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發表會中的《原住民之祭》是李志純整場作品中最具個人風格特色的一首作品。利用台灣布農族在〈祈禱小米豐收歌〉的微分音唱法,發展出曲中婉延而神聖的旋律線條,並混合其他原住民音樂元素所開展創造的音樂圖像。纖細的絲竹樂器在此散發出深山密草的狂野氣息,古老的音樂文化釋放了它強大不息的再生能量。
Michael Timpson、李志純作品發表會
5/17 台北國家演奏廳
一場以兩位中生代東西方作曲家為主軸,由台北采風樂坊主辦,在五月十七日於台北國家演奏廳舉行的「李志純與Michael Sidney Timpson的聯合作品發表會—現代絲竹的音樂圖像」,呈現了高質感的東西器樂合奏聲響及全球化音樂新世代的風格面貌。
李志純的心路歷程展露無遺
出生自南台灣的青年作曲家李志純,目前與夫婿Michael Sidney Timpson共同任教於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音樂系。僅僅這層關係,就道盡了這場音樂會的特殊性——東西文化的衝擊與交融。從個人本身熟悉的地域文化語彙,到陌生文化的理解體認,進入到新文化的發言人,李志純的心路歷程都在這場音樂會中展露無遺。身沐佛羅里達的陽光和雨水,而心靈中音樂的創作題材皆連接自太平洋的另一端——家鄉台灣。
創作於一九九六年的《念鄉》是一首以傳統絲竹樂為編制(二胡、笛子、琵琶、揚琴、柳琴、古箏)的作品。以西方旋律、對位的概念,舖陳營造出東方含蓄細膩的情懷。而傳統打擊樂器的使用(鈸、梆子、小鑼等)將民間戲曲的氛圍點綴其中,進而帶入念鄉情愫。一九九九的《地的心》則為紀念台灣九二一大地震所創作的琵琶與打擊樂二重奏。曲中鐵琴的共鳴聲摻雜人聲嘶吼,琵琶掃弦急奏,將剎那間地震所帶給人們的恐慌及無奈作了音響上最震憾的呈現。為演奏這首曲子應邀來台的美籍打擊好手Ryan Wilson的表現,內斂具爆發力,與將四弦琵琶轉化為萬人逃奔的琵琶演奏家林慧寬展現了高度的合作默契與技術,東西樂平起平坐,令人感動!
作品發表會中的《原住民之祭》是李志純整場作品中最具個人風格特色的一首作品。利用台灣布農族在〈祈禱小米豐收歌〉的微分音唱法,發展出曲中婉延而神聖的旋律線條,並混合其他原住民音樂元素所開展創造的音樂圖像。纖細的絲竹樂器在此散發出深山密草的狂野氣息,古老的音樂文化釋放了它強大不息的再生能量。
Timpson為東方傳統樂器創作非學院派的新樂曲
作曲家Michael Sidney Timpson的作品則試圖在東方傳統樂器中尋找與西方樂器共通相似的音色與技法,並融入美國多元音樂文化的特色,如爵士、Hip-Hop、各式舞曲節奏等,為東方傳統樂器創作出較非學院派的新樂曲。二○○○年完成的絲竹作品Chasin’ Bill以強烈而短促和弦導出具東洋風格的前奏,之後急起直下地切入了舞曲節奏,泛藍的旋律,free Jazz的語法,加上Hip-Hop式的曲風,聆聽者莫不為之搖擺。在Crush中,他高難度地使用了薩克斯風,並摻入了現代音樂中的擊樂聲響和多重泛音,古箏則以揉音的方式將音高變形,對應薩克斯風精準的平均律音高而產生撞擊(crush)。曲中所設計多處的撞擊,不斷激盪到曲尾,以最高潮收場。薩克斯風演奏家謝欣歆與古箏演奏家林易嫻的高水準演出,將這首曾在美國卡內基廳首演的曲子,重拾它舊日的丰采。
一九九一年創團的采風樂坊,十七年來,他們不計代價地為傳統音樂承傳努力奮鬥,不但為曾經受到西方音樂強勢打壓的傳統音樂開闢了一片新天地,他們更在台灣功利主義社會中堅持他們的理想,築夢成真。這場音樂會是十七年前撒種所開出的花朵。采風樂坊的多元展演形式和國際級的演出水準,尤其是該團的親和力及敬業態度,已受到國際樂壇多方的肯定。曾經空白已久的傳統音樂市場,終於重新綻放了新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