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德國劇場新勢力

阿敏.佩特拉斯 縱橫東西德國的鬼才

小時候從西德搬家到東德,長大後從東德跑到西德發展,因為有如此特殊的東西德成長背景,佩特拉斯在統一後的德國成為少數能夠跨越東西藩籬的導演。從一九九○年代至今,佩特拉斯已經完成了超過五十齣劇場作品,產量之豐讓人驚嘆。他的作品不論是改編經典或自己寫的劇本,都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鬧劇似的場面調度,誇張的演法,借用多媒體來豐富舞台層次,舞蹈與音樂也常常融入在戲劇當中,是個很敢玩的鬼才導演。

小時候從西德搬家到東德,長大後從東德跑到西德發展,因為有如此特殊的東西德成長背景,佩特拉斯在統一後的德國成為少數能夠跨越東西藩籬的導演。從一九九○年代至今,佩特拉斯已經完成了超過五十齣劇場作品,產量之豐讓人驚嘆。他的作品不論是改編經典或自己寫的劇本,都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鬧劇似的場面調度,誇張的演法,借用多媒體來豐富舞台層次,舞蹈與音樂也常常融入在戲劇當中,是個很敢玩的鬼才導演。

一九六四年,阿敏.佩特拉斯出生在前西德藻厄蘭(Sauerland)的小城美希德(Meschede),爸爸是個微生物學家,媽媽則是個攝影師。在他五歲那年,跟隨著父母離開前西德,移居到前共產東德去,在東柏林長大。這個遷徙舉動並不尋常,因為柏林圍牆已經在一九六一年高築,他的父母卻決定投往鐵幕東德,這樣的成長經驗造就了他日後身為創作者的不同視野與美學。他在一九八五到八七年之間在柏林「恩斯特.布許戲劇藝術大學」(Berliner Hochschule für Schauspielkunst Ernst Busch)讀書,專攻導演,在學生時代就很活躍,與朋友創立了劇團「東邊米蒂亞」(Medea Ost),展現了早慧的執導能力。一九八七年他執導了海涅.穆勒(Heiner Müllers)的《沃羅科拉姆斯柯爾大街1-3》Wolokolamsker Chaussee 1-3,在一九八八年決定離開前東德,到前西德繼續創作,想不到隔年柏林圍牆就瞬間倒下,兩德統一。

因為有如此特殊的東西德成長背景,佩特拉斯在統一後的德國成為少數能夠跨越東西藩籬的導演,他不僅在西邊大城慕尼黑、法蘭克福、漢堡執導,許多東邊城市的劇場也都是他的創作場域,萊比錫、馬德堡、羅斯托克(Rostock)的劇團等都可見到他推出作品。他的領導才華也受到許多劇場肯定,一直不斷受邀至各大劇團擔任總監或者導演的工作,二○○六年他接下了柏林「馬克西姆.高爾基劇團」(Maxim Gorki Theater)的藝術總監的職位,攀上事業高峰。

