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克在一九七〇年代加入ECM,幾年之後離開公司從事樂評,九〇年代初期再回到ECM擔任製作人的工作。(蘇重 攝)
名家訪談 名家訪談

探索音樂新境地

在ECM音樂節與Steve Lake一席談

ECM音樂製作人史帝夫雷克所製作的音樂,幾乎都以自由即興、前衛爵士爲主。他認爲,歐洲的爵士聽衆年齡層逐漸老化,靑年樂迷的增加速度又太慢,一方面現代年輕人接觸到更多不同的音樂型態,加上電腦、網際網路等等新的娛樂,更多樣化的活動使得現在的人,放在音樂上的精神相對減少。另一方面,雷克說,我們現在沒有偶像了!

ECM音樂製作人史帝夫雷克所製作的音樂,幾乎都以自由即興、前衛爵士爲主。他認爲,歐洲的爵士聽衆年齡層逐漸老化,靑年樂迷的增加速度又太慢,一方面現代年輕人接觸到更多不同的音樂型態,加上電腦、網際網路等等新的娛樂,更多樣化的活動使得現在的人,放在音樂上的精神相對減少。另一方面,雷克說,我們現在沒有偶像了!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英國,在離倫敦一個小時車程的大學城布萊頓(Bright-on)舉行了ECM唱片公司的三十週年音樂節(Selected Signs--ECM 30th Anniversary Festival)。三十年來,總部位於德國慕尼黑的ECM公司發行了超過七百種音樂作品,風格包括爵士、古典、當代作曲家、歐洲民樂以及跨界音樂,世界各地的唱片銷售場所,幾乎都將ECM的音樂獨立陳列,ECM以獨特而難以歸類的音樂品味,成功地吸引了無數的愛樂者。

ECM在當代音樂發展史上的重要性,在於這個品牌一方面在一九七〇年代爲苦於喪失故鄕市場的美國爵士樂手如唐傑利(Don Cherry)、芝加哥藝術樂團(Art Ensemble Of Chicago)、卡拉布雷(Carla Bley)、派特馬西尼(Pat Metheny)等人提供更多發展的機會,另一方面傑出的歐洲爵士樂手如伊凡帕克(Evan Parker)、楊葛柏瑞克(Jan Garbarek)、塔吉瑞朶(Terje Rypdal)等人,也都是在ECM的支持下嶄露頭角。更不用提鋼琴家凱斯傑瑞(Keith Jarrett)著名的經典《科隆音樂會》Koln Concert也是ECM的作品。近年來ECM發展出較爲偏向古典與民族音樂風格的系列作品,稱爲ECM New Series,成績也相當傑出。

這一次的ECM三十週年音樂節,包括十六場音樂會,演出的樂手有伊凡帕克、保羅布雷、戴夫荷蘭(Dave Hol-land)、凱澤爾畢揚斯坦(Ketil Bjorn-stad)、楊葛柏瑞克等人。同時從十一月一號到二十七號,在主辦單位布萊頓大學(University Of Brighton)舉行靜態的ECM封面藝術展覽。

在音樂會與展覽之外,有兩場演講活動,包括大會主辦人,也是布萊頓大學的文學敎授邁可塔克(Michael Tucker)介紹ECM的音樂,以及ECM總裁曼弗艾克(Manfred Eicher)首度對英國媒體發表音樂概念的座談會。

遇見Steve Lake

到英國聽ECM唱片公司的三十週年音樂節之前,怎麼樣都沒想到,第一個讓我覺得不虛此行的收穫,居然不是來自樂手。

剛坐車抵達旅館Check-in,櫃台就說:「ECM公司有位先生已經到了,他留言說等一下會和您碰面。」等我放好行李回到旅館大廳,一名高瘦的中年男子走來和我握手:「我是Steve Lake,很高興遇見你,我現在要趕到音樂會會場去了,也許晚上可以碰個面。」話剛說完,這位初見面的先生就離開了,留下還沒反應過來的我,一個人在原地發呆。

發呆?當然會發呆了,我跟自己說:「剛剛那是史帝夫雷克?Melody Maker、Wire雜誌的重量級樂評人史帝夫雷克?伊凡帕克、保羅布雷(Paul Bley)、約翰舒曼(John Surman)、霍爾羅素(Hal Russell)、NRG Ensem-ble這些樂手的專輯製作人史帝夫雷克?!天啊!」整個感覺實在不太眞實,很多我所喜愛的音樂和評論文字,都出自剛剛這位先生的手筆,結果我還來不及跟他說話,他就走掉了,當時就決定,有機會的話,要好好跟他聊聊。

機會在第二天出現,在旅館大廳撞見雷克,反正離音樂會還早,我表達了想和他聊聊爵士樂的意願,他愣了一下,大概樂評人當久了,職業慣性還在,他先問我說:「你是怎麼開始聽爵士樂的?」這還眞有趣,訪問過這麼多人,第一次遇到被人反訪問的情形,我跟他說了自己原本聽搖滾樂和藍調,後來聽到瑟隆尼斯孟克(Thelonious Monk)的音樂,發現爵士樂的世界更加寬廣,才一頭栽了進來,雷克露出一副完全了解的表情,開始談起自己、歐洲的爵士樂概況,以及ECM這家公司。

