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們》使用蕭邦原曲,服裝則配合編舞者的創意,有相當的改變,極富巧思,十分切合每位角色的需要。而由陳樹熙作曲、林向秀與陳武康編作的《祭禮Rite》,則深沉地說出了新舊交叉的祭拜儀式,也是兩位編舞家經由舞蹈呈現出的虔誠祭禮。
高雄城市芭蕾舞團「祭禮Rite&仙女們Les Sylphides」
8月9、10日
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至德堂
尚未走入表演大廳,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至德堂門口洋溢著一片愉悅的聲音,許多年輕的初高中生歡喜地聚集在一起。大半穿著便服的他╱她們,仍可看出舞者的姿態,譬如:纖細的身材與輕快的腳步,以及稍微外八的步伐,更有身上穿的T恤或手上提的包包有著芭蕾舞的圖案設計。當然也有些成年人,舞蹈界的或是舞者家庭成員,以及一向熱愛舞蹈的支持觀眾。演出單位還安排了攤位,販售節目單及印有芭蕾舞者的T恤、小包包等週邊商品,這就是高雄城市芭蕾舞團本季推出的舞展「祭禮Rite&仙女們Les Sylphides」。
當晚演出兩首作品,第一首是由陳武康運用古典芭蕾《仙女》Les Sylphides的音樂,重新編排詮釋的現代舞劇。在一九Ο八年原名為Chopiniana,一九Ο九年改名為現今通用的《仙女》Les Sylphides,由狄亞格列夫(Serge Diaghilev)帶領的俄國芭蕾舞團(Ballets Russes)於巴黎首演,在芭蕾舞史上成為經典名作,留傳至今,依然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不斷被各地大小舞團原著翻版或改編演出。原舞作無任何故事情節,是個純粹的浪漫芭蕾(Romantic Ballet),充滿了詩意及情感,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古典芭蕾舞團不演出《仙女》,仙女的服裝更是其中一大特色,是一個成功的芭蕾舞劇設計,在舞蹈歷史書上,只要看到白色素紗,裙長及腳踝,背腰有一對小翅膀,便可斷定是《仙女》。
重新看待仙女們
這次的《仙女們》Les Sylphides依舊使用蕭邦的原曲,服裝配合編舞者的創意,有相當的改變,極富巧思,十分切合每位角色的需要。舞台右邊豎立了一片像是鏡子的牆面,幕啟後,幾位女性舞者忙碌舞動著,做出許多逗笑的手勢及動作。這群女舞者的腳力很有勁道,可看出她們的芭蕾訓練十分整齊,當男舞者出現後,兩組之間的互動,似乎才是故事的啓端;雙人舞看來十分有趣,舞蹈動作也頗有新意,然而運用古典芭蕾中常用的重複使用同一串組合動作的手法,使得觀眾游離在古典與創新之間,不易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及編舞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女群舞中傳統舞步’Bourre’(芭蕾舞中第五位置快速重心移動的腳步)的一再重複使用於女性群舞者中,則減弱了編舞者可以展現新舞步的機會,也可惜了這群傑出的女舞者。雖然編舞者似乎有意表達男女之間的一些故事,但其過分抽象的舞步表現,無法引導觀眾去了解其可能蘊含的深厚人際關係。筆者與一起觀舞的幾位外籍芭蕾及現代舞蹈老師,不免要將《仙女》這首充滿羅曼蒂克的舞作重新詮釋其用意。
古意與繁華交錯的祭禮
中場休息後演出的《祭禮Rite》,分別由林向秀及陳武康編作Part I 及Part II,由高雄市交響樂團團長陳樹熙作曲,並指揮高雄市交響樂團現場伴奏。〈Part I〉中,開幕的男生獨舞充滿神秘感,舞者的動作張力十足,與音樂也十分切合,場中觀眾眼光聚集在此舞者肌肉伸張、精細的空間使用上,氣氛十分凝聚,唯一可惜的是他在最後一秒離場時,重心突然高揚輕率地跑出場,且同時換景亮燈,破壞了原本累積的震撼力;接下來的女性群舞,編舞者繼續展現舞步創意,顯出其原創風味,令人跟隨著其營造的意境遊走,舞者們的群舞十分整齊有序,可看出排練的功夫及舞者的功力。舞台的使用花樣頻繁變化,水族館式的花燈起落不斷,舞者也能快速清楚地交待出編舞者的群舞安排。〈Part II〉接著登場,道具的使用,充滿東方古意以及現代世界的繁華,天燈式的燈籠由舞台上升至半空,舞者在其中安詳地祈禱,引起觀眾的讚歎及賞心悅目之感。服裝的設計尤其襯托出舞蹈的編創,顏色以及上下身配合適當,引領觀者進入他所營造出的世界。陳樹熙的祭禮音樂在兩位風格不同的編舞者手上,深沉地說出了新舊交叉的祭拜儀式,也是兩位藝術家經由舞蹈呈現出的虔誠祭禮。
整晚的舞作,雖然仍有許多可發展之處,編舞者尋求古作新譯之心,令人讚佩。製作人張秀如十分明智且有眼光地集結了一群相當出色的舞者葉麗娟、林可蓓、嚴單鳳、林淑敏、董鼎雯、葉名樺、鄭松筠、林維哲、陳柏文、周書毅、葉淑萍、賀愛曾、許瓊華、周秦,給予南台灣這一向被稱為舞蹈沙漠的土地一道清新的芭蕾甘泉,筆者給予高雄城市芭蕾舞團這一群舞蹈人深深的敬意。
文字|王雪幼 美國科羅拉多學院舞蹈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