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搖擺情事》由凱文.克萊(左)詮釋柯爾.波特,艾希莉.賈德演出波特一生所愛的Linda。(得利影視 提供)
表演.映象 STAGE & SCREEN

台上台下,雙面人生

《搖擺情事》搬演美國爵士大師柯爾.波特傳奇一生

電影的表現手法相當不俗,透過舞台劇的方式,舞台上上演的是柯爾.波特的一生,台下是彌留狀態的柯爾.波特,在觀眾墜入他傳奇的一生時,又如同布雷希特的疏離劇場,隨時打斷連接的情緒,告訴你這其實只是他臨死前一刻對他一生的回溯。電影同時將焦點放在波特與Linda之間細膩的感情生活,並不去戳破柯爾.波特的真面目,留給那個時代的曖昧,只是將「愛」的定義昇華。

電影的表現手法相當不俗,透過舞台劇的方式,舞台上上演的是柯爾.波特的一生,台下是彌留狀態的柯爾.波特,在觀眾墜入他傳奇的一生時,又如同布雷希特的疏離劇場,隨時打斷連接的情緒,告訴你這其實只是他臨死前一刻對他一生的回溯。電影同時將焦點放在波特與Linda之間細膩的感情生活,並不去戳破柯爾.波特的真面目,留給那個時代的曖昧,只是將「愛」的定義昇華。

年邁彌留狀態的老柯爾.波特(Cole Porter,1891-1964),在觀眾席對著似乎是導演的加百列說:「You are playing my life」,舞台上即將進行的彩排或者演出,是柯爾.波特的一生。

演出一代爵士創作大師的一生

柯爾.波特在美國是家喻戶曉包辦詞曲創作的爵士大師,和蓋希文同一個時代,但波特的作品對於百老匯、好萊塢電影音樂、流行歌曲界有著深厚的影響與貢獻。他的歌曲具有明朗與優雅的特質,他寫的歌詞大多寓意深刻、詞藻精準又巧妙,亦充滿幽默感,訴說愛情,卻又充滿困惑,畢生創作超過一千五百首作品,常帶有些許溫文儒雅的歐洲氣質,偶爾有一點異國風味。

《紐約客》、《歡慶》以及《歡喜冤家》音樂劇等,奠定了他在百老匯不敗的音樂地位,一九四八年推出的《刁蠻公主》更榮獲劇場界最高榮譽東尼獎第一屆最佳音樂劇大獎。著名的Night and Day是他受到摩洛哥回教徒禱告的靈感啟發而創作而成,沒想到卻隨著電影推出而一炮而紅,成為在流行與爵士音樂界傳唱不已的經典曲目。

廿世紀初期的美國娛樂事業幾乎全掌握在猶太人的手中,美國八大影業公司的老闆,除了迪士尼之外,全是猶太人,電影業如此,爵士樂也是如此。早期爵士樂手多有猶太血統,只有柯爾.波特是正宗畢業於耶魯大學的美國人。

雖然許多爵士樂手身兼創作者,像艾靈頓公爵、孟克、比莉.哈樂黛,但爵士樂迷總是將目光焦點放在舞台上那些技藝超卓、即興演出的演奏家身上,「重演奏、輕創作」的爵士生態,讓我們幾乎忽略爵士樂的創作者,電影《搖擺情事》De-Lovely補足此一缺憾。

透過舞台劇,台上與台下人生呼應

柯爾.波特的外公是富商,母親生活在矯飾的上流社會中,對於成就會誇張或吹噓,也影響他日後的作為。耶魯大學時期展現了同志的傾向,混在足球校隊幫球隊寫隊歌,畢業後前往哈佛攻讀法律並同時修習音樂,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被分發去歐陸戰場,在家鄉吹噓自己是戰爭英雄,沒想到他卻在巴黎過著放浪形骸、夜夜笙歌的生活,在那個風起雲湧卻失落的一代,認識斯特拉溫斯基、畢卡索、考克多、費茲傑羅、海明威等藝術家或文學家。而就在大戰結束時,他認識了Linda,Linda為了躲避前夫的暴行而和柯爾.波特在一起,揭開了電影《搖擺情事》的序幕。

電影的表現手法相當不俗,透過舞台劇的方式,舞台上上演的是柯爾.波特的一生,台下是彌留狀態的柯爾.波特,在觀眾墜入他傳奇的一生時,又如同布雷希特的疏離劇場,隨時打斷連接的情緒,告訴你這其實只是他臨死前一刻對他一生的回溯。電影同時將焦點放在波特與Linda之間細膩的感情生活,並不去戳破柯爾.波特的真面目,留給那個時代的曖昧,只是將「愛」的定義昇華。

演音樂劇拿過兩座東尼獎,拍電影拿過一座奧斯卡獎的凱文.克萊成功地詮釋柯爾.波特,從年輕到老,非常神似而且成功地詮釋一個gay man,但終身喜歡的卻是一個女子,即使他每天晚上都會出去和男人鬼混。艾希莉.賈德更是Linda的不二人選,可以讓Gay喜歡的女人,可以督促他從花花公子轉換成創作力量的女人,卻獨守空閨到老死。

片中串場演唱全是大有來頭的歌手

這部電影是米高梅電影公司創立八十週年的大戲,找來了時裝大師亞曼尼打造那個時代的風華,同時片中一閃而過在酒吧、宴會廳唱著波特成名曲的歌手,都大有來頭,看片時可以仔細找一找,有獲得十二座全英音樂獎紀錄保持者的壞男孩羅比.威廉斯(Robbie Williams)、八座葛萊美獎桂冠加冕的雪瑞兒.可洛(Sheryl Crow)、娜妲莉.高(Natalie Cole)、新浪潮音樂皇帝艾維斯(Elvis Costello)、與其妻子爵士美聲戴安娜.克瑞兒(Diana Krall)、搖滾樂女天后艾拉妮絲.莫莉塞特(Alanis Morissette)與Vivian Green。

米高梅的象徵是電影一開始的獅子吼,聽說吼一聲是普通片,吼兩聲,是佳作,吼三聲,是不可多得傳世佳作,到目前為止,我看到的米高梅出品的電影,都只有吼兩聲,聽說只有《亂世佳人》吼過三聲。八十週年的大戲入選坎城影展的閉幕片大受好評,但米高梅電影公司卻也在八十歲壽終正寢,被新力收購,但仍保有獅子吼的片頭。也因如此,《搖擺情事》沒有在院線上映,好在DVD的發行,讓我們可以一睹這部傳說中的電影。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