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莫斯科,天氣說不上炎熱,走在艷陽高照人潮熙攘的街頭,居然還會讓人喘著氣、透些微汗。只有在入夜或清晨沒有陽光時,才會隨著風、沁著股涼意。也唯有在那時,才會微微拉近了一點以往我對「鐵幕—蘇聯」一貫地白藹藹、冷冰冰的刻板印象。但在二○○七改革開放後的今天,尤其是在白晝長達二十個小時的夏日,卻讓人絲毫感覺不到凜冽的凍氣與昔日的封閉。正因為如此,如今莫斯科的六月,儼然已成為各方旅人的最佳焦點與季節。
這個十五年前被戲稱為「落難的貴族」、而現在被喻為「金磚四國」之一的俄羅斯,有著相當於四百七十二個台灣大小,世界上面積最廣的國土。一九九一年,十五個加盟共和國先後宣告獨立,蘇維埃聯邦瓦解,當時全國陷入一片蕭條,但在進入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後,俄羅斯仍靠著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重新成為全球不容忽視的經濟強權。
可是經濟的突飛猛進易求,文化的累積卻是不易。在積極發展經濟的同時,也有許多人在問,他們是否忽略了固有的藝術與文化的寶藏?而這個頂著《天鵝湖》、杜斯妥也夫斯基、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諾貝爾獎得主全球第二多的桂冠之國,如今,又是該如何讓世界的人們,再次認識紅場、石油、伏特加、與歷史光榮之外的俄羅斯藝術?
筆者有幸趁著參訪俄羅斯政府長期支持、最重要的藝術活動之一「契訶夫國際戲劇節」同時,獨家專訪到曾任莫斯科市共青團第一書記及文化局長,並獲法國政府頒授學術棕櫚(Academic Palm)中最高榮譽勳章,如今擔任戲劇節總監的瓦列里.夏德林(Valery Shadrin),一談現在俄羅斯政府對當代表演藝術的推廣與政策。
Q:「契訶夫國際戲劇節」(以下簡稱戲劇節)成立於一九九二年,可否簡述一下當時創立的背景、動機與宗旨?
A:戲劇節成立的時候,是俄羅斯剛發生劇烈變動後的一年,不論政治或經濟的政策與走向,都有著大幅度的改變,正處於蛻變的初期。當時很多建設也才準備起步,可是俄羅斯在經過長期與外界隔離之後,我們認為尤其重要的,就是有必要帶領國人去重新去認識這個世界。
戲劇節就是背負著這個使命:帶領俄羅斯的人民與國際接軌。讓我們的人民發現,在廿一世紀的劇場領域中,有甚麼樣的表演藝術正在發生。
Q:我們知道戲劇節的創辦,是由民間常設的非營利組織所發起,可否談談以一民間機構如何主辦這麼龐大、多元的藝術節?
A:雖然戲劇節是由民間的非政府組織所成立,但是政府力量的介入還是很重要的。我所指的不單只是有經濟上的支持,還有在外交上的協助。像是經由政府的外交管道,我們才能比較容易地得到其他國家對我們戲劇節的認可與幫助,像台灣外交部駐莫斯科的辦事處、與其他國家的外交部等。此外,還有一些民間的企業也是我們很好的朋友,這個藝術節,絕對不是我們一個單位能夠獨立完成的。
Q:您剛剛提到藝術節的經費有獲得政府相當程度的補助,也有部分來自企業贊助,請問其中的比例如何?票房營收又佔了整體營運的百分之幾?
A:我們的經費30%來自俄羅斯中央政府;30%來自莫斯科市政府;30%來自我們藝術節的營運:諸如票房、廣告等;其餘款項,則來自民間企業的贊助及捐款。
Q:藝術節的觀眾結構又是如何,是本地的觀眾居多?還是國外的觀眾?年齡層的分布又如何?
