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寶級大提琴大師堤剛,將於六月下旬率領霧島國際音樂節的三位特約大提琴家菊地知也、山本祐之介與簡荿玄,同台演出精采的大提琴饗宴。在日本擁有崇高地位的堤剛,同時也是知名音樂家搖籃的桐朋學園大學校長與東京三得利音樂廳館長,身兼多職的他,坦言行政工作的確會讓他少了許多練琴時間,以致他必須把握每一分每一秒,但在這些行政位置上,他覺得能夠為日本的音樂界貢獻更多,特別是為年輕的音樂家們。
日本國寶 堤剛大提琴饗宴
6/20 19: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INFO 02-33939888
傳承自大提琴之父卡薩爾斯(Pablo Casals)與匈牙利大提琴大師史達克(János Starker)兩位大師的音樂精隨,日本大提琴泰斗堤剛(Tsuyoshi Tsutsumi)不僅是一位傑出的音樂家,更對大提琴的教育有重大貢獻。曾獲得德國慕尼黑國際音樂比賽第二名與匈牙利布達佩斯卡薩爾斯國際音樂比賽第一名,所錄製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集》,獲一九七○年度藝術優秀獎,《貝多芬大提琴奏鳴曲全集》,獲唱片Akademi獎及藝術優秀獎.,與名指揮家暨鋼琴家沙瓦利許於一九八七年一同錄製的《布拉姆斯大提琴作品集》等,皆為深具藝術價值的珍貴錄音。
堤剛目前任職日本音樂名校桐朋學園大學校長以及東京三得利音樂廳(Suntory Hall)館長。桐朋學園與東京藝大的校友一向在日本與國際演奏圈享有盛名。畢業於桐朋學園的校友包括:小提琴家諏訪内晶子、柏林愛樂首席安永徹、中提琴家今井信子、大提琴家藤原真理、指揮家小澤征爾、指揮家秋山和慶與井上道義等名家。而三得利音樂廳更被譽為世界十大音樂廳之一,若非在日本樂壇受到至高的尊崇,是無法擔任這個職位的。在二○○九年他更榮獲日本天皇「紫綬褒章」,這是日本表演藝術界、文學界、體育界之最高榮譽象徵。該年與堤剛大師一同獲得紫綬褒章的音樂人士,尚有日本知名作曲家久石讓。
能親自訪問到這位傳奇性的大提琴大師,真的是既興奮又光榮。大師的嗓音低沉而溫暖,一如他大提琴的音色。他在電話中平易近人又和善懇切的態度令人如沐春風。大師的虛懷若谷,相信接受過他大師班指導的學員都早有體驗。筆者因為長時間從事大提琴教學工作,蒐集了所有堤剛先生錄製的鈴木大提琴教學曲集示範CD,從簡單的小品到困難的協奏曲樂章,每一曲都感受到他那教育家的理念與藝術家的堅持,令人十分感動。這樣一位音樂大師在今年六月二次訪台時,將帶給國內音樂加何種啟發與感動,是大家拭目以待的。
Q:在這麼多樂器中,為何會選擇大提琴?
A:我生長在一個音樂的家庭,父親是東京廣播樂團的低音提琴手,母親是學校的音樂老師。大提琴是我父親幫我選擇的樂器,起先我對它並不熟悉,但是愈學習愈發感到對它的喜愛,之後,我成為大提琴的演奏家,對於大提琴確實有一份特別的愛戀。
Q:對於台灣音樂家有什麼特別的印象嗎?
A:三年前我曾經來台灣演奏,並且有大師班指導台灣的大提琴學生,但其實早在我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音樂系任教時,系上就有幾位來自台灣的學生,他們有主修鋼琴、小提琴與大提琴等各種樂器的,都很優秀而有才華,從那時開始我就對台灣的學生有著深刻的印象。而上次到台灣來的大師班中共有十六位學員,都非常有潛力,對這裡聽眾的熱情與活躍的音樂風氣也印象深刻。
Q:可以談談您為鈴木(SUZUKI)大提琴教材示範錄音的狀況嗎?
A:其實這是很具挑戰的工作,要知道鈴木大提琴教學已經遍傳歐洲、美洲與亞洲,在各地區的大提琴教師對於樂曲的詮釋與演奏方式多少有差異,在示範錄音中要符合對樂曲各種不同的想法其實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初級的樂曲像〈小星星〉、〈小蜜蜂〉等,要做清楚而正確的示範反而不容易。我的重點在於如何讓學生從示範錄音中聽出如何呈現大提琴在音色與音樂的美感,並且兼顧示範CD在技巧與教學上的功能。所以我必須注意每一個音的表現方式,避免過於自由的速度與過於突顯個人化的性格,我認為這就是錄製示範CD最困難的地方。
Q:您對於大提琴學生面對一首新曲目時,會建議他們先聽聽示範CD嗎?
