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勝對狄爾這位主人翁得意洋洋的種種戲謔都刻畫得栩栩如生,樂團絃樂組在追求少女樂段所奏出撒嬌似的音質相當可喜,斷頭台場景的爆棚動態極為洶湧澎湃。更重要者,其詮釋充分展現出正統德國禁慾式的幽默,而非輕浮的嬉鬧。
NSO發現理查.史特勞斯二—狄爾的惡作劇
11/5 台北國家音樂廳
國家交響樂團本樂季除了諸多大格局新穎企畫之外,也不忘珍惜薪火相傳理念,邀請數位前任音樂總監與國內樂壇耆宿前來客席指揮。其中擔綱這場音樂會領軍重任的張大勝教授,最能掀起資深樂迷的懷舊心緒。三十八年前他頂著曾經接受大師卡拉揚指導的光環從德國學成歸國,歷任學術界要職,陸續創辦多個校園交響樂團,退休前擔任過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兩年,還率團赴歐巡演,對台灣樂壇貢獻厥偉。其拿手曲目一向以德奧傳統經典作品為主,大約十年前指揮NSO所演出的布魯克納第四號交響曲,國內最挑剔品味的重量級樂評家崔光宙教授臨場聆聽之後,曾對友人津津樂道、讚不絕口。這次他淡出舞台許久重現江湖,是否寶刀未老,特別值得關注。
展現正統德國禁慾式的幽默
十一月五日下午的演奏會以理查.史特勞斯《狄爾愉快的惡作劇》開場。此曲開頭不久有一段鮮明的法國號獨奏,稍有閃失的話立即會影響整體欣賞氣氛,幸好當天擔綱樂手順利過關,令人欣慰。國家交響樂團去年重組之後,銅管組的穩定度確實有所提昇。張大勝對狄爾這位主人翁得意洋洋的種種戲謔都刻畫得栩栩如生,樂團絃樂組在追求少女樂段所奏出撒嬌似的音質相當可喜,斷頭台場景的爆棚動態極為洶湧澎湃。更重要者,其詮釋充分展現出正統德國禁慾式的幽默,而非輕浮的嬉鬧。接下來理查.史特勞斯的降E大調第二號法國號協奏曲,由柏林愛樂部門首席史帝芬.多爾(Stefan Dohr)主奏。他曾跟阿巴多、巴倫波英等大牌名家合演協奏曲,高手出擊的確不同凡響,立即吹出毫不費力、字正腔圓、潤澤豐美的質感。第一樂章的狂想風格,第二樂章的狂喜表情,第三樂章飄飄然的華彩展技,他都演得絲絲入扣,陶醉不已。此外,多爾所醞釀類似理查.史特勞斯《最後四首歌》那種對「精緻永不再來」的高貴嘆息,也是高手與一般樂手的最大分野。
引領樂團發出正宗厚重的德奧音色
下半場演出布拉姆斯的C小調第一號交響曲(Op.68)。張大勝的Power非常大,引領樂團發出正宗厚重的德奧音色,內行人都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然啦,九月份該團剛經過華格納《指環》全集的洗禮應該也功不可沒。第一樂章他們所蓄積的精神深度,讓我聽到並非如某鋼琴大師所云布拉姆斯的「假英雄」,而是寫作經文歌《受患難的人為何有光賜給他呢?》(Op.74,No.1)之時內心掙扎試煉的作曲家。第二樂章,木管組的表現特別優異(安德石的長笛尤屬一絕),中提琴組配置於指揮右手邊的好處,也充分彰顯。第四樂章的輝煌氛圍,同樣讓我聯想起布氏採用聖經詩篇、路加福音、馬太福音和舊約申命記經文所譜寫的《慶典與審判紀念》(Op.109)。總結而言,張大勝所塑造的是克倫培勒(Otto Klemperer)式的堂皇建築,而非福特萬格勒的即興火花。樂曲結束後,有將近十位獻花者上台,一般觀眾或許會稍嫌冗長,卻也見證了張教授的大老級崇高地位。安可曲為耳熟能詳的布拉姆斯第五號匈牙利舞曲,樂團奏出濃濃的滄桑感,與若干在分句和節奏方面花俏處理的版本大相逕庭,讓喜愛內涵探索的愛樂者更加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