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夏塑造樂團發出懷舊、憂鬱的美麗音色,立即引領聽眾進入諸多俄羅斯文學名著的氛圍裡。(林鑠齊 攝)
音樂

妙手改編四重奏 巴夏盡得原作精髓

評俄國絃樂巨擘巴夏與NSO 靈動心弦

柴可夫斯基絃樂交響曲改編自第一號絃樂四重奏,巴夏的改編非常成功,柴可夫斯基所有的迷人要素盡在其中,第二樂章的低音提琴尤其具有點石成金的魔力。

柴可夫斯基絃樂交響曲改編自第一號絃樂四重奏,巴夏的改編非常成功,柴可夫斯基所有的迷人要素盡在其中,第二樂章的低音提琴尤其具有點石成金的魔力。

俄國絃樂巨擘巴夏與NSO 靈動心弦

6/2  

台北國家音樂廳

國家交響樂團每個樂季的演奏場次,雖然還無法像歐美主流樂團那麼密集大量,但是所排出來的曲目品質卻一點也不遜色,五月十四日母親節的演出就是絕佳例證。當天由俄羅斯女大提琴家顧德曼(Natalia Gutman)擔綱的舒曼大提琴協奏曲,理性超越感性,對浪漫的理解別具一格。蕭斯塔可維奇的第八號交響曲(羅斯托波維奇二十多年前率美國國家交響樂團來訪的主力曲目,這次則為國內樂團首演),簡文彬將樂團整理得井井有條,大動態爆棚痛快淋漓,強弱對比收放自如,僅管史詩格局或許未若羅斯托波維奇那般龐然,對戰爭苦難的省思也還可以更深刻些,整體表現仍然值得拍案叫絕。安可曲選用台灣民謠《搖囝仔歌》的編曲亦屬神來之筆,鄰座名鋼琴家藤田梓教授還特別問我,這是否簡文彬任內的最後一場音樂會,要不然為什麼如此感傷?

世界首演兩首巴夏新曲

六月二日的音樂會,曲目同樣極為珍貴。高齡已經八十二的俄羅斯指揮家巴夏(Rudolf Barshai)是蕭斯塔可維奇的圈內人,不但曾負責首演蕭氏的第十四號交響曲,也獲得作曲家授權將其第八號絃樂四重奏改編成室內交響曲(Op.110a)。此外,他也將蕭斯塔可維奇的第三號絃樂四重奏和第四號絃樂四重奏分別改編成為弦樂與木管的交響曲(Op.73a)和室內交響曲(Op.83a),並且親自指揮歐洲室內管絃樂團錄製唱片(DG)。這次跟NSO合作的三支曲子(貝多芬《大賦格》(Op.133)、鮑羅定室內交響曲、柴可夫斯基絃樂交響曲),均為巴夏執著改編著名絃樂四重奏作品的嶄新成果,後面兩首甚至還是世界首演(解說冊上並未註明,中場休息時的廣播讓內行樂迷喜出望外)。

巴夏雖擔任過英國波矛斯交響樂團和加拿大溫哥華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仍以對室內樂團的精雕細琢最受樂界推崇(特別是他所創立的莫斯科室內管絃樂團)。這場演奏會全由國家交響樂團絃樂組擔綱,剛好讓巴夏招牌特色大顯身手。

感人肺腑的〈如歌似的行板〉

貝多芬《大賦格》原曲乃第十三號絃樂四重奏被替換的終樂章,其精神層面的力道極為強勁,NSO在紋理凝聚度方面還不夠精鍊,弧形樂句的巨大彈跳和排山倒海的節奏驅動則相當精采。鮑羅定室內交響曲改編自第二號絃樂四重奏,巴夏塑造樂團發出懷舊、憂鬱的美麗音色,立即引領聽眾進入諸多俄羅斯文學名著的氛圍裡。比較可惜者,這首鮑羅定追懷初戀幸福時光的作品,即使擴大編制演出,終樂章作為交響曲結尾,分量仍稍嫌太過輕盈。

柴可夫斯基絃樂交響曲改編自第一號絃樂四重奏,此曲第二樂章〈如歌似的行板〉特別膾炙人口,據說大文豪托爾斯泰聽過之後不由得潸然淚下。巴夏的改編非常成功,柴可夫斯基所有的迷人要素盡在其中,第二樂章的低音提琴尤其具有點石成金的魔力。NSO絃樂組顯然也被特殊場合氣氛所激勵,充分奏出濃烈熱情與渴慕的芬芳。巴夏將〈如歌似的行板〉再演一遍當做安可,聽起來同樣感人肺腑,這不就是偉大藝術品的特徵嗎?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