《淡水小鎮》於台北國父紀念館四度演出。

2000.6.30      作品三十一《看見太陽》於台北國父紀念館首演。

2000.9.29      作品三十二《開錯門中門》於台北國父紀念館演出。

2001.3.16      作品三十三《天使不夜城》兩岸巡演,並於台北國父紀念館、北京保利國際劇院首演。

2001.8.8          作品三十四《黑色喜劇.白色幽默》於台北國家戲劇院首演,改編自英國當代劇作家彼得.謝弗(Peter Shaffer)的成名之作。

2001.9.6       作品三十五《莫札特謀殺案》於台北國父紀念館首演,為彼得.謝

弗(Peter Shaffer)的經典劇作、奧斯卡金獎影片《阿瑪迪斯》之舞台原作。本劇由蔣維國執導、金士傑與王柏森主演。

2001.12.21     作品三十六《看見太陽》於台灣、紐約跨海巡演,應文建會邀請於至紐約中華新聞文化中心演出。

2002.2.27      作品三十七《一場巨匯》百老匯名曲演唱會於台北國父紀念館首演,

蔡琴、齊豫、官靈芝三大女歌手首度同台。

2002.5.31      作品三十八《城市之光》於台北國父紀念館首演。

2002.9.6        作品三十九《愛神怕不怕》於台北國父紀念館首演。

2002.9.27      作品四十《再見女郎》於台北國父紀念館首演,演員李立群、陳湘琪。

2002.12.20    作品四十一《情盡夜上海》於台北國父紀念館首演。

2003.12~      作品四十二ART,為法國劇作家雅絲米娜.黑札(Yasmina Reza)的成名原著,金士傑、顧寶明、李立群主演。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