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笛大師朗帕爾(Jean pierre Rample)於五月病逝於巴黎寓所。回顧二十世紀長笛音樂的發展,朗帕爾確實是一顆閃爍的明星。他復興巴洛克音樂、錄製質量均衡的現代音樂、並經常改編其他樂器作品擴充了長笛的曲目,為後來的吹笛人引導了一個清晰的音樂視線。
長笛在經過樂器的改良(被十八世紀末的莫札特評爲音準奇差的樂器),在二十世紀初,終於有許多優秀的作曲家紛紛爲這個成熟的樂器譜新曲子,又出現許多承先啓後的教育家演奏家(註1),於是長笛開始了它的黃金年代(Panorma)。在歐陸以巴黎音樂院爲中心,在美國則是由巴黑荷(George Barrere)(註2)將法國派的吹法帶過去,而有了以金賽(Kincaid)(註3)爲首的美國派,許多的長笛家也到巴黎朝聖取經,回到自己的國家發展出自己的風格。
然而對於現在大多數吹笛人而言,說到法國派的大演奏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黃金長笛演奏家朗帕爾(註4),也因此當聽到他因心臟病於五月二十日逝世於巴黎的家中,享年七十八歲時,就不禁讓人感嘆死神又接走一位大師。
天生的演奏家
朗帕爾生於一九二二年的一月七日,和許多的大演奏家比起來,他接觸音樂及長笛的時間相當晚。因爲他的父親喬瑟夫.朗帕爾(Joseph Rample)(註5)是當時馬賽音樂院的長笛教授,並不想讓自己的小孩成爲音樂家。所以在他十三歲時,才因爲喬瑟夫在音樂院的學生人數不夠,又不想被派去教視唱聽寫,他才被拉去成爲父親班上的學生。彷彿有著天賜的才能,他第一年就以莫札特的《G大調長笛協奏曲》第二及第三樂章拿到第二獎,在只學兩年的情況下,隔年便拿到第一獎畢業。他在二十二歲那一年考進巴黎音樂院,令人難以置信地也以一年時間就拿到第一大獎畢業,因爲那時德軍佔領巴黎,所以實際只有上課五個月,他也是競試(concour)當天才出現。那時的巴黎音樂院的競試曲子都是委託創作,而那一次他是以喬利維(Jolivet)新作的《里諾之歌》Chant de linos 技驚全場,不久之後公開演出易白爾的長笛協奏曲,更確定了他超技巨匠的地位。除了任職於樂團及演出室內樂外,他還開了一場長笛與鋼琴的獨奏會,那時大家並不認爲長笛可以成爲全場音樂會的唯一主角,而這項創舉更使他成爲歐洲炙手可熱的獨奏家。之後應邀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首場音樂會,更以浦朗克新作的長笛奏鳴曲獲得樂評的一致讚賞而躍升爲國際性的獨奏家,一年平均有一百五十場演奏會。
唱片錄音
朗帕爾的第一張唱片是莫札特的《D大調長笛弦樂四重奏》。在一九七〇至一九八〇年間是朗帕爾事業的高峰,他大約每年都錄製超過十張唱片。他在Erato錄了一套擲地有聲的唱片,曲目時期從巴洛克跨到現代,其中分量最重的莫過於巴洛克時期的錄音,在他演奏中可以聽出他對於仿古的詮釋沒什麼興趣,他要的是自然的線條,吹奏情緒上有著法國人詮釋巴洛克的溫暖及抒情,不信的話可以聽一聽謝霖拉的巴赫無伴奏小提琴,同樣閃爍著黃金的色澤。而朗帕爾出自本能的莫札特作品錄音,純淨,靈巧,流利的歌唱性,卻不是其他演奏家能夠企及的。在現代時期的錄音,因爲他常是這些曲目的首演者,更見說服力,此外還有爵士,日本及英國民謠。所以他的錄音種類廣泛,大約有三百五十張。
擴展長笛曲目 不遺餘力