A:我並不會反對學生在練習一首曲子時,接觸演奏家關於這首樂曲的錄音。但是,我常常對學生說,你在準備一首樂曲時,最重要的就是先要知道你想要表現什麼,你對這首音樂了解與體會了些什麼?不論你聽過多少個版本的CD,重要的不是模仿,而是從別人的演奏中去了解這位演奏家對這首樂曲的想法,並且體會你所想要表現的方式是什麼。從聆賞他人的詮釋中發展出自己對音樂的詮釋與想法,也是學習的一種方式。
Q:您目前除了演奏與教學外,還擔任桐朋學園的校長,以及國際知名的三得利音樂廳館長,能否說說您身兼行政主管與演奏家雙重身分的感想?
A:擔任行政的工作,的確,對於我演奏是有點影響的。像我今天下午就有一個會議要出席,行政的工作相當繁忙,不斷的開會有時會佔據我練習的時間。對於一個演奏家來說,練習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我必須不斷練習以保持最佳的狀況,所以必須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空檔。雖然如此,我覺得目前的職位還算勝任愉快。在這些位置上,我能夠為日本的音樂界貢獻更多,特別是為年輕的音樂家們,我希望他們能有更好的學習環境,也有更多發展自我的空間。對於日本愛樂者,我也希望能讓他們接觸到國際間第一流的演出,這些都需要在某種高度的行政職位上才能實現。對於我來講,身兼行政主管與演奏家兩種角色還算勝任愉快。
Q:您對於二十世紀與二十一世紀新創作大提琴曲有什麼看法呢?
A:我一直在推動「堤剛計畫」,那是鼓勵日本作曲家嘗試新的創作,甚至融合各種生活週遭的素材與對環境的感受。像有些作品就融合了日本箏(Koto)、三味線(Shamisen))、尺八(Shakuhachi)等音樂語法在管絃樂之中,我覺得他們的創作充滿了創意與生命力,也感受到這些活動的成效。常常有一些新創作的大提琴曲相當困難,甚至在技法上幾乎難以演奏,但是我還是肯定這計畫,就像國際知名的羅斯托波維奇大提琴大賽,在大師生前規畫比賽時,強調一定要有一首新創大提琴曲作為指定樂曲,常常有參賽者甚至評審反映希望取消這一項傳統,但是大師堅決認為這是很重要的,所以這項傳統一直維持到現在。我相信這種理念的意義深遠,我也完全贊同這種作法。
Q:在現今音樂大環境不佳,音樂家就業市場飽和的情況之下,對於年輕音樂家的學習與發展事業方面,您有什麼看法呢?
A:的確現在年輕音樂家的出路愈來愈窄,很多樂團都飽和了,像前一陣子東京的樂團只有兩小提琴手的缺額,卻來了百餘位應徵者,這些音樂家來自世界各地,都有很好的演奏資歷。身為音樂學校的校長,絕對要為學員們想到生涯規劃的問題。我常常鼓勵學生或年輕音樂家先在日本大都會區之外的城鄉間舉行演出活動,累積經驗與創造自己的機會,此外音樂的學習也可結合第二專長,如音樂治療、電影或電視甚至電玩配樂等等跨領域的專長,在音樂就業市場也比較能具有競爭力。此外,我也致力於亞洲音樂家與音樂廳的交流,增加欣賞音樂的人口及擴展音樂家演出的疆域,這都是我對於改變現況再造榮景的努力方向。
人物小檔案
▲ 1956年獲日本文化廣播獎,翌年獲日本音樂比賽第一獎及特別獎,1960年擔任NHK交響樂團歐美巡迴演奏之獨奏家,獲得國際樂壇矚目。
▲ 1963年開始擔任史達克教授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之助教,其後並受聘為該校終身教授。
▲ 1963年獲得德國慕尼黑國際音樂比賽第二名與匈牙利布達佩斯卡薩爾斯國際音樂比賽第一名。
▲ 2001年起擔任日本霧島國際音樂節音樂總監,2004年起擔任桐朋學園大學校長,在2007年9月就任東京三得利音樂廳(SUNTORY HALL)館長,為日本最高藝術殿堂之表徵。
▲ 2009年獲得天皇御賜「紫綬褒章」,為日本藝術界最高榮譽之一。