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捷爾引領NSO發出有史以來最接近克里夫蘭管絃樂團那一級的精美音質與精緻合奏(林鑠齊 攝)
音樂

大師手筆,極盡聲色之娛

評指揮大師馬捷爾與NSO

打頭陣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從緩慢序奏開始就做出極為精細的分析,接著逐步展現扣人心弦的流動力量,勁道一路貫穿到結尾宿命高潮,一氣呵成的架式不愧大師手筆。其音樂美學一向以精純為尚,讓悠遊的音符自然歌唱,至於刻骨銘心的表情則非詮釋重點。

打頭陣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從緩慢序奏開始就做出極為精細的分析,接著逐步展現扣人心弦的流動力量,勁道一路貫穿到結尾宿命高潮,一氣呵成的架式不愧大師手筆。其音樂美學一向以精純為尚,讓悠遊的音符自然歌唱,至於刻骨銘心的表情則非詮釋重點。

指揮大師馬捷爾與NSO

3/17  

台北國家音樂廳

一九九一年六月馬捷爾率匹茲堡交響樂團來訪,當時壓軸的柴可夫斯基第三號交響曲《波蘭》,迄今仍為此曲在台的唯一舞台公演。我有幸同他訪談,其中兩件事經過十多年記憶猶新。那陣子美國某家重要媒體曾報導:馬捷爾宣稱,能夠撐住音樂凝聚力、永遠保持專業水準的指揮家只有卡拉揚、蕭提和馬捷爾自己三人而已。訪談時他表示已被這項報導困擾許久,要求我一定要幫他澄清,因為他絕對不會這麼狂妄。其次,他事先說好只接受五十分鐘專訪,結果五十分鐘一到,問題才回答到一半,竟斷然宣佈訪談結束,讓採訪者當場愣住。無論如何,馬捷爾的確是七十多歲這個世代名指揮之中,目前仍在國際樂壇最前線虎虎生風、發光放熱的第一人,能夠撥冗客席指揮NSO,對樂團和聽眾而言都是莫大的福氣。

讓悠遊的音符自然歌唱

馬捷爾一九六○年代指揮維也納愛樂所錄製的柴可夫斯基交響曲全集(Decca),在黑膠唱片時代就具有崇高聲望。其處理柴氏作品的手法,基本上並沒有太大改變。當天打頭陣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從緩慢序奏開始就做出極為精細的分析,接著逐步展現扣人心弦的流動力量,勁道一路貫穿到結尾宿命高潮,一氣呵成的架式不愧大師手筆。其音樂美學一向以精純為尚,讓悠遊的音符自然歌唱,至於刻骨銘心的表情則非詮釋重點。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由年僅二十四歲的奧地利新秀莉迪亞.拜希(Lidia Baich)擔綱獨奏。第一樂章,無論樂段溫柔、隨想還是歡慶,她都能適切掌握到整體的抒情本質;第二樂章的憂鬱筆觸,雖不夠深沉,仍洋溢令人疼惜的芬芳;第三樂章在馬捷爾與樂團天衣無縫的光輝支撐下,獨奏者充分演出舞動的能量和令人屏息的火花。拜希所拉奏的是奧地利國家銀行出借的一七二七年瓜奈里耶穌琴(暱稱ex Guilet),當晚她似乎尚未能將這把名琴的高貴質感發揮到讓聆者驚艷的地步,稍稍可惜。安可曲採用克萊斯勒《宣敘與詼諧隨想曲》,巧妙宣示了她的奧地利傳承。

以最清晰透明的紋理來呈現每一幅畫

穆梭斯基/拉威爾《展覽會之畫》,馬捷爾先前的兩次唱片錄音(Decca和Telarc),均屬眾多音響發燒友珍愛的經典測試盤。這次的演奏,雖然聽不到《牛車》裡對貧苦農民的深切同情,或者《高登堡與舒穆耶爾》裡對貧富不均的辛辣批判,馬捷爾卻引領NSO發出有史以來最接近克里夫蘭管絃樂團那一級的精美音質與精緻合奏:沁人心脾的絃樂,溫潤香醇的木管,金光閃閃的權威銅管,渾圓且量感十足的低頻粒子,極盡聲色之娛。他可謂以最清晰透明的紋理來呈現每一幅畫,精神內涵的解釋交給欣賞者自行解決,最後則揮出不可思議的分解拍子登上《基輔城門》頂峰,將爆棚動態漂亮昇華。周遭聽眾紛紛猜測應該沒有安可曲的當兒,馬捷爾瞬間推出葛令卡《路斯蘭與魯密拉序曲》,士氣如虹、整齊劃一的發飆煙火,讓座無虛席的愛樂者滿載而歸。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