除了在求學時期就受到喬利維的賞識,那時青年朗帕爾帶著作曲家一九三八年的舊作《五首咒語》Cinqincantations拜訪作曲家,他非凡的詮釋建立起兩位音樂家長久的友誼,不久又以新作《里諾之歌》拿到第一大獎,所以之後喬利雅的曲子大都題獻給他;而浦朗克的《長笛奏鳴曲》,是他最後三首器樂曲中的一首,首演時由浦朗克親自替朗帕爾伴奏。當然還有許多作曲家爲他量身訂作新曲,如布列茲(Boulez)、布林(Bolling)、費爾德(Feld)、潘德瑞基(Penderecki)等 。
此外,朗帕爾也是復興長笛巴洛克音樂的功臣,有一些在音樂及技巧上非常能讓長笛特質發揮的浪漫時期樂曲,他挖掘、校訂、出版並錄製這些優秀卻被遺忘的冷門曲目,其中有許多作曲家本身就是長笛家。然而身爲音樂家的他並不滿足只當個長笛家,又大量改編許多其他小提琴的作品以擴充長笛的曲目,也因此他校訂出版的樂譜就有二百本之多。基於這項使命,直到生涯的末期,他仍然一直在找尋菲特烈巴赫可能存在的長笛協奏曲。至於現代音樂(avant-garde),他則認爲這些充滿現代技巧的曲子太冷了無法打動他的心,所以從來沒有在他的曲目中出現。
向大師學習
朗帕爾在一九六七至一九八一年成爲巴黎音樂院的長笛教授,擔負起法國長笛學派的傳承。不過相當有趣的是,我們所謂的法國派,在歷任長笛教授師徒制的教導下,都有顯著的不同。就拿馬歇爾.莫易斯(Marcel Moyse)來說,他是現在公認最偉大的長笛導師,他在激發長笛表現力的潛能上有不凡的建樹,他所訓練出來的學生和之後朗帕爾訓練出來的學生,同樣是巴黎音樂院的畢業生,音樂聽起來就很不一樣。
在教學上,朗帕爾特別強調的是自然的吹奏狀態。在這個原則下,拿長笛的姿勢就會像照片中的他,斜斜地拿著長笛,因爲這樣才能放鬆左手;在舞台上也很難看到有花俏動作,尤其到複雜艱難的樂段更是站得和軍人一樣挺拔。他在吹奏時也不會強壓氣,使長笛的聲音聽起來像雙簧管或法國號;吸氣時更是無聲無息,幾乎和平常說話一樣,不會讓人感覺到他在換氣。抖音的使用他也是相當節制,會針對不同樂句給予不同的色彩。而他流暢的連音技巧及清晰多變的運舌,非在自然的吹奏中不能達到。
不只是個長笛家
朗帕爾認爲,不要光追求長笛演奏技巧上的完美無瑕,這種無意義的完美會讓聽衆在十五分鐘內昏昏欲睡,反而要用音樂與聽衆溝通,長笛只是用來表現音樂的工具。若只以長笛來思考音樂,就會用指針調音器調每個音高,而忽略音樂中的音準用調音器是調不準的,必須用耳朵細微的辨識(註6)。他一再諄諄告誡,要向許多大演奏家學習,他的風格養成及樂句詮釋都是深受不同名家的影響。
已經舉辦五屆的朗帕爾長笛大賽,則是巴黎音樂院的另外一個競技場,原因是歷屆第一名得主都是畢業於巴黎音樂院(相當好玩的是五屆中有三屆是日本人),評審也都是巴黎音樂院的傑出校友,所以音樂品味要和巴黎音樂院相近才有機會勝出。第六屆大賽將在二〇〇一年舉行,到時可以到哺育滋養朗帕爾的巴黎感受一下。
朗帕爾的生命就像他的音樂,即便是最簡單的樂句也是歌唱。
註
1. 都是巴黎音樂院的長笛教授,計有泰凡尼爾(Taffanel),恩班(Hennebains),古貝爾(Gaubert)。
2. 泰凡尼爾的學生,在紐約茱莉亞音樂院的前身──音樂藝術學校任教。
3. 費城管弦樂團的首席,任教於寇第斯音樂院。
4. 朗帕爾擁有唯一由路易斯.洛特(Louis Lot)在一八六九年製作的黃金長笛。
5. 他是恩班的學生,可以說朗帕爾延續的是老法國派的傳統。
6. 音準(Intonation)深受純律以及泛音影響,而使用調音器只能確定長笛管體機械上的音高。
特約撰述|郭文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