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劇是一部從「小」處著眼的抒情小品,氛圍淡雅而空靈,唐太宗和魏徵的心靈深處,一個是欲迎還拒、欲拒還迎,一個是欲去還留、欲留還去,君臣兩人對彼此的欣賞愛慕「竟如此相似於男女戀愛相交」。
節目名稱:《李世民與魏徵》
演出單位:國立國光劇團
演出時間:5月14~16日
演出地點:台北國家戲劇院
卡司與內容:編劇陳亞先,導演李小平,演員唐文華、吳興國。故事敘述唐太宗將前太子建成的洗馬官魏徵封為諫議大夫,卻為了魏徵去山東收撫建成舊部李清志,得罪對太宗有救命之恩的龐相壽,太宗一度罷了魏徵的官,最後魏徵巧妙成就太宗明君之名,也成就君臣相得的佳話。
確定指數:★★★★★
戲曲經典作《曹操與楊修》的作者陳亞先,近年來因被延攬去寫電視劇(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在台灣電視頻道中播出過的《乾隆王朝》),讓迷上陳亞先劇作的觀眾,望穿秋水,怎麼也等不到陳亞先的京劇佳作。從前年的《閻羅夢》到今年的《李世民與魏徵》,國光劇團在自承是「亞先迷」的藝術總監王安祈監製下,兩度隆重地製作、首演陳亞先的昔日之作,其召喚老作手再接再厲的深意,不言可喻。
以抒情筆調演繹歷史大戲
唐太宗與魏徵的君臣相得,傳為千古佳話,也成為受矚目的戲劇題材。曾經由上海京劇院帶來台灣演出的《貞觀盛世》,與陳亞先的《李》劇,同樣是取材於此的新編戲。前者具備當前中國大陸所崇尚的大製作、大場面、大唱段、大道理,在對岸拿過許多獎,去年還入圍了中國文化部主辦的「國家精品工程」的十台劇目之一;但該劇到台灣公演時,坐在台下的王安祈卻發現「其中一兩個在大陸每演必然獲得瘋狂掌聲的片段,台灣觀眾的反應竟是一片冷清」,讓台上的演員好不尷尬!王安祈認為,不同的觀眾反應呈現的是兩岸觀眾喜好的不同,相對於對岸的「大就是美」,「台灣更喜歡個性化的藝術,戲要能搖漾心靈幽微處的情思,才能在這裡引起共鳴」。
包括經典作《曹操與楊修》在內,陳亞先寫過不少以「○○與XX」為劇名的戲,陳亞先最令人稱絕的功力,正是在刻劃兩人關係中的精微人性,連由他領銜編劇的電視劇《乾隆王朝》,也聚焦於乾隆皇帝與和珅,重寫了這段早有歷史定論的君臣關係。王安祈說,從劇名乍看《李世民與魏徵》,一般人大概會以為這是大場面大動作的歷史宮廷爭戰大戲,事實上,《李》劇是一部從「小」處著眼的抒情小品,劇中由古琴、月色、瓜棚、春郊營造出的氛圍淡雅而空靈,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的心靈深處,一個是欲迎還拒、欲拒還迎,一個是欲去還留、欲留還去,君臣兩人對彼此的欣賞愛慕「竟如此相似於男女戀愛相交」。《李》劇最大的特色在於以抒情筆調演繹歷史大戲,以女性書寫勾掘君臣關係,王安祈想藉著做這個戲,來證明「戲越做越大、內涵越掘越深,未必是戲曲發展唯一的一條路」。
塑造人物為先,不避角色行當重複
這樣的反省充分表現在對人物的解讀、造型上。《李》劇的兩位主角──吳興國飾演的唐太宗李世民、唐文華飾演的魏徵,光造型就迥然不同於《貞觀盛世》。《貞》劇的唐太宗由老生關懷擔綱,魏徵則由尚長榮以花臉應工。王安祈表示,陳亞先塑造的人物有著搖曳生姿的韻致,和《貞》劇的歌頌教化完全是兩回事。因此,國光故意用了兩個老生,唐文華走馬派老生的路子,吳興國則是不戴髯口、兼具幾分武生氣質的老生,王安祈說,雖然這種不避角色行當重複的角色安排「一定會被老戲迷罵到死」,但著眼於大部分的現代人對京劇聲腔角色流派已經沒什麼概念了,她認為應該從演員的特質配合劇中人性格來形塑人物,才更能吸引觀眾,「陳亞先筆下的魏徵絕對不是花臉」,王安祈篤定地說。
(本刊編輯 施如芳)
口碑檔案
京劇團已成為莫斯科的常客,繼兩年前北京的京劇團赴俄演出後,台灣(國光)劇團此次演出證明了台灣京劇的正統性更勝一籌。
──俄國《獨立報》
很久沒在京劇舞台上看到這麼熱力四射、激迸起全場觀眾熱切回應的新編戲(《閻羅夢》)了,每一折夢、每一個角色都像晶瑩的水晶體,向人生及舞台面向折射出多重的光芒,既達到高度娛樂效果,又多面折射出千百年來中國書生及平話小說裡的南柯夢情意結,成就一齣詭秘迷人的作品。
──《中國時報》
君臣之外,還有女人們……
字面上雖然只有「李世民」和「魏徵」,但事實上,這齣戲的靈魂人物除了君臣,還有君臣背後的女人們──李世民妻長孫皇后和魏徵妻裴氏。王安祈說,陳亞先的女性塑造極有意思,「《閻羅夢》的書生妻子就是正是一例」,而本劇的這兩位妻子,也在男人治國平天下往往陷入盲點的時候,反而能保有最清明睿智的心境,點醒當局者迷的男性人物。長孫皇后一角將由去年專擅全場的「活王熙鳳」魏海敏飾演,名角相傍,觀眾更加有眼福了。(施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