A:我們的觀眾還是以本國愛好藝文活動的人為主。而觀眾年齡層的分布十分平均。這因為我們的票價結構與挑選節目的走向,兩個方面所促成的。
以票價來說,我們最便宜的票大約為二百五十盧布(1盧布約1.3台幣)。這在莫斯科來說很便宜,是其他演出不可能訂出來的。當然我們的演出也有高票價,最高的大約是在二千五百到三千五百盧布,但與藝術節以外的演出相比,也沒有太貴,是一般民眾都可以負擔得起的。這個定價策略尤其對喜愛表演藝術的年輕人來說,有著很大的幫助與誘因,讓他們可以來參與我們的活動。
莫斯科的劇院、音樂廳,通常是對老年人的優惠折扣較高,因為他們有欣賞表演藝術的習慣,是最主要的消費群眾。可是相對的,在沒有優惠的狀況下,卻對經濟基礎不夠的年輕人,造成較大的負擔。所以我們的節目,非常受年輕人及學生的喜愛,觀眾的年齡層也比其他團體的演出低很多。這也是藝術節在面對電影、電視等新勢媒體的競爭,青少年對劇場越來越冷漠的現況下,為培育年輕觀眾方面所進行的努力。希望能提供他們一個較沒有壓力的環境,讓年輕人能有更多參與的機會。
而且我們挑選的節目,也多以國際上知名、在國內較少接觸到的團體為主,我想這也是引起年輕人興趣的一點。
Q:請問戲劇節在節目的挑選方面,是否曾面臨票房壓力與藝術價值的衝突?或是因為有了政府的補助,而有其他的考量?
A:當然有,但我們在挑選節目時,也都會試著盡量兼顧。有的節目會為了票房考慮而引進,有些創作則是表現真的很精采,極具藝術的欣賞價值,有些也是為了其他的因素:政治、外交等。但是我們都會以剛剛我們所提到,藝術節成立的宗旨:「開啟國人藝術新視野」的課題,作為最主要的衡量標準。
像今年,雖然是俄羅斯政府為促進與中國大陸友好外交而定下的「中國年」,可是在我們的節目中,卻仍然只有台灣的團體參加,沒有大陸的演出。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其實這絕對不是個人的好惡。而是因為我們實際去看過,覺得台灣團體的演出在藝術層面上較有價值。其實藝術節在去大陸參訪時,真的很想選一齣京劇,因為俄羅斯人對於京劇的演出形式非常著迷,絕對可以滿足票房的需要,我還記得二○○三年,我們就曾請過台灣的國光劇團來演出《穆桂英掛帥》,當時票房全滿,觀眾反應很好。可是今年在中國大陸,卻沒有看到精采的京劇演出,所以我們就放棄了,絕對不會因為政策的考量,而影響到節目品質。
Q:戲劇節歷年來挑選許多前衛大師的作品,或是其他文化的作品,你們如何教育本地觀眾去欣賞接受這些前衛的作品或是不同的文化?一般觀眾對這些作品的反應又是如何?
A:因為這個戲劇節是為了要向俄國人介紹世界各地的文化,所以我們在挑選節目時,也會朝著這個方向進行。有些節目我自己也不見得喜歡,有些觀眾也不一定能接受,票房很慘。但這並沒有關係,要讓觀眾去看,或至少知道有這麼多不同角度的創作,才是重點。
Q:您剛剛提到許多台灣的團體曾在這裡演出,不知道觀眾的反應如何?
A:大家都很喜歡!朱宗慶打擊樂團、國立國光劇團、極致體能舞團、雲門舞集、優人神鼓、漢唐樂府,每一齣都很精采、票房也幾乎都滿座,不然我怎麼會每次都請台灣的團體來?他們的作品都是屬於國際上不容錯過的藝術創作,很優秀!
Q:在台灣報章上,我們稱貴國為「金磚四國」之一,在國際媒體上,也稱俄羅斯為崛起中的經濟強國,請問經濟發展是如何帶動、影響你們在藝術上的推動?舉辦國際性的戲劇節,是否直接或間接地帶動了觀光產業的發展以及其周邊效應?
A:因為俄羅斯的文化藝術有著非常輝煌的傳統,在國際上也極具競爭力,所以政府非常地支持各項的藝文活動。誠如我剛才所說,戲劇節的經費有70%來自政府和民間企業,所以經濟的蓬勃發展,對我們必然有相當程度的幫助。當然,我們也很希望能藉著舉辦戲劇節,除了讓國人更具有世界觀外,也能提高俄羅斯在國際上的知名度與國內文化藝術的發展。
至於說是否帶動了莫斯科的觀光產業發展,目前還不敢說我們有這麼大的影響,而且也沒有明顯的數據來證明。但就我所知,倒是有許多莫斯科市以外的本國人,特別為了這個藝術節,安排假期到此來看演出。此外,也有很多像你們這樣的國外媒體及貴賓,專程為了藝術節而來,我相信這對俄羅斯的文化外交,有正面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