探索音樂新境地

雷克在一九七〇年代加入ECM,幾年之後離開公司從事樂評,九〇年代初期再回到ECM擔任製作人的工作。他所製作的音樂,幾乎都以自由即興、前衛爵士爲主,以我的看法,歐洲自由即興的潮流發展了三十多年,似乎已經到了消退的時候。雷克倒是有不同的意見,他覺得音樂上的創新仍然持續在進行當中,最大的差別在於聽衆和樂手的心態,他說六〇年代眞的是一個充滿希望、衝勁與實驗的年代,彼得布魯茲曼(Peter Brotzmann)、伊凡帕克這些自由即興樂手三十年前在pub演奏的時候,絕對不是什麼受聽衆歡迎的人物,他有時就坐在台下,往四處一看,樂手比客人還多,可是當時不論樂手、評論者甚至pub的經營者都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大家相信這是有價値的音樂,都願意堅持下去。到現在,當初的靑年悍將都已經是一代宗師了,音樂會與唱片銷售也有相當的成績,可是支持大家實驗創作的那股銳氣卻減弱了很多。

聽到這個說法,我比較好奇的是,讓樂手們失去衝勁的原因究竟是什麼?雷克的觀察很有意思,他舉了個例子,當年ECM的老闆曼弗艾克爲薩克斯風手楊葛柏瑞克錄製第一張專輯的時候,兩個人都是二十出頭,當時的感覺眞是一群年輕人在未知的音樂領域中衝殺,嘗試找出一條新路,經過了二、三十年,樂手、製作人都老了,更重要的是聽衆群也老了,當初受到音樂感動的靑年們,現在至少都四、五十歲了,支持爵士樂的主要還是這批老樂迷,這麼多年來,新加入爵士族群的年輕人實在不夠多,整個老化的現象,讓樂手與聽衆的互動越來越少。

「所以這次ECM遠離德國總部到英國來辦三十週年音樂會,目的之一,是想要招募一批新的靑年樂迷嗎?」向雷克提出這個問題,他倒是回答的輕描淡寫,他說ECM公司一部分人確實有這個想法,但是雷克覺得這也強求不來,這次應邀演出的ECM藝人,從戴夫荷蘭、保羅布雷、伊凡帕克、楊葛柏瑞克等人都有他們自己音樂上的主張,也有固定的支持群衆,讓這些音樂家改變自己,刻意去吸引年輕人的喜愛,不見得會有效,還是作自己的音樂吧。

在歐洲,爵士聽衆年齡層逐漸老化,靑年樂迷的增加速度又太慢,雷克覺得原因倒是蠻複雜的,一方面現代年輕人接觸到更多的資訊,更多不同的音樂型態,加上電腦、網際網路等等新的娛樂,可能現在的人有更多樣化的活動,放在音樂上的精神相對就少了很多。另一方面,雷克說,我們現在沒有偶像了!三、四十年前,我們有約翰柯川(John Coltrane)、邁爾士戴維斯(Miles Davis),現在我們有什麼?我們有很多演奏得「像」邁爾士戴維斯的樂手。雷克顯得蠻遺憾地說,這些年聽不到像以往一樣帶領著聽衆和其他樂手探索全新境地的偉大音樂家。我問了這位樂評前輩說:「那怎麼辦呢?」雷克的說法是,一切讓音樂和聽衆自己決定吧,短期內想得到的,是一些罕見的樂器還有爆發新意的可能性,比如說,一直沒有出現過偉大的爵士樂土巴號(Tuba)演奏者,也許從這一類的方向出發,還可以發展些旣能吸引聽衆,又可以開創新內容的音樂。

問到ECM公司未來的音樂走向,雷克說,其實ECM的唱片可以有無限的可能性,雷克舉自己作例子,他過去製作了數十張前衛自由爵士的作品,但手上的下一個案子,卻是英國老牌民謠歌手羅賓威廉森(Robin Williamson)的新專輯,雷克說,都是音樂嘛,我也很好奇,和民謠樂手合作會創造出什麼樣的音樂。

聊著聊著,晚上的音樂會時間也接近了,於是與雷克道別去吃個飯,晃了一陣子,抵達音樂會現場,當天的音樂會比預定的時間延誤了將近半個小時,等到終於要開始了,主持人上台向現場聽衆致歉,他說:「很抱歉這一場音樂會拖了這麼久才開始,主要是因爲今天伊凡帕克樂團電子共鳴(Electronic-Acoustic)的演出方式,對現場音效的要求非常高,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調整聲音,還好剛剛有一位我們非常尊敬的先生來到現場幫忙,才順利解決問題,很高興他現在也坐在台下,這位先生就是史帝夫雷克。」話剛說完,客滿的會場爆出一陣鼓掌歡呼的聲音,許多人東張西望找尋雷克在那裡。我坐在台下,嘴角不禁泛起微笑,心想,原來聽到雷克的名字會這麼高興的人,不只我一個。

 

文字|蘇重  電台主持人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