好動又多產,關注禁忌主題與邊緣人物

從一九九○年代至今,佩特拉斯已經完成了超過五十齣劇場作品,產量之豐讓人驚嘆。他的作品不論是改編經典或自己寫的劇本,都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鬧劇似的場面調度,誇張的演法,借用多媒體來豐富舞台層次,舞蹈與音樂也常常融入在戲劇當中,是個很敢玩的鬼才導演。他自己如此形容自己導演的工作:「在熟悉的事物當中尋找句子、圖片、符號。在舊東西裡頭翻找,用新的眼光尋覓。打叉叉,以及評論。如同禁地一樣,避開美與陌生。」(Sätze, Bilder, Zeichen sammeln, mitten im Bekannten. Im Alten kramen und mit dem neuen Blick heraussuchen. Kreuzen und Kommentieren. Schönheit und Fremdheit stehen lassen wie eine unbegehbare Zone.)所以他的舞台總是非常簡單,沒有寫實主意的道具考究,而是有粗糙的劇場質感,因此舞台上的象徵更強烈。他不處理中產階級的議題,禁忌的主題與邊緣人物是他舞台的中心,也因此他雖然作品數目多,許多劇評家跟觀眾都很厭惡他的作品,他也一直是德國劇場的爭議人物。他當導演多年,卻一直到二○○三的「戲劇盛會」(Theatertreffen)選中了他的作品《該愛了該死了》Zeit zu lieben Zeit zu sterben,他才正式被列為德國當今線上重要的劇場導演,之後二○○四年與二○○八年都入選「戲劇盛會」,他的執導風格終於被正式肯定。《該愛了該死了》是他導演生涯的轉捩點,劇評一面倒盛讚,他也以此劇作得到了「穆海姆編劇大獎」(Mülheimer Dramatikerpreis),還被德國重要劇場雜誌《今日劇場》Theaterheute選為「年度劇作家」(Dramatiker des Jahres),正式晉升為德語劇場界的重要劇作家。但是,其實得獎的不是導演阿敏.佩特拉斯,而是他的分身:佛瑞茲.卡特(Fritz Kater)。

另創編劇分身,有名有姓有生日

佩特拉斯本身是個優秀的編劇,但是為了與他的導演身分區隔,他為自己的編劇身分取了個筆名:佛瑞茲.卡特,並且堅持兩者身分的絕對區隔。佛瑞茲.卡特有自己的生辰年月日、跟佩特拉斯相近的履歷表,專門為導演佩特拉斯創作劇本。編劇佛瑞茲.卡特喜歡寫社會劇,代表作是「前東德三部曲」:《拳擊都市。微內塔》Fight City. Vineta(2001)、《該愛了該死了》(2002)與《我們是攝影機。傑森素材》We are camera. Jasonmaterial(2003),三部戲劇都是探討兩德分裂前後,東西德的差異與衝突。這位編劇卡特分身編出來的劇本非常適合舞台演出,故事精采、對話生動,劇情裡東德的小人物悲哀讓人動容,也都翻譯成了其他語言出版。

除了編劇與導演之外,他還能編舞。二○○四年,他依據自己在巴西聖保羅觀察盲人的舉動,推出了作品《閉上眼然後飛翔或者戰爭邪惡5》Mach die Augen zu und fliege oder Krieg böse 5,採用了一位口述者與三位舞者(其中一位為盲舞者),是個舞蹈比重很大的作品。對他來說,盲人的每天生活就像是無止境的戰爭一樣,從這點出發,這齣戲探討「三十年戰爭」的殘酷,延伸到當代的戰爭,是一齣很典型的佩特拉斯作品,從身體出發,批判政治與殘酷人性,大量的影片輔助演出,演出層次很豐富。舞蹈本身也不是優美的呈現,而是殘酷的肢體律動,很典型的佩特拉斯舞台美學。

導演/編劇的兩面,分裂又結合,佩特拉斯這兩個身分有著獨特的東德觀點,為當代德語劇場帶來新的切入點。他仍值盛年,創作火力旺,全德國跑透透,繼續寫繼續導,未來的發展值得期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喜歡自編自導,劇名怪異令人如在霧中

阿敏.佩特拉斯的多產,在德語劇壇堪稱奇葩,光是二○○二與二○○三這兩年間,他就導出了十五齣戲,創作速度之快,是同輩佼佼者。他喜歡為自己的製作取怪異的劇名,不進戲院看還真不知道劇名的意思是什麼。他自編自導的作品是他的代表作,因為他可以充分地以導演/編劇的分身主導創作,盡情揮灑個人的編導特色。他也喜歡跨界改編,二○○八年改編小說家史利夫(Einar Schleef)的作品《葛楚德》Getrud,大受好評。他的導演風格總有鬧劇的場面,但是喧鬧的背後,呈現了邊緣人物的深沈悲哀。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