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志劇場史詩 螢幕精采再現 (華納家庭娛樂 提供)
表演.映象 STAGE & SCREEN

同志劇場史詩 螢幕精采再現

從《美國天使》看到二十世紀末的世界

《美國天使》以「幻想曲」的形式,探討美國社會中同性戀以及相關內容,讓觀眾看到二十世紀末保守主義再現的世界。今年《美國天使》DVD將登陸台灣,在這部有艾爾‧帕西諾、梅莉‧史翠普、艾瑪‧湯普遜等大牌跨刀的影集中,台灣觀眾終於有機會一賞這部傳奇劇作的電視版。

《美國天使》以「幻想曲」的形式,探討美國社會中同性戀以及相關內容,讓觀眾看到二十世紀末保守主義再現的世界。今年《美國天使》DVD將登陸台灣,在這部有艾爾‧帕西諾、梅莉‧史翠普、艾瑪‧湯普遜等大牌跨刀的影集中,台灣觀眾終於有機會一賞這部傳奇劇作的電視版。

美國《新聞週刊》:「我們這個時代中最廣、最深、最探索性的一齣美國戲劇。」

《紐約時報》:「一部廣大的、奇蹟般的戲……具挑戰性、幽默感、深深地令人不安……探索性地、激進地重新思考什麼是美國政治劇場。」

《綜藝週刊》:「一部史詩般的發燒夢……一部三小時懸崖般的經驗,玩了令人還要。」

一九九三年《美國天使》舞台劇版在百老匯上演,拿下當年度的普立茲獎最佳戲劇獎,同時第一部及第二部連續拿下兩年的東尼獎最佳戲劇,六個小時的演出,已成為同志的史詩之作。

去年第五十六屆艾美獎提名名單揭曉,獲二十一項提名的HBO迷你影集《美國天使》是最大贏家,拿下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編劇、最佳導演……等十一項大獎,並創下四百萬人同時觀賞的年度最高收視率。

大牌雲集的傳奇影集

正當引頸期待HBO上演影集時,《美國天使》DVD提前發行,終於可以一睹艾爾‧帕西諾演GAY,梅莉‧史翠普演好幾個角色,艾瑪‧湯普遜演天使的傳奇影集。

艾爾‧帕西諾在《美國天使》中飾演羅伊康(史上真有其人,是美國五○年代政壇上極右派麥卡錫主義代表人物之一,為了掩飾其性傾向而不惜公開反對同性戀),將一味跋扈逼人但又罹患愛滋而身形漸消瘦的政治大佬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艾爾‧帕西諾並非第一次演同性戀,在《熱天午後》裡,演一個雙性戀的銀行搶匪,在銀行門口和警方對峙的那一幕裡,就已突顯出他陰性特質的一面。他將《美國天使》中的角色內在的衝突描繪得栩栩如生。此外,他還飾演一個夢境中的祖先鬼魂,帶著英國上流社會的口音。

《美國天使》一開始,穿黑衣戴黑帽滿臉鬍鬚的猶太教士,在教堂中主持一場告別式,看到最後才知道教士這個角色竟然是由梅莉‧史翠普演出,她主要飾演一個摩門教徒的媽媽,在一個深夜接到兒子打來的電話,向她告白他是同志時,竟能故作鎮靜,彷彿什麼事都沒發生地告訴他:「太晚了,趕快去睡,有什麼事明天再說。」然後拎著大皮箱,來到紐約找她的兒子。同時另外還飾演一個鬼魂,一個醫師。

HBO的影集完全忠於舞台劇的劇本,劇作家在舞台指示裡便交代好每個演員要兼演哪幾個角色。艾瑪‧湯普遜在劇中有脫胎換骨的演出,主要演出天使、兼演乞丐、護士等等各如其份,「天使」具有無上的威嚴,扮演著人神之間的管道,同時擁有一對翅膀與七個陰道,劇中在愛滋病患產生的幻覺中,與其在半空中交媾,台灣的DVD版本則以馬賽克處理這個段落。

「幻想曲」形式中,包容了一切

《美國天使》打出影帝影后牌,主角卻非他們,故事藉由一對男同性戀伴侶,因一方得了愛滋病而面臨危機;一對貌合神離的摩門教夫妻,先生喬有同性戀傾向,妻子有輕微藥癮,艾爾‧帕西諾是喬的上司,梅莉‧史翠普是喬的母親。但是整個故事的靈魂人物,卻是患了愛滋病的普萊爾的前男友護士貝里茲,也是個變裝皇后、不媚俗的出櫃同志,由傑弗瑞‧萊特(Jeffrey Wright)飾演,他成熟的演技,激發全劇其他年輕演員卯起勁來飆戲,和大牌影星對手,一點兒也不遜色,傑弗瑞‧萊特居中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傑弗瑞‧萊特曾經演過由Julian Schnabel執導的Basquiat,扮演傳奇塗鴉畫家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維妙維俏,宛若真人在世。巴斯奇亞深獲安迪‧渥荷喜愛,廿八歲因毒癮去世。萊特將巴斯奇亞的女性特質表演得非常傳神。看完他的演出,沒有人會懷疑他不是同志,但事實上他已婚,有一個小孩。

《美國天使》在第一部〈千禧年近了〉與第二部〈重建〉中,以「幻想曲」的形式,探討美國社會中同性戀以及相關內容。正因為如此,在跳躍拼貼的幻想形式下,包容了諸如同性戀與異性戀的情愛糾纏關係、宗教上的傳統與現代之分歧、種族上的互相誤解與歧視、社會上嗑藥與酗酒等不定時炸彈的潛藏因素、政治上保守主義與假民主的自由主義的爭鬥,乃至於愛滋病作為二十世紀末黑死病所引起的人際危機等等龐雜的內容與主題,均帶給觀眾評論者極大的討論空間。

時報出版社於一九九六年五月出版了《美國天使》中文版的劇本,同年八月,表演工作坊將《美國天使》第一部改編搬上舞台《新世紀,天使隱藏人間》,在國家劇院演出期間,創作力旺盛的小劇場同志導演田啓元,因愛滋病去世,表坊將此戲向田啓元致敬。

二十世紀末的世界

在觀賞這個作品時,有一些文化與宗教上的隔閡,在此預作說明:劇作家東尼‧庫許納是猶太裔,當時在創作這個劇本時,當政的是雷根總統,作風保守,打壓弱勢團體,粉飾太平,加上墮胎、家庭價值、男女平權、種族問題、同性戀人權等尖銳議題浮現,保守主義有再度興起的趨勢。

二十世紀末的社會就是這般光景:不同的種族、文化、宗教和意識型態並存,互相傾軋,就像是這個世界的縮影,混亂、自私、虛無,人人都在等待救贖。劇作家隱喻性地帶進宗教的保守,不接受同性戀的摩門教,嚴守教義的猶太教,以聖經啟示錄的末世意象,採幻想曲般的自由跳接形式,串起劇中的男人、女人、黑人、白人、猶太人、今人、古人、天使、凡人、同性戀、異性戀、左派、右派、基督教、猶太教、摩門教徒,全部以現實、幻覺或夢境串連在一起,揭露人們信仰的失落,面對另一個世界(未來和死亡)的徬徨、恐懼與憤怒。以及最後一幕在紐約中央公園的畢士大噴泉前的大和解,對於過去所犯過錯的寬恕與救贖。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