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掌人可以讓演出氣氛活絡,製造出「傑作」的氛圍。(林鑠齊 攝)
歐洲人文筆記

鼓掌人的藝術

只有高明的鼓掌人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大叫bravo,什麼時候該連續呼叫,如果呼叫和鼓掌的時間點不巧妙的話,明眼的觀眾馬上會看出破綻。還有,鼓掌人如此精通歌劇,不但對歌唱家的好壞看得清楚,也知道他們的弱點和優勢,最厲害的鼓掌人看得出來演出者什麼時候安全上壘,什麼時候漏失,他們在安全上壘時大聲呼叫,肯定能使演出者再加分。

只有高明的鼓掌人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大叫bravo,什麼時候該連續呼叫,如果呼叫和鼓掌的時間點不巧妙的話,明眼的觀眾馬上會看出破綻。還有,鼓掌人如此精通歌劇,不但對歌唱家的好壞看得清楚,也知道他們的弱點和優勢,最厲害的鼓掌人看得出來演出者什麼時候安全上壘,什麼時候漏失,他們在安全上壘時大聲呼叫,肯定能使演出者再加分。

如果你在歐洲歌劇院聽歌劇,尤其是義大利,不要以為觀眾瘋狂鼓掌的歌劇就一定是演唱俱佳的作品。因為,有一個古老的戲劇傳統,至今仍悄悄地在歌劇院裡進行。

那就是「鼓掌人」(claquer)的傳統。這個戲劇傳統已有二千年歷史,早在羅馬時代暴君尼祿(Nero)便深深明白鼓掌的藝術,他在出席公眾場合或者競技場時,都會花錢聘請一個五千人的鼓掌隊伍,那些人會為他造勢,營造一代盛君的氣象。

一直到九○年代,歐洲歌劇院的歌劇盛衰史有一部分仍靠鼓掌人的高明技藝,今天,鼓掌人在一般戲劇劇場已很少看到,而歌劇演出的三大男高音化和全球化後,也使鼓掌人藝術愈來愈式微,目前只剩義大利一些地方如米蘭史卡拉歌劇院(Scala)、羅馬或維洛納和西西里島歌劇院都還有鼓掌人的存在。

鼓掌隊營造出來的傑作氛圍

我對此技藝的佩服和好奇,有時好像都高過對歌劇本身,對我,鼓掌隊在劇場文明史上值得大書特書,而其技巧表現簡直是波樂(Augusto Boal)的無形劇場(Invisible Theater)概念最具體的延伸。我如果專程去義大利看歌劇,無非便是為了看鼓掌人的演出。

鼓掌人的工作並不容易。以歌劇而言,鼓掌人的工作包括,在觀眾進場前便在場外散播耳語,與在場內鼓動和激勵掌聲。眾所周知,劇院是歐洲社會中上階級社交見面的場合,看歌劇前及中場休息都會聚在場外喝東西或點頭打招呼,鼓掌人會在這些場合散播該歌劇的耳語,舉凡有利該歌劇演出的宣傳,如地方首長已購了票,某女伶和唱片公司簽下多少數字的合約,甚至於一些鼓動氣氛的讚美及大聲喧嘩。

而在演出中途,鼓掌隊伍中有分領隊與大中小隊長,他們分區而坐,全視領隊(capo di claque)的命令,在暗中,他們彼此配合操作,若配合得完美無間,一齣男女高音再走音、舞台呈現再沒有新意的演出,也可以靠鼓掌隊營造出傑作的氛圍,讓不懂歌劇的觀眾瘋狂地跟著起立鼓掌。原因正是,全世界都一樣,不懂戲劇的觀眾畢竟多過懂戲劇的人,還有,現場氛氛可以營造,有人深諳此道。

我在學生時代常常去國軍文藝中心看平劇,我那時便觀察到總有一群戲迷鼓掌叫好,一些老戲迷們知道該在什麼鑼鼓點什麼節拍後立刻喊好,其實那些戲迷扮演的也是鼓掌人,他們暗中支持自己的青衣花旦,但就僅於代表個人意見,不像西方的鼓掌隊靠此工作維生且那麼有組織。

雖然看京戲的鼓掌人多半出乎以情,與歌劇一樣,只有高明的鼓掌人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大叫bravo,什麼時候該連續呼叫,如果呼叫和鼓掌的時間點不巧妙的話,明眼的觀眾馬上會看出破綻。還有,鼓掌人如此精通歌劇,不但對歌唱家的好壞看得清楚,也知道他們的弱點和優勢,最厲害的鼓掌人看得出來演出者什麼時候安全上壘,什麼時候漏失,他們在安全上壘時大聲呼叫,肯定能使演出者再加分。

不只如此,鼓掌隊還負責演出謝幕的安可聲,丟花或獻花,發動觀眾起立鼓掌。甚至在劇場外接受記者的採訪。

歌劇紅伶的鼓掌部隊

鼓掌人憑著他們的技藝,價碼也大大不同。工作價碼從百元到千元歐元不等,就像前面說過,如果鼓掌人不懂戲劇,那麼他的鼓掌藝術自然不會那麼純熟,一分錢自然是一分貨。

九○年代,一些想走紅的歌劇演唱家經常私下自已掏腰包請鼓掌人,尤其以女伶最多。這裡有一個經典故事,但就不要指名道姓好了:一位現今你我熟知的歌劇名伶,當年剛出道時,有一次在史卡拉劇院演出,必須和一位當時比她有名的男高音同台演出,女高音不服輸的性格使她花了大把鈔票請來一個龐大的鼓掌隊伍。在演出中,女伶的鼓掌叫好聲明顯壓過男伶,那位盛名的男歌劇家感受到壓力,在謝幕前的幕後便立刻向歌劇院經理抗議,他說,這些鼓掌人的面孔我太熟悉了,他們昨天才在維洛納,今天就坐在這裡胡作非為,歌劇院的經理懾於男伶的盛名,馬上電話通知劇院的消防人員,要那消防人員把鼓掌人全請出去。那位消防人員在麥克風裡問經理:「這些人在劇院裡抽煙嗎?」,經理回答:「沒有啊」,那位習慣鼓掌人傳統的消防人員立刻告訴他,「對不起,那我就沒理由將他們請出去。」

今天,鼓掌人的藝術逐漸沒落,但死灰復燃的是,電視綜藝節目粗暴地延用了這個傳統,現場觀眾被迫隨著現場的鼓掌指令鼓掌觀呼,就像台灣一些政見發表會也一樣。或許,陳水扁也偷偷地學了一些皮毛。

PAR名詞解碼室

波樂的無形劇場

波樂是巴西的劇場導演、作家,創新且影響深遠,曾著有《被壓迫者劇場》一書闡述以劇場形式來解放被壓迫者的心靈、進而引發革命的能量。他的「無形劇場」指的是一種非在正式劇場空間中演出,提供給非預期看到演出、也不太有機會看到演出的觀眾觀賞的劇場形式,演員的演出也非給特定觀眾看。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陳玉慧
從小寫抒情散文及小說,後來編劇和導演。
報導獨家國際新聞,在德國媒體評論。
生於台灣,住在歐洲,去了全世界......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